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计师考评政策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发布时间:2022-04-18


相信各位准高会考生都知道:高级会计师实行考评结合,光通过考试还不行,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评审。有的考生说评审要比考试还难,因为评审工作中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也很多,甚至还有时间限制,规定时间内评审未通过就要从头再来了!想要顺利通过考试,这些步骤你不得不知道,快和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高会考试

考试时间:2022年5月7日

考试科目:高级会计实务

考试方式:开卷无纸化考试

考试题型:案例分析题(主观题)

高会考试全程需在电脑端完成,实行网上人工阅卷,考试得分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所以答题一定要答到点上!

合格标准:一般为60分,部分地区会设置省线。

成绩有效期:参加高级资格考试并达到国家合格标准的人员,在“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自行下载打印考试合格成绩单,3年内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有效。省线合格成绩有效期一般为一年!

第二:高会评审

申报时间:各地有差异,大部分在下半年;

评审流程:网上申报→(现场报送纸质材料)→审核缴费→(面试答辩)→公示→证书领取;

申报材料:申报人的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单位聘(聘用合同)、《高级会计实务》考试合格证书、继续教育证明材料、及本省市要求的其他相关书面证明材料(具体参阅最近一年本省的高会评审通知)。

申报条件:根据发布的评审政策,各省对于参评人员的申报条件(学历及资历)、评审条件(专业理论知识、工作经历与业务能力、论文论著、业绩与成果等)、破格条件也各有差异。具体请大家以各地政策为准!

各地申报条件及评审条件差异比较大,一般着重论文发表及业绩撰写!

高级会计师评审是一个”人评人“的过程,这中间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被评的一方,首先我们要提供符合评审要求的相关材料!尤其是论文和业绩。

第三:高会“考”&“评”关系

高会考试合格后方可申报评审,且必须在成绩有效期内!

高会考试分数决定了评审申报次数!一般60分及以上有3次申报机会,省线合格考生仅一次申报机会!规定时间内评审未通过,成绩作废,需重新参加考试。

高会考试分数高低与评审能否通过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影响评审能否通过的关键因素,评审主要还是看大家的综合实力,尤其是论文和业绩!

相信看过51题库考试学习网分享的相关内容之后,大家都清楚高会考试考评政策了。除了关注这些考试相关信息外,学习也要抓紧,认真备考!预祝各位考生顺利通过2022年高级会计职称考试。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高级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甲公司为一家以汽车制造为主业的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和公司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扩大,甲公司于 2011 年 6 月 30 日召开董事会,就下一阶段“走出去”、大力开拓海外市场的有关改革措施作出如下决议:
(1)积极开拓非洲等新兴市场,选择政局稳定、市场前景良好的部分国家开展经营,将产品和服务拓展到上述地区,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根据公司境外经营的统一政策,产品和服务以本地货币计价,同时交易以美元结算。
(2)加大研发力度,以培育享誉国际的自主品牌为目标,充分利用公司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发资源,在整车开发、新能源应用、零部件及配件技术自主化等涉及汽车制造的各个技术领域启动全方位研发工作,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有所突破。
(3)开通国际网络营销渠道,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择国际知名信息技术提供商,要求承包方在严格遵守有关保密协议的基础上,根据本公司经营管理特点开发设计网络营销平台,并委托其全权负责该平台的运营和管理工作,从而让公司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能够集中精力做好市场开拓和品牌推广。
(4)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报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兼并重组境外的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和部分下游销售平台,更好地整合当地资源;同时,利用境外较为成熟的金融市场,大力开展衍生金融产品投资,以获取投资收益。
(5)在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不断夯实内部管理。进一步强化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作用,审计委员会 2/3 以上成员由执行董事兼任。
要求:

