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问题列表
问题 大多数人认为,指南针当然指向南方。数千年以来,水手依靠地球磁场来导航,而鸟类和其他对磁场敏感的动物已经应用这个方法有更长一段时间了。说来奇怪,地球的磁极并不是一直都指向现在的方向。 矿物可以记录过去磁场的方向。科学家利用这一点,发现在地球45亿年的历史中,地磁的方向已经在南北方向反复变化了数百次。然而,地球的磁极在最近的78万年中都没有发生反转,这段磁极稳定的时期相对于通常25万年1次的反转频率要长了很多。更有甚者,地球的主要地磁场自从1830年首次测量至今,已经减弱了近10%。这比在失去能量来源的情况下磁场自然消退的速度大约快了20倍,下一次地磁反转即将来临吗? 地球物理学家很早就知道,地球磁场变化的原因来源于地球中心的深处。地球就如同太阳系里的一些其他天体,是通过一个内部的发电机来产生自己的磁场。从原理上,地球“发电机”和普通发电机一样工作,即由其运动部分的动能产生电流和磁场。发电机的运动部分是旋转的线圈;行星或恒星内部运动部分则发生在可导电的流体部分。在地心,有着6倍于月球体积的巨大钢铁融流海洋,构成了所谓的地球发电机。 在过去10年中,研究人员采用了新的方法来研究地球发电机的详细工作机制:人造卫星可以提供地球表面地磁场的清晰图像;同时,人们正在超级计算机上模拟地球发电机和在实验室里建立物理模型来解释这些轨道观测结果。这些工作对于过去磁极反转如何发生提出了一种很吸引人的解释,并对下一次反转可能如何开始提供了线索。 第四段中的“轨道观测结果”是通过()获得的。 A、实验室B、人造卫星C、超级计算机D、实验室和超级计算机

问题 《公务员法》第102条规定,担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辞职或退休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否则将受到处理。 与这段文字内容一致的是:()A、一般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B、公务员辞职,退休或离职后从事营利性活动将受到处理C、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辞职或退休后不得在营利性组织中任职D、公务员离职两年内不得在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组织中任职

问题 多思是钥匙,是指南。没有它,()。 A、就不能摆脱无知的困惑,就不能叩响知识宝库的大门B、就不能驶出无知的海洋,就不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C、就不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就不能摆脱无知的困惑D、就不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就不能驶出无知的海洋

问题 大多数人认为,指南针当然指向南方。数千年以来,水手依靠地球磁场来导航,而鸟类和其他对磁场敏感的动物已经应用这个方法有更长一段时间了。说来奇怪,地球的磁极并不是一直都指向现在的方向。 矿物可以记录过去磁场的方向。科学家利用这一点,发现在地球45亿年的历史中,地磁的方向已经在南北方向反复变化了数百次。然而,地球的磁极在最近的78万年中都没有发生反转,这段磁极稳定的时期相对于通常25万年1次的反转频率要长了很多。更有甚者,地球的主要地磁场自从1830年首次测量至今,已经减弱了近10%。这比在失去能量来源的情况下磁场自然消退的速度大约快了20倍,下一次地磁反转即将来临吗? 地球物理学家很早就知道,地球磁场变化的原因来源于地球中心的深处。地球就如同太阳系里的一些其他天体,是通过一个内部的发电机来产生自己的磁场。从原理上,地球“发电机”和普通发电机一样工作,即由其运动部分的动能产生电流和磁场。发电机的运动部分是旋转的线圈;行星或恒星内部运动部分则发生在可导电的流体部分。在地心,有着6倍于月球体积的巨大钢铁融流海洋,构成了所谓的地球发电机。 在过去10年中,研究人员采用了新的方法来研究地球发电机的详细工作机制:人造卫星可以提供地球表面地磁场的清晰图像;同时,人们正在超级计算机上模拟地球发电机和在实验室里建立物理模型来解释这些轨道观测结果。这些工作对于过去磁极反转如何发生提出了一种很吸引人的解释,并对下一次反转可能如何开始提供了线索。 下列选项中与文章一致的是:() A、下一次地磁反转即将来临B、鸟类比人类更容易适应地磁方向变化C、指南针从被发明的那天起一直指向南方D、地球的主要地磁场在最近78万年内减弱了近10%

