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交流电动机定子绕组泄漏电流和直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全部更换绕组时为(),大修或局部更换绕组时为()。

  • A、1.5Un
  • B、2Un
  • C、3Un
  • D、2.5Un

参考答案

更多 “交流电动机定子绕组泄漏电流和直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全部更换绕组时为(),大修或局部更换绕组时为()。A、1.5UnB、2UnC、3UnD、2.5Un” 相关考题
考题 下列试验项目中属于交流电动机的试验项目有()A、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B、定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C、绕线式电动机转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D、测量绕组的交流电阻

考题 发电机定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为出厂试验电压的80%()

考题 运行不足20年的发电机定子绕组局部更换定子绕组并修好后,应进行交流耐压试验,其试验电压应为()倍额定电压。A、1;B、1.5;C、2.0

考题 交流电动机的试验项目有()A、绝缘电阻和吸收比B、绕组直流电阻C、绕组交流耐压D、烘烤试验

考题 在变压器的预防性试验中,下述项目使用直流电压()A、测量绕组直流电阻,检查绕组电压比,测量绕组泄漏电流B、测量绕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测量绕组泄漏电流,测量铁芯对地绝缘电阻C、测量绕组直流电阻,测量绕组泄漏电流,测量绕组介质损耗因素

考题 以下电动机应进行定子绕组泄漏电流和直流耐压试验的是()。A、2kV及以下B、400kW以下C、3kV及以上D、500kW及以上

考题 交流电动机在大修或更换绕组时要进行定子绕组泄漏电流试验,泄漏电流相间差别一般不大于最小值的()。A、10%B、30%C、50%D、100%

考题 定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在全部更换定子绕组后试验电压为2倍额定电压+1000V。

考题 在修理直流电机时,如需更换绕组、检修换向器等情况,最好对各绕组及换向器与机壳之间做耐压试验,还要对各绕组之间做耐压试验,其试验电压采用()。A、直流电B、交流电C、交、直流电均可D、先交流电后直流电

考题 高压交流电动机大修时,一般都需要进行试验项目有()A、电动机定子绕组测量绝缘电阻和吸收比B、直流电阻C、直流耐压和泄漏电流D、交流耐压

考题 6kV电动机小修时应做()试验。A、绕组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B、绕组的直流电阻C、定子绕组泄漏电流和直流耐压试验D、定子绕组交流流耐压试验

考题 ()就是在被试变压器(或电压互感器)的低压绕组上施加交流试验电压,在低压绕组中流过励磁电流,在铁芯中产生磁通,从而在高压绕组中感应产生电动势的试验。A、直流耐压试验B、冲击耐压试验C、感应耐压试验

考题 小修时发电机定子绕组直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是额定电压的()A、1.5倍B、2倍C、2.5倍D、3倍

考题 低压电动机,大修时全部更换定子绕组,定子交流耐压试验电压不低于()V。A、500B、1500C、1000

考题 某380V三相异步电动机,其大修未全部更换绕组,定子交流耐压试验电压最小为()V。A、380VB、500VC、1000VD、1500

考题 “预规DL/T”对发电机定子泄漏试验和直流耐压试验周期是()A、1年或小修时B、大修前、后C、大修后D、更换绕组后

考题 1000V以上异步电机定子绕组直流耐压试验及泄露电流测量,试验电压标准如下:全部更换绕组();大修或局部部更换绕组()。

考题 修理电动机常常需要更换绕组,对于原来的绕组,在进行耐压试验时试验电压应该降低为试验电压的()A、60%B、70%C、80%D、90%

考题 电动机在大修时按规定需要进行的试验项目()A、电动机定子绕组测量绝缘电阻和吸收比B、直流电阻C、交流耐压

考题 发电机更换定子绕组的直流耐压试验标准?

考题 发电机定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时,试验电压的测量可以在试验变压器低压侧进行。

考题 高压电机定子绕组进行耐压试验时,交流耐压和直流耐压是否可以相互代替?为什么?

考题 在进行同步发电机及调相机定子绕组直流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测量时,试验电压按每级()额定电压分阶段升高,每阶段停留(),并记录()。

考题 发电机在交接验收或全部更换定子绕组及大修后,直流耐压试验电压为额定电压的()。A、10倍B、5倍C、3倍D、2.5倍

考题 电动机定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如何规定?

考题 单选题()就是在被试变压器(或电压互感器)的低压绕组上施加交流试验电压,在低压绕组中流过励磁电流,在铁芯中产生磁通,从而在高压绕组中感应产生电动势的试验。A 直流耐压试验B 冲击耐压试验C 感应耐压试验

考题 单选题在变压器的预防性试验中,下述项目使用直流电压()A 测量绕组直流电阻,检查绕组电压比,测量绕组泄漏电流B 测量绕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测量绕组泄漏电流,测量铁芯对地绝缘电阻C 测量绕组直流电阻,测量绕组泄漏电流,测量绕组介质损耗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