根据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逐项识别甲公司董事会决议中(1)至(5)项改革措施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同时,针对识别出的主要风险,逐项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
答案:
解析:
(1)第一项改革措施存在的风险:甲公司在非洲等新兴市场开展经营,以本地货币计价,
以美元结算交易,可能由于汇率波动而产生汇率风险(或:外汇风险)。(1 分)
控制措施:甲公司可以采取套期保值(或:远期合约;或:提前或延期收付款;或购买保险)
等措施来降低或分担风险。(1 分)
(2)第二项改革措施存在的风险: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或:研究项目立项风险。)(1 分)
控制措施:甲公司应当根据发展战略,结合市场开拓和技术进步要求,科学制定研发计划,
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0.5 分),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1 分),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研发项目进行审批(0.5 分)
(3)第三项改革措施存在的风险:业务外包监控不严,服务质量低劣,可能导致企业难以发挥业务外包优势。(或:业务外包过程管理风险。)(1 分)
控制措施:企业应当加强与承包方的沟通与协调(0.5 分),及时搜集相关信息,发现和解
决外包业务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0.5 分);应当密切关注并持续评估承包方的履约能力(0.5分),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0.5 分),避免业务外包失败造成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
(4)第四项改革措施存在的风险:投资决策失误,可能导致投资损失。(或:投资决策风险。)
(1 分)
控制措施:企业选择投资项目应当突出主业。(或:企业应当谨慎从事衍生金融产品等高风
险投资。)(1 分)
(5)第五项改革措施存在的风险:组织架构设计风险。(或:治理机构缺乏科学决策、良性
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1 分)
控制措施: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当具备独立性。(或:审计委员会半数以上成员应当由独立董
事组成。)(1 分)

A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A 公司)是国内一家通信设备及产品制造和销售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自 2×07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执行财政部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该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7%,销售商品价格中均不含增值税。2×11 年 1 月,A 公司财务部将编制的 2×10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提交公司总会计师审核。总会计师在审核中发现以下情况:
(1)A 公司 2×10 年 12 月 31 日存货中包含专为生产 H218 手机而持有的配件 10 000 套,每套成本为 1 600 元。预计将每套配件组装成一部 H218 手机还需发生加工成本 160 元。H218 手机是 A公司新开发的一款手机,于 2×10 年 8 月推出市场,最初定价为每部 2 300 元。
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由于 A 公司的竞争对手推出与 H218 手机性能类似的其他新款手机,致使 A 公司 H218 手机的市场价格下降,A 公司所持有的 H218 手机配件的市场价格亦随之下降。至2×10 年 12 月 31 日,H218 手机的市场价格下降为每部 1 900 元,H218 手机配件的市场价格下降为每套 1 500 元。每部 H218 手机预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为其单位售价的 10%。
财务部认为,2×10 年 12 月 31 日 H218 手机配件每套的成本高于其市场价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为此,以该配件在 2×10 年 12 月 31 日每套 1 500 元的市场价格为计算基础,对 H218 手机配件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100 万元。
(2)A 公司 2×10 年 12 月 31 日固定资产中包含了一条 W 型通信设备生产线。该生产线系 2×07年 12 月 31 日建成投产,账面原值为 21 600 万元。A 公司对该生产线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寿命为 7 年,预计净残值为 600 万元。税法规定,对该生产线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 5 年,该生产线预计净残值为 0。
2×09 年,由于行业竞争对手推出了性价比更高的通信设备产品,对 A 公司产生不利影响,使 W 型通信设备生产线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大幅度减少。2×09 年 12 月 31 日,该生产线账面价值为 15 600 万元,可收回金额为 13 600 万元,A 公司据此对该生产线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 000万元。
2×10 年,由于市场形势好转,A 公司 W 型通信设备生产线经济绩效有所提高。2×10 年 12月 31 日,该生产线账面价值为 11 000 万元,可收回金额为 11 800 万元,两者的差额为 800 万元。
财务部认为,既然导致 W 型通信设备生产线发生减值损失的因素在 2×10 年末已经消失,以前减记的金额应在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 000 万元的范围内转回,为此,转回了原计提的该生产线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800 万元。
假定 A 公司将 W 型通信设备生产线作为单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
要求:

确定事项(2)中 W 型通信设备生产线在 2×08 年 12 月 31 日的计税基础(假定该生产线在2×07 年 12 月 31 日的计税基础为 21 600 万元)。
答案:
解析:
W 型通信设备生产线在 2×08 年 12 月 31 日的计税基础为 17 280 万元。