问题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开始认识到基因——那种可以传递遗传特性的物质的统称——由DNA构成,DNA位于染色体中,染色体是一种几乎存在于任何生物活体细胞核中的细长结构。也就是说,那些具有遗传效应、能主宰人类生命历程的DNA片段就是人类的基因。 对于分子生物学家来说,20世纪后半叶的所有工作就是推测DNA分子结构(1953年人们发现,它是一种双螺旋结构),然后计算出分子的基本成分——核苷酸是怎样构成基因的,基因是怎样构架使活体产生机能的细胞的,哪种基因在实现这种机能,它们位于何处。2000年,科学家宣布已经完成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虽然还无法具体说出每个基因的功能,但已获知人类核苷酸染色体的排列顺序及其位置,并已能辨识近一半的人类基因。 近年来,随着筛查技术的发展,治疗缺损基因的研究层出不穷。此类研究的理论基础在于:一是大多数基因的惟一功能是给细胞特定的指令编码,使其制造出相应的蛋白质。人体中有成千上万种蛋白质,如酶、血色素、激素等,每种都与一条基因编码一一对应。若基因缺损,则细胞无法产生相应的蛋白质,就会导致疾病,糖尿病和血友病就是这样的典型病例,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直接补充人体内所缺的蛋白质。二是世界上所有生物的基本基因编码都相同,因此,就像一个大图书馆里所有的书都可用一种语言写就一样,所有生物都是用一模一样的DNA语言“写出”的不同信息的产物,“读”它的则是我们的细胞。这就意味着将任何人的DNA片段插入某人的DNA中,此人的细胞都能“读”出这段新信息,并且完全不在乎这段信息本来属于谁。这种现象给利用基因治疗来修复基因的技术奠定了基础。 无论基因治疗多么安全、有效,在本质上它都是一种短期行为,一个人被治愈后,他的疾病仍有可能遗传给后代。这是由于在基因治疗中处理的是人体体细胞,它占人体细胞的绝大多数。但将我们的基因传给后代的不是体细胞,而是生殖细胞,即我们的卵子和精子。 对于20世纪后半叶分子生物学家的工作,下面叙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A、确定基因的具体位置B、研究各种基因的功能C、研究核苷酸如何构成基因D、证实DNA分子是一种双螺旋结构

问题 转基因作为一个词汇走进人类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但客观实际中,自然状态下的转基因从来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着,例如最常见的植物花粉借助昆虫、自然风等不同的媒介传播而进行的杂交现象;另外,人们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改良作物的遗传特性,藉此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性。这些过程实质上是基因在不同物种或同一物种不同品种间的一种转移方式。自然界的基因转移是被动的、无序的、没有目标性,但这种基因转移模式也构成了生命进化的动因之一,造就了多种多样的物种世界。传统的杂交育种实践在农业发展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基因转移通常只能在近缘物种之间进行,基因转移的精确性和效率较低,转移的基因中还可能包括不良基因。传统的转基因技术的诸多局限性极大地限制了传统育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的最新成就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生命科学世纪的重要代表和具体体现。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转基因生物,是采用重组DNA技术,从生物体中鉴定和分离特定的基因,经精心构建后植入受体生物染色体基因组内,使之稳定整合、正确发挥功能并遗传给后代的技术。这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的遗传改良的基因设计和基因操作就是我们现在所指的转基因。现代转基因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育种技术的种种局限性,大大提高了转基因的效率,加快了种质改良进程,而且打破了物种间的遗传壁垒,拓展了新品种研发可选择的特征范围,同时人工设计加工基因的应用则更进一步扩大了可利用的种质资源。转基因生物是人类按自己的主观意愿有目的、有计划、有根据、有预见地进行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结晶,是人类从认识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跃迁,标志着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定向驾驭生物遗传改良的新时代。 现代生物技术将在彻底解决资源匮乏、环境恶化、顽症肆虐、粮食短缺等诸多威胁人类生存的难题上成为关键技术和支柱产业。这种技术被许多国家视为高技术领域关键技术中的关键,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在市场经济中,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企业界、金融界竞相投资和争夺的热点。 基因经济是从各种转基因产品的商品化开始崭露头角的。仅以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为例,自1993年世界上首例转基因作物——延熟保鲜的转基因西红柿在美国批准上市后,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应用发展迅速,国际农业生物技术获取与应用协会(ISAAA)2003年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有1/4的耕地种植的是转基因作物,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66%,其中,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占美国大豆总面积的74%,抗虫棉约占棉田总面积的71%,转基因玉米占玉米总面积的32%。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4个发展中国家和12个工业化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发展到2002年的5867万公顷,6年间增长了约35倍。转基因作物的销售额,从1995年的0.75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23亿美元,即5年间增加约30倍;进入新世纪后的前3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的市场价值每年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2002年高达42.5 亿美元。 (节选自朱作言《转基因及其对国民经济的意义》,有删改) 下面对最后一自然段概况正确的是:()A、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B、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稳步扩大C、转基因产品商品化使得基因经济初露锋芒D、转基因作物的销售额增长迅速

问题 ()我能接触到一些原始材料,()只是一点点,()可以促进我的研究,使当时的情形能大白于天下,()我不能保证我一定能从中发现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A、如果;哪怕;就;但是B、虽然;但是;却;尽管C、即使;哪怕;也;虽然D、假设;虽然;但;所以

