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模拟试题(2020-04-28)

发布时间:2020-04-28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海洋环境调查时,下列条件中,符合以水深作为真光层深度的是( )。【单选题】

A.真光层深度/水深=0.5

B.真光层深度/水深=0.7

C.真光层深度/水深=0.9

D.真光层深度/水深=1.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真光层判断标准为:取向下辐照度为表层1%的深度作为真光层的下界深度;若真光层大于水深,取水深作为真光层的深度。题中只有D项真空层深度大于水深。

2、监测点COD标准指数为2.3,表示该点位COD( )。【单选题】

A.超标2.3倍

B.超标1.3倍

C.超标0.3倍

D.未超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水质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单因子指数评价是将每个水质因子单独进行评价,利用统计及模式计算得出各水质因子的达标率或超标率、超标倍数、水质指数等项结果。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1时,表明该水质因子在评价水体中的浓度符合水域功能及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标准指数计算公式为:Si,j=ci,j/cs,i。式中,Si,j表示标准指数;ci,j表示评价因子i在j点的实测统计代表值,mg/L;cs,j表示评价因子i的评价标准限值,mg/L。故监测点COD标准指数为2.3,表示该点位COD超标1.3倍。

3、某企业排放甲污染物为持久性污染物。受纳水体功能为Ⅲ类,下游相邻功能区为Ⅱ类。受纳水体的设计径流量加污水量为10.0/s,排放点以下无区间径流及该污染物排放源。该污染物的标准限值见表7。表7假设河流上游来水背景浓度为零,采用河流零维模型计算,同时满足两个功能区要求的甲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为( )。【单选题】

A.0.50MG/S

B.0.75MG/S

C.C1.00MG/S

D.1.25MG/S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下游相邻功能区Ⅱ类标准限值0.00005mg/L为最严要求,则甲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0.00005×10×103=0.50(mg/s)。

4、河流某断面枯水期BOD 5、NH 3-N、COD达标,DO超标,若要DO达标,断面上游可削减负荷的污染物有( )。【多选题】

A.DO

B.BOD5

C.COD

D.NH3-N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BOD5、COD、NH 3-N都是耗氧污染物,在降解的过程中都会消耗溶解氧,为了使溶解氧达标,可以通过源头上控制BOD5、COD、NH3-N的量。溶解氧不是污染物,是因子,注意2015-41的区别。

5、属于地下水污染水力控制技术方法的有( )。【多选题】

A.排水法

B.注水法

C.防渗墙法

D.包气带土层就地恢复法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作为地下水环境修复的传统技术,水力控制技术包括抽注地下水、排出地下水、设置低渗透性屏障,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者联合使用来控制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水力控制技术包含的系统有:①抽水(排水)系统;②注水系统;③水动力屏障系统。抽水(排水)系统包括重力排水、浅井和群井、深井;注水系统包括补给水塘和注水井。

6、某燃气电厂项目,烟气由两根烟囱排放。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工作内容,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题】

A.设5个监测点连续监测7天

B.选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个监测因子

C.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每天监测4次(07∶00,10∶00,14∶00,18∶00)

D.应获取不利季节至少7天的有效监测数据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A项,由于题中没有给出具体的评价等级,所以不能确定应该布设几个监测点位,如果是一级评价,则不少于10个,如果是二级评价,则不少于6个,如果是三级评价,应设置2~4个;B项,选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个监测因子;C项,根据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每日至少有20个小时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D项,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

7、湖库富营养化的敏感性一般与湖库滞留时间,平均水深,水温等有关。对上述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题】

A.滞留时间越长,越易形成富营养化

B.平均水深越深,越易富营养化

C.气候变暖利于富营养化

D.透明度越高,富营养化越严重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湖泊中总磷与叶绿素a和透明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营养状况指数(TSI)是用于评价湖泊富营养化的方法。TSI指数表明:①透明度大,河流不易富营养化;②水深大,磷浓度低;③水温升高,藻类繁殖加速;④停留时间长,替换率小,磷负荷大。

8、某重大危险源泄漏事故的风险评价,将该事故排放源概化为间隔1小时的等强度瞬时点源(t=0,1h)排入河中。采用瞬时点源河流一维动态水质模型预测t=22h时的沿程增量浓度见下表,则该时刻河道污染物浓度最大增量断面距排放源的距离约为( )。【单选题】

A.6800M

B.7200M

C.7600M

D.8000M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采用瞬时点源河流一维动态水质模型预测时,在距离间隔1小时的等强度瞬时点源下游x处的污染物浓度峰值为t=0,1h源贡献浓度的叠加值,即6400m处的叠加值=4.8+4.3=9.1(mg/L),6800m处的叠加值=5.0+4.8=9.8(mg/L),7200m处的叠加值=4.9+5.2=10.1(mg/L),7600m处的叠加值=3.3+5.2=8.5(mg/L),8000m处的叠加值=2.7+5.1=7.8(mg/L)。则该时刻河道污染物浓度最大增量断面距排放源的距离约为7200m。

9、某项目废气净化装置处理后送50m高排气筒排放。和的排放速率分别为2kg/h和34kg/h,烟气量为100000/h,若不考虑化学转化,经预测该污染源对关心点X的最大小时平均浓度预测值为5.0 ug/,则其对X点的最大小时平均浓度预测值是( )。【单选题】

A.10.0UG/

B.74.0UG/

C.85.0UG/

D.170.0UG/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5x34/2=85。

10、大气污染源调查中,不应列入点源调查清单的是( )。【单选题】

A.点源坐标

B.排气筒出口内径

C.排放工况

D.环境温度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大气污染源调查中,点源调查内容包括: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②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③烟气出口速度(m/s);④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⑥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7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评价方法选取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应采用定量评价方法
B. 优先采用导则推荐的技术方法
C. 在导则已推荐技术方法情况下,也可采用其他先进技术方法
D. 在导则未推荐技术方法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的,应分析其适用性
答案:B,D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应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量化评价为主。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了评价方法的,应采用规定的方法。选用非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方法的,应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影响性质和评价范围等分析其适用性。

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关于SO2、NO2年平均浓度统计数据的有效性规定,表述正确的是()。

A: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9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10个分布均匀的日均值
B: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9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12个分布均匀的日均值
C: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44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2个日均值
D: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6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0个日均值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SO2、NO2年平均浓度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44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2个日均值。[备注: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SO2、NO2年平均浓度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324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27个日均值(二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25个日均值)。]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新建()锅炉的烟囱高度。

A:燃气
B:重油
C:燃轻柴油
D:煤油
答案:A,C,D
解析:

采用吸收法处理废气时,选择液体吸收剂需满足的条件有()。

A:被吸收污染物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
B:吸收剂对混合气中有害组分的吸收选择性好
C:被吸收物不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
D:吸收剂无毒,不易燃
答案:A,B
解析:
选择液体吸收剂需满足的条件是被吸收污染物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吸收剂对混合气中有害组分的吸收选择性好,吸收物与吸收剂能发生化学反应。吸收剂是否无毒、不易燃不一定需要满足,实际上吸收剂有毒的现象并不少见,如氨水等吸收剂。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