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李振声院士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缘杂交,培育成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除小偃麦外,我国也实现了普通小麦与黑麦的远缘杂交。①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配子形成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②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7和1,则黑麦属于()倍体植物。③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F1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由此F1代可进一步育成小黑麦。


参考答案

更多 “李振声院士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缘杂交,培育成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除小偃麦外,我国也实现了普通小麦与黑麦的远缘杂交。①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配子形成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②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7和1,则黑麦属于()倍体植物。③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F1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由此F1代可进一步育成小黑麦。” 相关考题
考题 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得者是( ) A.师昌绪B.郑哲敏C.王小默D.谢家麟E.吴良镛

考题 李振声,山东淄博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开创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从1979年以来,他培育的集持久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品质于一身的小麦良种小偃系列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超过150亿斤。2007年2月27日,李振声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人们誉为“小麦之父”。下面有关上述资料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小偃”系列品种的培育过程涉及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利用小麦与偃麦革杂交可以培育出了“小偃”系列优良品种,所以从本质上说小麦与偃麦草属于同一物种C.理论上讲通过基因工程也可以达到此目的D.“小偃”系列小麦良种与其亲本相比具有持久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优良性状,这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考题 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 ):A.于敏 B.程开甲 C.吴孟超 D.袁隆平

考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1月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向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___颁发奖励证书。A.王泽山院士和候云德院士 B.赵玉芬院士和钟南山院士 C.王泽山院士和施一公院士 D.刘永坦院士和钱七虎院士

考题 2001年2月,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政府颁发了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和“杂交水稻之父”()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A、郭孔辉B、王选C、王忠诚D、袁隆平

考题 CCTV2007年度十大三农人物特别荣誉大奖:()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专家,小麦育种专家。A、傅光明B、翟树森C、李振声

考题 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着名物理学家、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程开甲院士。A、郑哲敏B、吴良镛C、张存浩D、白春礼

考题 在2004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颁奖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A、姚守拙B、黄伯云C、官春云

考题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院士为《稀土工程丛书》题序

考题 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是()

考题 奖金高达500万元的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颁给了谁?

考题 2006年,在工程研制的关键时刻,他遭遇了车祸,腿骨严重骨折,不久又被诊断出身患淋巴癌。但他依然牵挂着预警机事业,病床就是他的办公桌。他就是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漠。他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只有在奉献社会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②遭遇困难越大,人生价值就越大 ③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自强不息精神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考题 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中国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他对小麦与偃麦草进行远缘杂交,育成了系列小麦良种,此培育过程运用的原理是()A、有性生殖B、无性生殖C、克隆技术D、转基因技术

考题 李振声院士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缘杂筛选,培育出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1)如果小偃麦早熟(A)对晚熟(a)是显性,抗干热(B)对不抗干热(b)是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筛选试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筛选,F1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请写出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2)如果决定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的基因在叶绿体DNA上,若以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杂筛选,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________的个体作母本,该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最早出现在__________代。(3)小偃麦有蓝粒品种。如果有一蓝粒小偃麦变异株,籽粒变为白粒,经检查,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__变异。如果将这一变异小偃麦同正常小偃麦杂筛选,得到的F1代自筛选,请分别分析F2代中出现染色体数目正常与不正常个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除小偃麦外,我国也实现了普通小麦与黑麦的远缘杂筛选。①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配子形成过程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个细胞的中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②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7和1,则黑麦属于___________倍体植物;③普通小麦与黑麦杂筛选,F1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_,由此F1代可进一步育成小黑麦。

考题 2019年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活动。习近平等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韩正主持大会。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A、程开甲院士和钱七虎院士B、刘永坦院士和熊英飞院士C、刘永坦院士和钱七虎院士D、李秀全院士和杨仁树院士

考题 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于敏,于2019年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岁。2015年1月9日,于敏院士获得2014年度()。A、国家最高科技奖B、国家自然科学奖C、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D、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考题 2015年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科院院士颁奖。国家设立最高科技奖的说法错误的是()。A、重视创新,个人荣誉高于一切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C、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考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8日在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向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奖励证书,表示祝贺。A、钟南山院士和施一公院士B、赵玉芬院士和钟南山院士C、王泽山院士和施一公院士D、王泽山院士和侯云德院士

考题 单选题CCTV2007年度十大三农人物特别荣誉大奖:()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专家,小麦育种专家。A 傅光明B 翟树森C 李振声

考题 单选题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于敏,于2019年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岁。2015年1月9日,于敏院士获得2014年度()。A 国家最高科技奖B 国家自然科学奖C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D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考题 单选题2015年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科院院士颁奖。国家设立最高科技奖的说法错误的是()。A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B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 重视创新,个人荣誉高于一切

考题 单选题2001年2月,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政府颁发了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和“杂交水稻之父”()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A 郭孔辉B 王选C 王忠诚D 袁隆平

考题 单选题在2004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颁奖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A 姚守拙B 黄伯云C 官春云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科学技术奖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建国以来第一个获得特等发明奖的科学家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B “两弹元勋”邓稼先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C 我国国家技术发明奖在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空缺D 郑哲敏院士和王小谟院士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考题 单选题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着名物理学家、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程开甲院士。A 郑哲敏B 吴良镛C 张存浩D 白春礼

考题 单选题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中国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他对小麦与偃麦草进行远缘杂交,育成了系列小麦良种,此培育过程运用的原理是()A 有性生殖B 无性生殖C 克隆技术D 转基因技术

考题 单选题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8日在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向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奖励证书,表示祝贺。A 钟南山院士和施一公院士B 赵玉芬院士和钟南山院士C 王泽山院士和施一公院士D 王泽山院士和侯云德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