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脉冲二次雷达的方位分辨力不应大于()度,测角精度不应大于()度,方位鉴别力不应大于()度。

  • A、0.5;0.05;0.025
  • B、0.6;0.05;0.025
  • C、0.6;0.05;0.022
  • D、0.6;0.06;0.022

参考答案

更多 “单脉冲二次雷达的方位分辨力不应大于()度,测角精度不应大于()度,方位鉴别力不应大于()度。A、0.5;0.05;0.025B、0.6;0.05;0.025C、0.6;0.05;0.022D、0.6;0.06;0.022” 相关考题
考题 空气风幕机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纵向垂直度和横向水平度的偏差()。 A、均不应大于2/1000B、纵向垂直度不应大于2/1000,横向水平度不应大于3/1000C、纵向垂直度不应大于3/1000,横向水平度不应大于2/1000

考题 二次雷达接收机的切线灵敏度不应大于( )A.-75 dBmB.-85 dBmC.-88 dBmD.-90 dBm

考题 单脉冲体制空管二次监视雷达在所有方位上,高度角在 0.5°~50°时,最小作用距离不应大于( )A.0.5海里B.0.5公里C.1海里D.1公里

考题 实施相关平行仪表进近的,配备适当的监视雷达设备,其方位精度不小于(),更新周期不得大于()。A、0.3度;5秒B、0.06度;2.5秒C、0.7度;4秒D、0.03度;3秒

考题 实施独立平行仪表进近的跑道中心线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1525米的,配备适当的雷达的方位精度不得小于0.06度,更新周期不得大于5秒。

考题 单脉冲二次雷达天线和(Σ)波束主瓣最大增益不应小于29 dB。

考题 单脉冲二次雷达的距离分辨力不应大于()米,测距精度不应大于()米,距离鉴别力不应大于()米。A、70;29;18B、75;29;18C、75;30;18D、80;30;18

考题 单脉冲体制空管二次监视雷达在所有方位上,高度角在0.5°~50°时,最小作用距离不应大于()。A、0.5海里B、0.5公里C、1海里D、1公里

考题 单脉冲体制空管二次监视雷达距离分辨力不应大于(),方位分辨力不应大于()。A、29m,0.6°B、29m,0.022°C、75m,0.6°D、75m,0.022°

考题 继电保护所用的电流互感器稳态变比误差不应大于(),而角误差不应超过()度。

考题 二次雷达采用单脉冲体制的作用是()。A、提高探测距离B、提高测角精度C、提高测距精度D、提高发射功率

考题 对于二次雷达,采用单脉冲体制时,和(Σ)信号与差(△)信号接收通道(包括天馈系统)之间的相位差不应大于10°。

考题 一次雷达测角的准确度用()的大小来表示。A、测角范围B、测角误差C、随机误差D、角分辨力

考题 按雷达方位角度定位体制的不同,二次雷达可分成常规二次雷达和单脉冲二次。

考题 不属于二次雷达获得方位角信息的方法()。A、滑窗检测法B、振幅型单脉冲法C、相位型单脉冲法D、多普勒法

考题 S波段一次雷达距离分辨力和方位分辨力的参数要求是()。A、距离分辨力不应大于120m,方位分辨力不应大于0.25°B、距离分辨力不应大于200m,方位分辨力不应大于0.25°C、距离分辨力不应大于120m,方位分辨力不应大于1.45°D、距离分辨力不应大于200m,方位分辨力不应大于1.45°

考题 对于二次雷达,接收机的切线灵敏度不应大于-85dBm。

考题 一次雷达采用针状波束时,水平和垂直波束宽度都很窄,其雷达的搜索能力较强,而方位和仰角的分辨力和测角精度都较低。

考题 快速出口滑行道与跑道交叉角不应大于45度,也不应小于25度,最好取30度。()

考题 与二次雷达测角无关的是()。A、单脉冲测角B、滑窗检测技术C、多普勒效应的应用D、其他选项皆不对

考题 S模式二次雷达首先应当使用单脉冲技术,以保证回答的()。A、距离测量精度B、方位测量精度C、高度测量精度D、速度测量精度

考题 单选题如果某雷达的天线水平波束宽度太宽,则它的()A 距离分辨力差B 方位分辨力差C 测距精度差D 测方位精度一定高

考题 单选题雷达天线高度影响下述使用性能哪一个()。A 方位分辨力B 距离分辨力C 测方位精度D 盲区大小

考题 单选题雷达扫描中心偏离方位度盘中心时,可能影响()。A 测方位精度B 方位分辨力C 测距精度D 距离分辨力

考题 单选题当雷达的扫描线起点与屏幕几何中心不一致时,将会影响()。A 方位分辨力B 距离分辨力C 测方位精度D 测距离精度

考题 单选题雷达的定时脉冲延时的目的是().A 提高距离分辨力B 提高方位分辨力C 提高测距精度D 提高测方位精度

考题 单选题雷达的触发脉冲延迟时间调整的目的是()。A 提高距离分辨力B 提高方位分辨力C 提高测距精度D 提高测方位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