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李涛在一次车祸中丧失了双腿,由于行动不便,很少与外界接触,日常生活和所有开支都要靠家人帮助。在照顾李涛的过程中,其家人感到缺乏社区的理解与帮助。针对李涛遇到的难题,社会工作者可为其提供的服务是( )。
A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B

赠送轮椅和支具

C

开展帮助残疾人爱心活动

D

协助家庭改造起居环境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更多 “单选题李涛在一次车祸中丧失了双腿,由于行动不便,很少与外界接触,日常生活和所有开支都要靠家人帮助。在照顾李涛的过程中,其家人感到缺乏社区的理解与帮助。针对李涛遇到的难题,社会工作者可为其提供的服务是( )。A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B 赠送轮椅和支具C 开展帮助残疾人爱心活动D 协助家庭改造起居环境” 相关考题
考题 李涛拥有一台机器。为了避免邻人借用,他将机器主轴上的固定销子卸下,逢人来借就称机器坏了。一日,好友秦迪来借,碍于情面,李涛只好将机器借给他,却忘记将机器主轴的固定销子装上。秦迪使用机器时,配件飞出,将秦迪的儿子打伤。下列关于本案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本案中损害由不可抗力所致,所以,李涛无须赔偿B.秦迪应当以李涛违反借用合同为由起诉李涛违约,诉求赔偿C.本案属于意外事件,应按照平等原则由李涛与秦迪分担责任D.李涛应对受害人所受损害承担侵权责任

考题 李涛和王明记忆力相当,两人同时记忆组英文单词,15分钟后两人均能达到连续两次准确无误背诵,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李涛在20分钟后重复学了25分钟,王明在第5天学了25分钟,第6天测试中李涛明显高于王明。(1)为什么学习时间相同,效果却明显不同?(2)案例反映的遗忘规律是什么?结合遗忘规律及相关心理学原理,谈谈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考题 王老伯腿部残疾,行走不便,日常生活处处需要家人照料,很少与外界接触。在照顾王老伯的过程中,家人感到缺乏社区的理解与帮助。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工作者可提供的综合性服务是( )。A.鼓励王老伯与外界交流B.协助家庭改造起居环境C.劝说王老伯家人保持平和心态D.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考题 李涛拥有一台机器.为了避免邻人借用,他将机器主轴上的固定销子卸下,逢人来借就称机器坏了.一日,好友秦迪来借,碍于情面,李涛只好将机器借给他,却忘记将机器主轴的固定销子装上.秦迪使用机器时,配件飞出,将秦迪的儿子打伤.下列关干本案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本案中报害由不可抗力所致,所以,李涛无须赔偿B.秦迪应当以李涛违反借用合同为由起诉李涛违约,诉求赔偿C.本案属于意外事件,应按照平等原则由李涛与秦迪分担责任D.李涛应对受害人所受捐害承担侵权责任

考题 在陈文涛诉李先楚借款纠纷一案中,有以下几个证据:①陈文涛出具的由李先楚签名的借条一张。该借条内容为:今借陈文涛人民币3000元整,1个月内返还。1999年3月20日。②李先楚的同事乔生明的证言。乔生明证明,他在1999年3月21日听李先楚说,李先楚向陈文涛借了3000元钱,准备到外地去旅游时用。③李先楚向受诉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李先楚说:我在1999年3月20日向陈文涛借了3000元钱,但我在5月份就还给他了,当时我向他要借条,他说借条丢了。他给我写了一张收条,但收条我现在找不着了。④李先楚的朋友张明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的证言:李先楚在1999年3月底与张明到五台山旅游时向张明说,这次出来玩的钱是向别人借的。在上述证据中,哪些是证明李先楚向陈文涛借了3000元钱这一事实的直接证据()

考题 社会工作者小梅的服务对象李娟夫妇向她反映了自己儿子的近况,希望得到帮助。其情况是这样的:他们的儿子涛涛今年12岁,于一年前跟随他们从长沙来到北京,由于平时夫妻俩工作十分繁忙,无暇教育和照顾儿子,而且由于普通话不标准,涛涛来到北京上学后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总是独来独往,学习成绩不佳,时常遭到老师的批评。他们家的附近,网吧和酒吧都不少,涛涛成了那里的常客。李娟夫妇对此感到很头疼但又手足无措,于是前来求助。小梅在分析涛涛的问题时,最需要关注的环境因素不包括( )。A.朋辈群体B.社区文化C.家庭环境D.大众传媒

