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甲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通讯电缆,致通讯中断,既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也符合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犯罪构成。甲的犯罪属于( )。

A.吸收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想象竞合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时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牵连犯是指实施某一犯罪,作为该犯罪的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犯罪的情况。吸收犯是指一个犯罪行为是另一个犯罪行为的必经阶段、组成部分、当然结果,而被另一个犯罪行为吸收的情况。甲盗割通讯电缆的行为同时触犯了数个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一罪和数罪的知识章节里,想象竞合犯是重要的部分,但是难点还是在于吸收犯和牵连犯的区分,理论上有关这两种犯罪争议较大,考生只需记住考试分析上给出的几种典型案例即可。
更多 “ 甲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通讯电缆,致通讯中断,既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也符合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犯罪构成。甲的犯罪属于( )。 A.吸收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想象竞合犯” 相关考题
考题 甲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通讯电缆致通讯中断,既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也符合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犯罪构成。甲的犯罪属于( )。A.吸收犯B.连续犯C.牵连犯D.想象竞合犯

考题 中国移动通信建设公司拟新建设一条通讯电缆,在铺设通讯电缆施工时,甲某乘夜晚无人看守之机,潜入施工场地切断电缆线数百米,价值10余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某的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B.甲某的行为构成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C.如果该电缆已经交付使用,甲某的行为构成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D.如果该电缆已经验收合格,只是由于雨季原因尚未开始通信,甲某的行为构成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考题 甲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铁路专用电话线,在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对甲应按照下列哪一选项处理?( )A.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B.破坏交通设施罪C.盗窃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D.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

考题 杨某盗割正在使用中的电信光纤线,在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对杨某应按( )。A.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处理B.盗窃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处理C.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处理D.破坏交通设施罪处理

考题 某农民偷割正在使用中的铁路专用电话线,构成犯罪,其罪名是( )。A.盗窃罪B.破坏通讯设施罪C.破坏交通设施罪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考题 告人韩某多次在京九铁路沿线趁夜晚无人之机,盗剪铁路正在使用中的架空裸铜载波通讯线,然后予以变卖。共盗剪通讯线5000余米,价值6000多元,累计阻断通讯话路180路,其中有6路是铁路行车调度话路,危害了行车安全,阻断通讯时间66小时50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万余元。韩某构成何罪()A.盗窃罪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设备罪C.破坏交通设备罪D.破坏公用电信设施设备罪和破坏交通设备罪数罪并罚

考题 甲想杀死乙,从远处向乙开枪射击,致乙重伤。甲的行为符合( )。A.标准的犯罪构成B.修正的犯罪构成C.基本的犯罪构成D.派生的犯罪构成

考题 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构成() A、盗窃罪B、破坏交通设备罪C、破坏通讯罪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考题 甲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通讯电缆致通讯中断,既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也符合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犯罪构成。甲的犯罪属于想象竞合犯。 (  )

考题 李某和邓某在一年内共盗割20公里长的公用通信电缆,变卖后得款16000余元。由于二人的盗割行为,导致某通信干线中断十余次。对李某、邓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盗窃罪 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C.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法条竞合 D.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想象竞合

考题 李某和邓某在一年内共盗割20公里长的公用通信电缆,变卖后得款16000余元。由于二人的盗害4行为,导致某通信干线中断十余次。对李某、邓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盗窃罪 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C.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法条竞合 D.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想象竞合

考题 甲盗割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导致通信大面积中断。对于甲的行为应 A.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B.以破坏公用通信设备罪定罪处罚 C.以盗窃罪、破坏公用通信设备罪择一重罪处罚 D.盗窃罪和破坏公用通信设备罪数罪并罚

考题 在某通讯公司施工铺设电缆时,当地人甲乘无人看守之际,切断电缆100余米(价值3000余元),并将其中的铜芯取出卖钱。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毁坏财物罪 B.盗窃罪 C.非法经营罪 D.故意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考题 我国《刑法》第303条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甲为勒索赎金绑架乙,在获得赎金后为了灭口而杀害乙。甲的罪行符合绑架罪的 A.基本的犯罪构成 B.修正的犯罪构成 C.加重的犯罪构成 D.派生的犯罪构成

