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每日一练(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2021年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考试共题,分为。小编每天为您准备了5道每日一练题目(附答案解析),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1、如图所示,矩形波发生电路中,,运算放大器的电源为+15V(单电源供电),其最大输出电压,最小的输出电压,其他特性都是理想的,那么电容电压的变化范围为()。【单选题】

A.1~5V

B.0~6V

C.3~12V

D.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对于运算放大器有:同相输入端电压等于反相输入端电压,即,又,,,求得:。当最大输出电压时,求得;当最小的输出电压时,求得。可知:①当时,电容器C充电;当时,电容器C充电结束,;②当时,电容器C放电,当时,电容器C放电结束,。因此,电容器C的电压变化范围为:1V~5V。

2、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有(  )。【单选题】

A.两耦合线圈的互感仅取决于两线圈的大小、匝数、周围的媒质。

B.自感系数(简称自感)定义为穿过回路的自感磁链与回路中电流之比,因此,在各向同性的线性媒质中,自感与同路中电流的大小有关

C.安培环路定律是指:磁感应强度B沿任一闭合路径的线积分等于穿过该电路所限定面积中电流的代数和乘以媒质的磁导率

D.磁场中储存的能量只和产生该磁场的各线圈中最终的电流值有关,而与各线圈电流建立先后的次序和过程无关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项,两耦合线圈的互感不仅取决于两线圈的大小、匝数、周围的媒质,而且还取决于两线圈的相对位置;B项,自感与回路的几何形状、匝数等因素有关,与电流大小等外部因素无关;C项,安培环路定律的表达应是:在磁场中,沿任何闭合曲线B矢量的线积分,等于真空磁导率乘以穿过以这闭合曲线为边界所张任意曲面的各恒定电流的代数和,即。

3、短路电流冲击值在什么情况下最大?()【单选题】

A.短路前负载,电压初相相位为0°

B.短路前负载,电压初相相位为90°

C.短路前空载,电压初相相位为0°

D.短路前空载,电压初相相位为9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方法一:短路电流甶周期分量和非周期分量组成。短路电流冲击值主要取决于非周期分量,而非周期分量是由电路的换路定则决定的。短路前后的电流变化愈大时,非周期分量的初值就愈大,反之就愈小。因此电路在空载状态下发生三相短路时的非周期分量初始值通常要比短路前有负载时电流大,且电压初相位为0°时达到最大。 方法二:如图所示。时间轴上的投影代表各量的瞬时值,非周期电流有最大初值的条件为:①相量差有最大可能值,②相量差在t=0时与时间轴平行。一般电力系统中,短路回路的感抗比电阻大得多,即,可近似认为ω≈90°。因此,非周期电流有最大值的条件为:短路前电路空载( ),并且短路发生时电源电势过零(α= 0)。

4、三个相等的负载Z=(40+j30)Ω,接成星形,其中性点与电源中性点通过阻抗为相连接。已知对称三相电源的线电压为380V,则负载的总功率P为()。【单选题】

A.1682.2W

B.2323.2W

C.1221.3W

D.2432.2W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由题知对称三相电源线电压为380V,则相电压为220V。由于三相电源对称且三个负载相等,故中性线无电流通过,中性线上阻抗无影响。负载阻抗模为:,线电流有效值为:220/50=4.4A,由于负载阻抗中的感抗部分不消耗有功功率,故负载的总功率为:

5、如图1-5-13所示电路中,t=0闭合开关S,且则等于(  )。图1-5-13【单选题】

A.6V

B.18V

C.4V

D.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因为电路为零状态响应。开关闭合瞬间,电容相当于短路,使电容电压发生强迫跃变,有:。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有:。对上式两端从t=0-到0+求积分,且和在t=0时为有限值,依据电容的电荷守恒定律,电容C1和C2有关的总电荷不发生跃变,可得:。联立上式求解得:,,则:。可见,强迫跃变电压与串联电容容量成反比。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电气工程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答案:C
解析:


A.
B.
C.
D.
答案:D
解析:

一空调机组承担某建筑物特定区域的空气温、湿度调节,图15-3为其监控系统图。

不属于AI信号的是( )。

A.新风温度信号; B.回风温度信号;
C.风机状态信号; D.防冻开关信号。
答案:C,D
解析:
C、D
关于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规范中明文规定的内容不多,答案出处参见“复习指导书”有关章节、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有关章节、JGT/T16-19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有关章节、国家标准图集《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97X700(上)、《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2003年版)有关章节及其他建筑智能化专著。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