2×12年上半年,欧债危机继续蔓延扩大,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受此影响,我国成品油销量增速放缓。C公司是一家与甲公司无关联关系的成品油销售公司,拥有较好的营销网络,但受市场形势影响上半年经营业绩不佳。经多次协商,甲公司于2×12年6月30日以12 000万元取得了C公司70%的有表决权股份,能够实施控制。
  C公司当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5 000万元。8月31日,甲公司又以4 000万元取得了C公司20%的有表决权股份,C公司自6月30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80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根据上述资料,指出甲公司购入C公司20%股份是否构成企业合并,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甲公司购入C公司20%股份不构成企业合并。理由:甲公司于2×12年6月30日以12 000万元取得了C公司70%的有表决权股份,能够实施控制,已经实现企业合并。8月31日,甲公司又以4 000万元取得了C公司20%的有表决权股份,没有引起报告主体的变化,属于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

甲公司是一家大型机械设备制造公司,2015 年公司与企业并购有关的事项如下:
资料 1:为了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急需一大笔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
因此公司希望通过资本市场来解决资金瓶颈问题。由于 IPO 的难度较大,公司打算通过收购上市公司来获得融资平台。X 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企业,其研发技术在业内得到高度评价,公司虽已上市,但由于规模不大,股票总市值并不高。在获得 X 公司董事会通过后,双方打算通过换股的方式实现合并。2015 年 1 月 8 日,X 公司通过发行 2 亿股股票来收购甲公司 60%的股权,甲公司则通过股票置换后拥有 X 公司 80%的股权。已知甲公司支付的股票价值为 10.5 亿元;X 公司支付的股票对价与此相等。甲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为 10.2 亿元;X 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为 10 亿元。合并完成后,由于 X 公司其他投资者股权相对分散,因此甲公司取得了 X 公司的实质控制权。
资料 2:2015 年 4 月 1 日,甲公司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支付 7000 万元对价购买了 Y 公司 85%的表决权股份。根据市场预期,Y 公司将会为甲公司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了更好地利用 Y公司的渠道优势,同年 8 月 2 日,甲公司又以 2000 万元现金购入剩余 15%的股权。其中,Y 公司2015 年 4 月 1 日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净资产为 600 万美元,其中经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项目公允价值较账面价值高出 200 万美元;Y 公司 8 月 2 日的资产负债表账面价值增加了 50 万美元。2015年 4 月 1 日,美元兑换人民币元的比率为 1:7;2015 年 8 月 2 日美元兑换人民币元的比率为 1:6.9。
资料 3:2015 年 4 月 30 日,为了引入先进的技术,甲公司以 1.2 亿元的价格取得 W 公司 25%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 W 公司战略合作伙伴,此时 W 公司的公允价值为 4 亿元。半年后,甲公司果断地以价值为 2.4 亿元的土地再次购入了 W 公司 35%的有表决权股份,此时 W 公司公允价值为 5亿元。经过判断,W 公司与甲公司都属于某集团公司控制下的企业。资料 4:2015 年 5 月 9 日,甲公司以 50 万元的价格获得了无关联关系的 Z 公司 100%的股权。在获得控制权后,甲公司注销了 Z 公司的法人资格。已知 Z 公司资产项目公允价值如下:库存现金 500 万元;应收账款 300 万元;存货 500 万元;固定资产 1000 万元。负债项目公允价值如下:短期借款 200 万元;应付账款 2000 万元;长期借款 2000 万元。
资料 5:2015 年 9 月 30 日,甲公司为了进入西北市场,以现金 5000 万元、发行价值 6000万元的股票购买了西北地区 A 公司 60%的有表决权股份。A 公司为 2015 年 2 月新成立的公司,截至 2015 年 9 月 30 日,该公司持有货币资金 9500 万元,实收资本 8000 万元,资本公积 600 万元。
资料 6:2015 年 11 月 5 日,甲公司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获得了 B 公司 55%的股权,并获得了超过半数以上的董事会席位。甲公司支付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 4000 万元,B 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为 7000 万元。B 公司原有投资者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提出 B 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事项必须经原有股东指派的至少 1 名董事同意方可实施,甲公司同意了这项安排。假定本题中有关公司的所有者均按所持有表决权股份的比例参与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决策,不考虑其他情况。
要求:

根据资料 6,分析甲公司是否合并了 B 公司,并说明原因;如果属于企业合并,请计算合并商誉。
答案:
解析:
不属于企业合并。因为按照协议安排,甲公司并没有取得 B 公司实质控制权,B 公司原有股东具有一票否决权,所以甲公司无法对 B 公司实施排他性控制,故不属于企业合并,属于共同控制,按合营安排中的合营企业进行处理。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