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三国时代的吴国人沈莹在他的一本著作中把台湾描写为:土地无霜、草木不死、四面是山、土地肥沃、又多鱼肉。这本著作的名字叫什么?


参考答案

更多 “三国时代的吴国人沈莹在他的一本著作中把台湾描写为:土地无霜、草木不死、四面是山、土地肥沃、又多鱼肉。这本著作的名字叫什么?” 相关考题
考题 在教育学史上,一般夸美纽斯的()这本书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A、B、C、D、

考题 三国时代的吴国人沈莹记述台湾的著作叫什么名字?() A《临海水土志》B《吴志•孙权》C《三国志•吴志》D《吴莹记》

考题 早在1920年,李普曼在一本著作中提出现代人与“第一手信息隔绝”的问题。这本著作是( )A.《舆论学》 B.《自由与新闻》 C.《人民的选择》 D.《大众传播效果》

考题 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距今1700多年以前,三国时期吴人沈莹的()就对此有所著述。 A. 《东番记》 B. 《诸番记》 C. 《岛夷志略》 D. 《临海水土志》

考题 我国台湾地区地权的主要表现形式中的土地所有权是指(  )。A.除法令有限制外,于其行使有利益之范围内,及于地之上下 B.以在他人土地上有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或竹木为目的而使用其土地之权 C.支付佃租永久在他人土地上为耕作或牧畜之权 D.以他人土地供自己土地便宜之用之权

考题 台湾同胞为纪念隋朝两次派人到台湾,特意把彰化市一条街用隋朝一将领的名字命名。请问此人叫什么?

考题 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三国时期()临海郡太守沈莹可以称之为最早的台湾学者,在他的《临海水土志》对当时被称为“夷洲”的台湾情况有着专门记载,只是此书已经流失,主要内容记载在《太平御览》之中。A、东吴B、蜀国C、魏国

考题 2012年1月,大陆发行量最大的杂志在台湾落地发行,成为第一本在岛内落地的杂志,请说出这本杂志的名字?

考题 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尝补鱼水中,触沈木有感,因怀女王,十月产子男十人。„„„„„„„„„„绝域荒外,山川阻深,生人以来,未尝交通中国。此神话叫什么名字?选自什么著作?作者是谁?

考题 萨维尼的国际私法理论主要体现在他于1849年出版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A、《论债权》B、《论冲突法》C、《现代罗马法体系》第1卷D、《现代罗马法体系》第8卷

考题 1956年,美国学者伊戈尔·安索夫出版了第一本有关战略研究的著作(),这本著作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起点。A、《公司战略》B、《经理的职能》C、《管理实践》D、《企业核心能力》

考题 三国时吴人沈莹所编《临海水土志》是世界上最早记载台湾开发的著作。它表明中国人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有()多年。A、1200B、1500C、1700D、1600

考题 元代旅行家汪大渊写过一本台湾游记,这本游记的书名叫什么?

考题 至圣先师孔子在世时著述颇风,但其思想精华主要都收录在他哪一本著作中?

考题 中国第一本经济学著作是《孔门理财学》,其作者是肇庆人,他叫什么名字?

考题 圣奥斯丁(奥古斯丁)写的一本书是反省的他的一生生活,这本书叫什么名字?

考题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A、《老师,再见!》B、《爱的教育》C、《班级生活》D、《隐性课程论》

考题 《陈台湾去留利害疏》的作者是()。A、施琅B、卫温C、沈莹D、连横

考题 下列客体中不能作为质权客体的是( )。A、仓单B、著作权C、土地D、矿藏

考题 在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是我国古代有关土地类型的代表著作;而()是我国古代有关自然区划的代表著作。

考题 李普曼在一本著作中阐述了现代人与“第一手信息隔绝”的问题,这本著作是()A、《人际影响》B、《舆论学》C、《人民的选择》D、《自由与新闻》

考题 问答题至圣先师孔子在世时著述颇风,但其思想精华主要都收录在他哪一本著作中?

考题 问答题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尝补鱼水中,触沈木有感,因怀女王,十月产子男十人。„„„„„„„„„„绝域荒外,山川阻深,生人以来,未尝交通中国。此神话叫什么名字?选自什么著作?作者是谁?

考题 单选题三国时吴人沈莹所编《临海水土志》是世界上最早记载台湾开发的著作。它表明中国人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有()多年。A 1200B 1500C 1700D 1600

考题 单选题萨维尼的国际私法理论主要体现在他于1849年出版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A 《论债权》B 《论冲突法》C 《现代罗马法体系》第1卷D 《现代罗马法体系》第8卷

考题 问答题圣奥斯丁(奥古斯丁)写的一本书是反省的他的一生生活,这本书叫什么名字?

考题 单选题“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A 《老师,再见!》B 《爱的教育》C 《班级生活》D 《隐性课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