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填空题
只要大气中SO2浓度不超过一定的限度,则植物叶片不会受害,并能不断地吸收大气中的SO2,所以植物是大气的天然“()”。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填空题只要大气中SO2浓度不超过一定的限度,则植物叶片不会受害,并能不断地吸收大气中的SO2,所以植物是大气的天然“()”。” 相关考题
考题 森林碳汇是指:( )A.森林吸收并储存一氧化碳的数量B.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数量C.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一氧化碳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D.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考题 大气中SO2的浓度为5ppm,以mg/m3表示的浓度是()。A:14.3B:10.0C:5D:28.6

考题 用溶液吸收法测定大气中的SO2,吸收液体积为10ml,采样流量为0.5L/min,采样时间1h。采样时气温为30℃,大气压为100.5kPa。将吸收液稀释至20ml,用比色法测得SO2的浓度为0.2mg/L。求大气中SO2在标准状态下的浓度(  )。 A.0.15mg/m3 B.0.075mg/m3 C.0.13mg/m3 D.0.30mg/m3

考题 用溶液吸收法测定大气中S02,吸收液体积为10mL,采样流量为0.5L/min,采样时间为1h,采样时气温为30℃,大气压为100.5kPa,将吸收液稀释至20mL,用比色法测得SO2的浓度为0.2mg/L,大气中SO2在标准状态下的浓度为(  )。 A.0.15mg/m3 B.0.075mg/m3 C.0.20mg/m3 D.0.30mg/m3

考题 用溶液吸收法测定大气中的SO2,吸收液体积为10mL,采样流量为0.5L/min,采样时间1h,采样时气温为30°C,大气压为100. 5kPa,将吸收液稀释至20mL,用比色法测得SO2的浓度为0. 2mg/L,求大气中SO2在标准状态下的浓度: A. 0. 15mg/m3 B. 0. 075mg/m3 C. 0. 13mg/m3 D. 0. 30mg/m3

考题 已知大气中SO2的浓度为5ppm,求以mg/m3(N)表示的浓度值x

考题 分析大气中SO2时,为何要提纯对品红?

考题 只要大气中SO2浓度不超过一定的限度,则植物叶片不会受害,并能不断地吸收大气中的SO2,所以植物是大气的天然“()”。

考题 SO2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其主要来源()。A、石油B、煤C、汽油D、天然气E、柴油

考题 我国规定大气中SO2的浓度不超过()mg/m3。

考题 论述大气中SO2的危害及其治理技术措施。

考题 在大气污染中对植物危害较大的是()。A、CO和SO2B、SO2和F化物C、CO和F化物

考题 森林碳汇是指:()A、森林吸收并储存一氧化碳的数量B、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数量C、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一氧化碳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D、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考题 SO2排放大气最高允许浓度为()mg/m3。

考题 下列关于硫循环和酸雨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与水结合形成硫酸和硫酸盐而被植物吸收,是大气中的SO2进入植物体的唯一途径B、酸雨能使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的生殖和发育C、酸雨能通过伤害植物的茎而间接伤害植物的芽和叶D、动物体内的硫能直接通过细胞呼吸或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进入大气中

考题 简述大气中SO2氧化的几种途径。

考题 简述对大气中SO2氧化的几种途径?

考题 植物受大气污染时,受害症状一般首先出现在()A、根部B、叶片C、茎部

考题 自然界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中CO2过多B、大气中尘埃过多C、大气中SO2过多D、大气中N2过多

考题 在下列有关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B、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C、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D、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

考题 大气中SO2的氧化有多种途径,其主要途径是()和()。

考题 填空题含SO2为10%(体积)的气体混合物与浓度c为0.02kmol/m3的SO2水溶液在一个大气压下相接触。操作条件下两相的平衡关系为p*=1.62C.(大气压),则SO2将从()相向()相转移。

考题 问答题已知大气中SO2的浓度为5ppm,求以mg/m3(N)表示的浓度值x

考题 填空题今测得大气中的SO2浓度为3.4ppm,其重量浓度为()mg/l

考题 问答题简述紫外荧光法测定大气中SO2的原理。

考题 问答题简述对大气中SO2氧化的几种途径?

考题 单选题SO2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其主要来源()。A 石油B 煤C 汽油D 天然气E 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