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真题练习(5)

发布时间:2019-03-01


2.4.2分析要点

  1.变形监测的定义

  变形监测是对监视对象或物体(简称变形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对于工程的变形监测来讲,变形体一般包括工程建筑物、构筑物及其设备,以及其他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自然或人工对象,例如大坝、船闸、桥梁、隧道、高层建筑、古建筑、高边坡、采矿区等都称为变形体。变形又分为两类:变形体自身的变形和变形体的刚体位移。变形体自身的变形包括伸缩、错动、弯曲和扭转四种变形,而刚体位移则包括整体平移、整体转动、整体升降和整体倾斜四种变形。变形监测分静态变形监测和动态变形监测:静态变形通过周期性测量得到,动态变形通过连续监测得到。

  2.变形监测的内容

  变形监测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倾斜、绕度、弯曲、扭转、震动、裂缝等的测量,还包括与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的监测,如应力、应变、温度、气压、水位、渗流、渗压、扬压力等的监测。

  3.变形监测的特点

  (1)周期性观测;

  (2)精度要求高,对不同的任务,变形监测所要求的精度不同;

  (3)综合应用各种观测方法;

  (4)数据处理要求严密;

  (5)需要多学科知识的配合。

  4.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内容

  (1)测量方法和设备的选择;

  (2)监测网布设;

  (3)测量精度和观测周期的确定。

  5.变形监测的方法

  (1)常规的大地测量方法:如精密高程测量、精密距离测量、角度测量等;

  (2)专门的测量手段和技术:如液体静力水准测量、准直测量、应变测量、倾斜测量等;

  (3)空间测量技术:GPS测量、INSAR技术;

  (4)摄影测量和激光扫描技术。

  6.测量基准点的布设

  布设测量基准点,是为了保证测量的基准统一,布没工作基点是为r便于测量工作,并减小测量误差。必须保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定期进行测量、分析,工作基点与测量基准点问也必须进行测量,以得到工作基点的坐标值,同时可根据坐标值的差异,判断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7.变形观测数据的处理

  变形观测的数据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监测网的周期观测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计算网点的坐标,进行参考点稳定性检验和周期间的叠合分析,从而得到目标点的位移;另一种是监测点上某一种特定的形成时间序列的监测数据,如应力、应变、温度、气压、水位、渗流、渗压、扬压力等,对它们进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时序分析和统计检验,确定变形过程和趋势。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包括整理、整编观测资料,计算测点坐标和变形量,以及分析变形的显

  着性、规律和成因等。

  8.变形观测资料的整理、整编工作的主要内容

  (1)对观测记录进行核校,检查是否有记录、计算错误;

  (2)数据的存档及入库;

  (3)绘制相应的图表(如变形过程线、测站分布图等)。

  9.变形监测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

  (1)作图分析:将观测资料绘制成各种曲线,常用的是将观测资料按时问顺序绘制成过程线;

  (2)统计分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计算各种观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变化特种,分析观测物理量的周期性、相关性和发展趋势;

  (3)对比分析;

  (4)建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用以分离影响因素,研究观测物理量变化规律,进行预报和实现安全控制;常用的数学模型有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 .

  10.变形测量工程应提交的成果资料

  (1)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方案;

  (2)监测网和监测点布置图;

  (3)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

  (4)仪器的检校资料;

  (5)原始观测记录;

  (6)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

  (7)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报成果资料;

  (8)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

  (9)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的技术报告。

  2.4.3样题

  简答题

  (1)为完成变形监测征务,除了布设变形监测点外,还布设了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布设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目的是什么?

  (2)对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是变形监测的主要工作之一,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

  (3)该项目完成后,提供给甲方的成果应包含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布设测量基准点,是为了保证测量的基准统一,布设工作基点是为了便于测量工作,并减小测量误差。必须保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定期进行测量、分析,工作基点与测量基准点间也必须进行测量,以得到工作基点的坐标值,同时可根据坐标值的差异,判断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2)对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是变形监测的主要工作之一,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

  [参考答案]

  --作图分析:将观测资料绘制成各种曲线,常用的足将观测资料按时间顺序绘制成过程线;

  --统计分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计算各种观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变化特种,分析观测物理量的周期性、相关性和发展趋势;

  --对比分析;

  --建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用以分离影响因素,研究观测物理量变化规律,进行预报和实现安全控制;常用的数学模型有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

  (3)该项目完成后,提供给甲方的成果应包含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方案;

  --监测网和监测点布置图;

  --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

  --仪器的检校资料;

  --原始观测记录;

  --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报成果资料;

  --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

  --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的技术报告。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注册测绘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在出测、收测前的准备包括 ( )