考题 老王腿部残疾,行走不便,从日常生活开销到照料都靠家人帮助,很少与外界接触。在照顾老王的过程中,家人感到缺乏社区的理解与帮助。针对老王遇到的困难,社会工作者可提供的综合性服务是( )。A.赠送轮椅和支具B.协助家庭改造起居环境C.开展残疾人文化娱乐活动D.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考题 在李涛5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带大。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初中毕业时很勉强地才进入一所职业学校,本来就不爱学习的他在职业学校更加放松自己,最后没有和母亲商量就自己退学了。退学后,李涛整天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少年混在一起,染上了很多恶习,对于母亲的劝告置若罔闻,终因参与一起抢劫案,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期一年。母亲对他的行为非常失望,数落了他很多次。从这以后,李涛与母亲的关系越来越差,从不关心照顾母亲,还经常因为嫌母亲啰唆而打骂她。无助的母亲找到社会工作者小叶寻求帮助,小叶多次与李涛面谈,同时也做他母亲的工作,缓解了母子二人的关系,并且帮助李涛找到了工作。此时,李涛的母亲觉得已经基本达到了当初的服务目标,决定结束专业协助关系。【问题】1.本案例是否可以结束专业协助关系?2.如果本案例进入结案期,则应属于哪种类型的结案?3.结案时服务对象所做的正面反应有哪些?社会工作者应做何反应?

考题 李宏涛被宣告死亡案 李宏涛是某市印刷厂的推销员,2002年1月去广州联系业务,之后一直没有音讯,虽经李宏涛的家属和厂方多方寻找,仍没有发现任何消息。在李宏涛失踪期间,厂方一直按原有工资标准,每月将李宏涛的工资发给其妻子向长月。2007年,印刷厂新厂长上任后,遂决定停发李宏涛的工资,并与向长月及李宏涛的父母协商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李宏涛死亡。向长月未表示反对,但李宏涛的父母表示反对。 2008年8月,向长月不顾李宏涛的父母反对,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李宏涛死亡。 2009年10月26日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李宏涛死亡。李宏涛的财产依法由向长月和他的父母继承。法院宣判后,印刷厂一次性发给向长月抚恤金2万元。一年后,广州市某区公安局通知向长月,说李宏涛因心脏病发作于12月20日死于该市。经查,李宏涛在临终前曾立有口头遗嘱(有两名护士在场),将其老家的财产留出3万元给其侄子,以助其上学。因治病,李宏涛欠医院医药费2万元。 【问题】 1.若印刷厂向法院申请宣告李宏涛死亡,法院是否应当受理?为什么? 2.若李宏涛的父母不同意,向长月是否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李宏涛死亡?为什么? 3.李宏涛的死亡日期应是哪一天? 4.李宏涛在广州某医院所立遗嘱是否有效?为什么? 5.印刷厂的2万元抚恤金是否属于李宏涛的遗产?为什么? 6.若李宏涛的死亡宣告被撤销,则其被继承的财产应当如何处理? 7.李宏涛欠医院的医药费首先应由谁来偿付?

考题 (2016年)大李戒毒成功后经朋友介绍到一家公司给老板当司机。一段时间后,大李因工作强度大,不知不觉又开始吸毒,在与社会工作者小林的一次会面中,大李告诉小林自己复吸的事,并表示如果被老板和家人知道,不仅会丢掉工作,也会影响与家人的关系,请求小林为他保密,对此,小林合适的做法是(  )。 A.明确告诉大李毒驾的严重后果,鼓励他积极戒毒 B.遵守保密原则,协助大李保住这份工作,以维持与家人的关系 C.遵循服务对象自决的原则,由大李自行决定是否辞职 D.联系大李的家人,要求其加强对大李毒驾行为的监管

考题 (2017年)李奶奶86岁,丧偶,患有阿尔霍海默症,与女儿一家共同生活。由于家人无力照顾,为李奶奶申请入住护理型老人院。老人院的社会工作者在李奶奶等候入院期间应开展的工作有()A.打电话询问李奶奶的情况 B.帮李奶奶与院内老人结对 C.提供李奶奶入院后的生活计划 D.动员李奶奶的女儿做老人院的志愿者 E.帮助家人缓解对李奶奶住老人院的焦虑