考题 (2009年真题)甲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通讯电缆致通讯中断,既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也符合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犯罪构成。甲的犯罪属于(  )。 A.吸收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想象竞合犯

考题 甲将正在使用中的铁轨道钉盗卖。甲的行为构成()A、盗窃罪B、破坏交通设施罪C、破坏交通工具罪D、过失破坏交通设施罪

考题 故意毁坏尚未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造成财物损失,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以()处罚。A、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B、故意毁坏财物罪C、破坏通信设施罪D、盗窃罪

考题 甲某于2000年多次盗割在使用中的铁路专用电话线,致使数辆列车延误,造成严重后果,甲的行为构成()A、破坏交通设备罪B、破坏通讯设备罪C、盗窃罪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考题 告人韩某多次在京九铁路沿线趁夜晚无人之机,盗剪铁路正在使用中的架空裸铜载波通讯线,然后予以变卖。共盗剪通讯线5000余米,价值6000多元,累计阻断通讯话路180路,其中有6路是铁路行车调度话路,危害了行车安全,阻断通讯时间66小时50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万余元。韩某构成何罪()A、盗窃罪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设备罪C、破坏交通设备罪D、破坏公用电信设施设备罪和破坏交通设备罪数罪并罚

考题 甲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铁路专用电话线,在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对甲应按照下列哪一选项处理?()A、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B、破坏交通设施罪C、盗窃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D、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

考题 关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尚未危害公共安全,以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从轻处罚B、故意毁坏尚未投入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造成财物损失,构成犯罪的,以故意毁坏财务罪定罪处罚C、盗窃公用电信设施价值数额不大,但是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依照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定罪处罚D、盗窃公用电信设施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

考题 丁某实施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破坏正在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尚未危害公共安全的,以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从轻处罚B、故意毁坏尚未投入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造成财物损失,构成犯罪的,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C、盗窃公用电信设施价值数额不大,但是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依照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定罪处罚D、盗窃公用电信设施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考题 村民李某听人说,电线当中的铜丝可以卖钱,便在深夜在一段电缆上浇上汽油烧毁以获取铜丝,销赃数额达百余元,并造成周边区域通讯中断长达三小时之久,则村民李某的行为构成()A、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B、破坏电力设施罪C、盗窃罪D、不构成犯罪

考题 甲某见路边新架设的电力线路还不带电,私自割下200余米,价值1万余元。经查,该部分线路已经架设完毕并经电力部门验收合格,打算下个月通电。在审查中,甲某还交代,曾经在1998年4月盗割过一段国防通信线路,当时造成该线路通信中断3小时。在1998年8月曾经盗割过一段铁路专用电话线路,造成铁路调度工作中断,差点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甲某的行为构成( )A、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数罪并罚B、盗窃罪、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数罪并罚C、盗窃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数罪并罚D、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数罪并罚

考题 李某和邓某在一年内共盗割20公里长的公用通信电缆,变卖后得款16000余元。由于二人的盗割行为,导致某通信干线中断十余次。李某和邓某的行为属于()A、盗窃罪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C、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法条竞合D、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想象竞合

考题 单选题村民李某听人说,电线当中的铜丝可以卖钱,便在深夜在一段电缆上浇上汽油烧毁以获取铜丝,销赃数额达百余元,并造成周边区域通讯中断长达三小时之久,则村民李某的行为构成()A 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B 破坏电力设施罪C 盗窃罪D 不构成犯罪

考题 单选题甲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铁路专用电话线,在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对甲应按照下列哪一选项处理?(  )[2006年真题]A 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B 破坏交通设施罪C 盗窃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D 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

考题 单选题故意破坏正在使用中的公用电信设施尚未危害公共安全但又构成的犯罪是A 故意毁坏财物罪B 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C 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未遂)D 破坏通信自由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