问题 随着人们对“便携”二字理解得愈发深刻,笔记本电脑必然会更加追求轻薄小巧。几十年之后的人们追忆起今天众多厂商还在为0.9厘米是不是“业界最薄”争论不休的时候,或许会暗自发笑。他们在乎的不是轻薄而是款式,因为笔记本电脑只是身上的一件饰物:耳环、项链坠、手镯或者指环。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当前笔记本电脑行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B、未来几十年后人们将不再需要笔记本电脑C、笔记本电脑达0.9厘米厚度在目前属于高端技术D、目前多数厂商能够生产0.9厘米厚度的笔记本电脑

问题 随着生产和生活垃圾的急剧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而有关专家却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说明:()A、垃圾变废为宝刻不容缓B、专家发现了垃圾的新用途C、人们未充分认识到垃圾的价值D、垃圾处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解决

问题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是()的。每个民族、每一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他们有自己的工具、思想和语言,有自己的价值规范和行为特征。 A、截然不同B、格格不入C、天差地别D、相去万里

问题 中国有机食品有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和潜在的国内市场。国际上对中国有机产品的需求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商想要进口中国的有机大豆、稻米、花生、蔬菜、茶叶、药材、蜂蜜等;国内有机食品的消费也呈上升趋势。专家们说,经过几年努力,中国的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达到1%——2%是完全可能的,这就意味着每年可出口创汇10多亿美元。 根据这段文字,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中国有机食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B、中国有机食品的市场会越来越广阔C、食用有机食品是未来饮食的发展趋势D、中国有机食品每年出口创汇10多亿美元

问题 父子两人在雪地上比赛走路,看谁走得又直又快。父亲看着终点,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既直又快;儿子看着自己走的每一步,走一步回头看一下,结果又慢又弯曲。 这段文字是要说明:()A、如果只盯着过程,就会忘记目标B、过于小心谨慎,反倒会影响效果C、我们不应该总是留恋过去,而应具有长远的目光D、丰富的人生阅历,可以帮我们更完美地到达终点

问题 某小学共有1000名学生,男生占60%,女生占40%;其中10%的学生是寄读学生。据此,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出现?()A、11%的男生和8.5%的女生是寄读生B、13%的男生和5.5%的女生是寄读生C、9%的男生和11.5%的女生是寄读生D、8.5%的男生和10%的女生是寄读生

问题 比赛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儿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昼夜的时间,可是在肯·莱文1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据说他们不是不愿意离开这个贫瘠的地方,而是尝试4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来。 肯·莱文作为英国皇家院的院士,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其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要转回到这个地方来。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的真伪,他做了一个试验,从比赛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赛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赛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准备了能用半个月的水,牵上两匹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10天过去,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一块绿洲出现在他们眼前,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赛尔。这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赛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不认识北极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赛尔村地处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赛尔时,带了一个叫阿古特尔的青年,这个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个汉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最亮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 现在,比赛尔已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阿古特尔作为比赛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1926年以前,比赛尔人未走出沙漠的原因是:()A、他们不愿意离开生长的土地B、他们没有找到走出沙漠的方法C、他们未尝试,也不愿意尝试离开沙漠D、除了比赛尔这块绿洲以外,其他的地方都是沙漠

问题 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出版了《牛棚杂忆》,他谈到出版这本书的缘由时说:“这场空前的灾难,若不留下点记述,则我们的子孙将不会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将来气候一旦适合,还会有人发疯,干出同样残暴的蠢事。”季先生可谓智者,但他坦白地承认自己在那十年中“像喝了迷魂汤一样”,虽屡遭批斗、身陷囹圄,却“衷心拥护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在‘四人帮’垮台以后脑筋才开了窍”。他认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残暴、混乱、使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蒙羞忍耻、把我们国家的经济推向(1) 。至今还没有人能给一个全面合理的解释的悲剧”。 季先生说,受害者心里难道没有愤懑吗?为什么不抒一抒呢?“真正的伤痕还深深埋在许多人的心中,没有表露出来。我期待着当事人有朝一日会表露出来。”季先生说他还有“一个十分不切实际的期待”:“折磨人甚至把人折磨至死的当时的‘造反派’,实际上是打砸抢分子的人,为什么不能够把自己折磨人的心理状态和折磨过程也拿出来表露一下,写成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呢?”他还说,并不要求这些人检讨和忏悔,只期待他们(3) 笔直书。他认为若把这些人写的东西与被折磨者、被迫害者写的东西(4) 一读,“对我们的人民的教育意义,特别是我们后世子孙的教育意义,会是极大极大的。” (A)季羡林先生的这些话使我们发人深省。(B)只有把十年浩劫的危害和根源说足讲透,才能不重蹈历史覆辙,(C)而说清过去的方法之一就是留下文本。(D)没有多样的文本,何以书写准确丰富的历史? 文中(3)划横线处恰当的措辞是:() A、对比B、对号C、对应D、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