考题 老王腿部残疾,行走不便,从日常生活开销到照料都靠家人帮助,很少与外界接触。在照顾老王的过程中,家人感到缺乏社区的理解与支持。针对老王遇到的困难,社会工作者可提供的综合性服务是:A.赠送轮椅和支具 B.协助家庭改善起居环境 C.开展残疾人文化娱乐活动 D.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考题 李奶奶年事已高,由媳妇照顾,媳妇和李奶奶关系以前有很多矛盾,现在照顾李奶奶时,经常谩骂她,李奶奶稍有不从,媳妇就威胁她,有时还会阻断李奶奶与外界的接触,不让李奶妈见别人,更不让李奶奶出门。李奶奶遇到的这种虐待属于()。A:身体虐待 B:性虐待 C:心理虐待 D:经济虐待

考题 王老伯腿部残疾,行走不便,日常生活处处需要家人照料,很少与外界接触。在照顾王老伯的过程中,家人感到缺乏社区的理解与帮助。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工作者可提供的综合性服务是()。A:鼓励王老伯与外界交流 B:协助家庭改造起居环境 C:劝说王老伯家人保持平和心态 D: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考题 李某在体检时被发现患有急性传染病,卫生主管机关没有征得李某同意,就将其带至隔离室,并不允许李某与家人接触。卫生部门的行为是违法的。

考题 某施工企业承包了一水库除险加固的工程项目,项目经理为张伟,技术负责人为李平,安全员为陈超,负责该项目的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为郑涛。由于该项目需要开挖深度为3m的基坑,企业在开工前制定了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了安全验算结果,依据《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规定,需要由()签字后才可进行开挖工作。A、张伟和陈超B、张伟和李平C、李平和郑涛D、陈超和郑涛

考题 朱武1985年5岁时被李涛夫妇收养,改名李大。4年后,李涛夫妇生一子,取名李二。1999年,李大得知李涛夫妇非自己的亲生父母后,对养父母逐渐疏远。2001年,李涛夫妇相继瘫痪,其收入勉强还能自持,但无力抚养正在上学的李二。此时,李大的生父母也因年迈,生活陷入困境。因李大生意旺,收入多,李二要求李大抚养,李大的生父母也要求李大赡养。根据案情,回答下列问题:李大对李二有没有抚养义务?

考题 朱武1985年5岁时被李涛夫妇收养,改名李大。4年后,李涛夫妇生一子,取名李二。1999年,李大得知李涛夫妇非自己的亲生父母后,对养父母逐渐疏远。2001年,李涛夫妇相继瘫痪,其收入勉强还能自持,但无力抚养正在上学的李二。此时,李大的生父母也因年迈,生活陷入困境。因李大生意旺,收入多,李二要求李大抚养,李大的生父母也要求李大赡养。根据案情,回答下列问题:李大对生父母有没有赡养义务?

考题 在陈文涛诉李先楚借款纠纷一案中,有以下几个证据: ①陈文涛出具的由李先楚签名的借条一张。该借条内容为:今借陈文涛人民币3000元整,1个月内返还。1999年3月20日。 ②李先楚的同事乔生明的证言。乔生明证明,他在1999年3月21日听李先楚说,李先楚向陈文涛借了3000元钱,准备到外地去旅游时用。 ③李先楚向受诉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李先楚说:“我在1999年3月20日向陈文涛借了3000元钱,但我在5月份就还给他了,当时我向他要借条,他说借条丢了。他给我写了一张收条,但收条我现在找不着了。” ④李先楚的朋友张明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的证言:李先楚在1999年3月底与张明到五台山旅游时向张明说,这次出来玩的钱是向别人借的。 在上述证据中,哪些是证明李先楚向陈文涛借了3000元钱这一事实的直接证据()A、陈文涛提供的借条B、乔生明的证言C、李先楚的陈述D、张明的证言

考题 老王腿部残疾,行走不便,从日常生活开销到照料都靠家人帮助,很少与外界接触。在照顾老王的过程中,家人感到缺乏社区的理解与帮助。针对老王遇到的困难,社会工作者可提供的综合性服务是()。A、赠送轮椅和支具B、协助家庭改造起居环境C、开展残疾人文化娱乐活动D、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考题 多选题在陈文涛诉李先楚借款纠纷一案中,有以下几个证据: ①陈文涛出具的由李先楚签名的借条一张。该借条内容为:今借陈文涛人民币3000元整,1个月内返还。1999年3月20日。 ②李先楚的同事乔生明的证言。乔生明证明,他在1999年3月21日听李先楚说,李先楚向陈文涛借了3000元钱,准备到外地去旅游时用。 ③李先楚向受诉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李先楚说:“我在1999年3月20日向陈文涛借了3000元钱,但我在5月份就还给他了,当时我向他要借条,他说借条丢了。他给我写了一张收条,但收条我现在找不着了。” ④李先楚的朋友张明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的证言:李先楚在1999年3月底与张明到五台山旅游时向张明说,这次出来玩的钱是向别人借的。 在上述证据中,哪些是证明李先楚向陈文涛借了3000元钱这一事实的直接证据()A陈文涛提供的借条B乔生明的证言C李先楚的陈述D张明的证言