A.了解测区有关危害因索-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流行传染病、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社会治安等状况,拟订具体的安全生产措施
B.仪器设备的安装、检修和使用,须符合安全要求,凡对人体可能构成伤害的危险部位,都要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C.按规定配发劳动防护用品,并根据测区具体情况添置必要的小组及个人的野外救生用 品、药品、通信或特殊装备,并应检查有关防护用品及装备的安全可靠性
D.掌握人员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必要的身体健康检查,避免作业人员进入与其身体状况不适应的地区作业
E.与上级领导对作业方法做详细计划
答案:A,C,D
解析:
测绘外业生产安全管理中,出测、收测前的准备包括:(1)针对生产情况.对进入测区的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2)了解测区有关危害因素,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流行传染病、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社会治安等状况,拟订具体的安全生产措施;(3)按规定配发劳动防护用品,并根据测区具体情 况添置必要的小组及个人的野外救生用品、药品、通信或特殊装备,并应检查有关防护及装备的安全可靠性;(4)掌握人员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必要 的身体健康检查,避免作业人员进入与其身体状 况不适应的地区作业;(5)组织赴疫区、污染区和有可能散发毒性气体地区作业的人员学习防疫、 防毒、防污染知识,并注射相应的疫苗和配备防 毒、防污染装具;(6)所有作业人员都应该熟练使用通信、导航定位等安全保障设备,以及掌握利用地图或地物、地貌等判定方位的方法,(7)出测、收 测前,应制订行车计划,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严禁疲劳驾驶。


根据工作需求,河北省需要编制一张1:800 000河北省地图,全面表示河北省区域范围内的自然条件、政区分布、交通网的空间分布和总体特征以及与周边省市的联系,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办公用图。


制图区范围包括整个河北省,由于地图采用的是矩形分幅,图幅还涉及周边省市区域。


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下游。东部濒临渤海,东南部和南部与山东、河南两省接壤,西部隔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同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相接。地域广阔,地跨北纬36°03′~ 42°40′,东经113°27′~119°50′,总面积为18. 77万km2


河北省辖石家庄市、唐山市、秦皇岛市、邯郸市、邢台市、张家口市、承德市、廊坊市、沧州市、保定市、衡水市11个地级市和23个县级市、115个县(含6个自治县)、910个镇、35个市辖区,人口6 699万。


地图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如下。


1.地图精度:图上地图要素(地物)相对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为图上±0. 75 mm,最大不超过±1.1 mm。


2.地图规格:比例尺为1:800 000,成图尺寸为1100 mm*800 mm,印刷成品为1张挂图;采用矩形的分幅设计,版而由主区、邻区、图例、附图、图名、比例尺和图外要素组成,图例以矩形开窗形式配置在图面的左下角。


问题


(1)根据案例试述河北省地图内容的选择。


(2)地图制图要素分为哪些?试述其主要要素冲突处理。


(3)结合案例确定居民地的选取原则。



答案:
解析:

(1)需要包含的地图内容如下(参见9.2考点4)。


①水系。正确反映不同区域的水系类型和形状特征。正确表示河流主支流关系、岸线弯曲程度及河渠网、湖泊的形状特征、分布特点和不同区域的密度对比;充分表示水利设施;正确反映海岸的类型和岛礁分布,正确表示水系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②居民地。正确表示居民地的位置、行政意义及名称,反映各地区居民地分布特征以及居民地密度对比,处理好居民地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③交通。正确表示道路的类别、等级、通向和形状特征,反映不同地区间交通网的密度对比,正确表示水运及其他交通设施,正确反映交通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④地貌。正确表示各类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清晰显示山脉和分水岭走向,保持地貌结构线、特征点位置和名称注记,处理好地貌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⑤境界。正确反映境界的等级、位置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不同等级的境界重合时表示高等级境界符号,与其他地物不重合的境界线应连续表示;境界交汇处和转折处应以点或实线表示。境界符号两侧的地物符号及其注记不应跨越境界线。


(2)地图要素分为点、线、面要素,主要要素关系冲突如下(参见9.2考点5)。


①点点冲突:保证高层次点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对低层次点状要素移位。


②点线冲突:保证点状要素图形完整,线状要素图形与点状要素图形重叠部分应隐去。


③点面冲突:保证点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将原多边形分解为一多边形加一内含多边形。


④线线冲突:保证高层次线状要素图形完整,低层次线状要素图形与高级别线状要素图形重合部分应隐去。


⑤线面冲突:保证线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将原多边形分解为若干个子多边形。


(3)居民地选取原则如下。


①县级以上的居民地全部表示。


②乡、镇级居民地一般全部选取。


③其他居民地按由主到次、逐渐加密的原则按图上每100 cm2选取100~130个的密度选取,应先选取农场、林场、牧场、渔场及位于道路交叉口、道路端点、通航起止点、河流交汇处、山隘、渡口、制高点、重要矿产资源地、文物古迹等处及有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居民地。


④人烟稀少地区的居民地一般应全部表示。



某导线全长为620m,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分别为fx=0.12m,fy=-0.16m,则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

A:1/2200
B:1/3100
C:1/4500
D:1/15500
答案:B
解析: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K=

大、中城市的GPS网应与国家控制网相互连接和转换,并应与附近的国家高等级控制点联测,联测点数不应( )。

A:不少于3个

B:大于3个

C:少于7个

D:大于7个
答案:A
解析:
大、中城市的GPS网应与国家控制网相互连接和转换应当进行三维坐标转换。三维坐标转换求解7个转换参数(3个平移量、3个旋转角和1个缩放比),至少需要3个公共点。故选A。@##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