考题 多选题李奶奶86岁,丧偶,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与女儿一家共同生活。由于家人无力照顾,为李奶奶申请入住护理型老人院。老人院的社会工作者在李奶奶等候入院期间应开展的工作有()A打电话询问李奶奶的情况B帮李奶奶与院内老人结对C提供李奶奶入院后的生活计划D动员李奶奶的女儿做老人院的志愿者E帮助家人缓解对李奶奶住老人院的焦虑

考题 多选题李奶奶86岁,丧偶,患有阿尔茨埃默症,与女儿一家共同生活,由于家人无力照顾,为李奶奶申请入住护理型老人院。老人院的社会工作者在李奶奶等候入院间应开展的工作有()。A打电话询问李奶奶的情况B帮助李奶奶与院内老人结对C提供李奶奶入院后的生活计划D动员李奶奶的女儿做老人院的志愿者E帮助家人缓解对李奶奶住老人院的焦虑

考题 单选题大李戒毒成功后经朋友介绍到一家公司给老板当司机,经过一段时间后,大李因工作强度大,不知不觉中又开始吸毒。在与社会工作者小林的一次会面中,大李告诉小林自己复吸的事,并表示如果老板和家人知道,不仅会丢掉工作,也会影响与家人的关系,请求小林为他保密。对此小林合适的做法是()。A 明确告知大李毒驾的严重后果,鼓励他积极戒毒B 遵守保密原则,协助大李保住这份工作,以维持与家人的关系C 遵循服务对象自决的原则,由大李自行决定是否辞职D 联系大李的家人,要求其加强对大李毒驾行为的监管

考题 单选题老王腿部残疾,外出活动要靠家人帮助。在照顾老王的过程中,家人感到缺乏社区的帮助。针对老王遇到的困难,社会工作者可提供的综合性服务是( )。A 赠送轮椅和支具B 协助家庭改造起居环境C 开展残疾人文化娱乐活动D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考题 问答题王光夫妇婚后多年未育,后经合法收养手续,收养了李林夫妇5岁的儿子为养子,取名王小涛。由于王光夫妇的溺爱,王小涛从小性情暴躁,经常与小朋友打架,成年后性情未改,对养父母态度十分恶劣,非打即骂,王光夫妇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在亲友多次调解无效的情况下,王光夫妇提出解除收养关系,王小涛同意解除收养关系,但不愿作任何补偿。王光夫妇无奈,遂诉至法院。李林夫妇此时年老体衰,闻听此事后找到王小涛,要求在其解除收养关系后赡养自己。 依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 如果解除收养关系,王小涛对李林夫妇是否有赡养义务?

考题 问答题李某,65岁,年轻时从事建筑行业,由于工作失误导致双臂被截肢。李某的家人缺乏康复知识,也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李某,所以一年前将李某送至离家较远、收费较高的一家康复机构,并长期居住。一年来,李某在机构内很少跟人交流,也没有朋友,也不参加机构组织的为数不多的康复训练和机构活动,且越来越抵制机构的非人性化制度,家人也很少去探望他。康复机构并未针对李某的表现做出积极有效的反馈。近期,由于机构人员的疏忽,导致李某在机构中多次出现自杀行为,家人迫不得已将其又接回家中照顾。社会工作者小美进行家访时,提醒他的家人要尽快清除家里可能存在的致命的危险因素,并由家人观察李某的变化并及时沟通。虽然小美有丰富的实务经验,但是在初次接触李某时,仍然需要摒弃自己原有的看法,重新看待李某;在与李某交谈时,小美表示很愿意为他提供帮助,并留下了联系方式;当看到李某有些犹豫时,小美告知李某所有的交流内容不会透露给其他人。除此之外,小美还帮助李某排解压抑情绪,了解他的内心想法,询问她对将来的打算。经过一段时间的上门服务,李某逐渐改善了与家人的关系,并打消了自杀的念头。问题:1.结合案例,分析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遵守了哪些伦理原则?2.结合案例,说明目前机构康复模式存在哪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