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海财经大学的 我想问一下高级会计考试高...

发布时间:2021-12-31


我是上海财经大学的  我想问一下高级会计考试高级会计职称评审政策有哪些


最佳答案

MACC叫管理会计素质能力认证课程,这个没有含金量,它只是一个培训的结业证,就是参加培训就能拿的,不是像会计初级这种需要严格的考试才能取得的正式的水平资格证书。只是IMA协会中国分会推出的一个只针对中国的培训课程。也有的说是CMA的前导课,其实和CMA没什么关系。一些机构借财政部大力发展管理会计,大肆宣扬MACC,还有美国CMA,财政部发展管理会计是为了在中国发展美国的管会体系么?必然不是,财政部是为了发展中国自己的管会体系。如果要考管会,可以考虑一下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MAT或者是国家会计学院的CNMA。你现在从业4年了,想必手里有初级职称了,如果没有中级和注会的话,建议先考中级和注会,毕竟这才是有含金量、被社会真正认可的。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高级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甲公司系一家集规划设计、装备制造、工程施工为一体的国有大型综合性建设集团公司。2015年初,甲公司召开总经理办公会,提出要进一步提升“战略规划——年度计划——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全过程的管理水平。会议主要内容如下:
会议提出要贯彻落实董事会制定的以“国际业务优先发展”为主导的密集型战略。公司应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已开展业务和尚未开展业务的国家)争取更多业务订单,一方面提高现有产品与服务在现有市场的占有率,另一方面以现有产品与服务积极抢占新的国别市场。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指出甲公司采取的密集型战略的具体类型,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甲公司采取的密集型战略的类型:市场渗透战略及市场开发战略
理由:提高现有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属于市场渗透战略;将提高现有产品与服务打入新国别市场属于市场开发战略。

(2018)甲公司是一家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于2017年发布的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金融工具系列会计准则(简称“新准则”)。为确保新准则的有效执行,该公司于2017年11月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了新准则集中培训。培训结束时,会计人员对自2018年开始可能发生的与金融工具业务相关的会计处理进行讨论交流。部分人员发言要点摘录如下:
  会计人员A:公司的债券业务较多。对于购入的债券,如果公司管理该类债券投资的业务模式既以收取该类债券的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类债券为目标,且该类债券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本金和以未偿付的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在初始确认时,除非在符合规定条件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否则应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会计人员B:公司持有的除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以及对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以外的权益工具投资,均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人员C:对公司商品销售形成的不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账款,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应当始终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
  会计人员D:公司将来购买的债券如果符合规定的条件,且在初始确认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则公司无需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该债券投资进行减值测试。
  会计人员E:套期工具通常应是衍生金融工具,但公司对外汇风险进行套期时,可以将非衍生金融资产(选择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除外)或非衍生金融负债的外汇风险成分指定为套期工具。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要求:
  (1)判断会计人员A的说法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如存在不当之处,指出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2)判断会计人员B的说法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如存在不当之处,指出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3)判断会计人员C的说法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如存在不当之处,指出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4)判断会计人员D的说法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如存在不当之处,指出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5)判断会计人员E的说法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如存在不当之处,指出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存在不当之处。“应当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说法不当。理由:金融资产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①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②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的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2)存在不当之处。
  “均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说法不当。
  理由:企业可以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收益的金融资产。
  (3)不存在不当之处。
  (4)存在不当之处。
  “无需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该债券投资进行减值测试”的说法不当。
  理由:公司将来购买的债券如果符合规定的条件,且在初始确认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该类债券投资需要进行减值测试。
  (5)不存在不当之处。

甲公司是一家大型服装制造企业,自2010年开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2016年末召开了预算管理工作会议,主要对2016年的预算执行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制定2017年的预算目标。会议要点如下:
(1)预算管理组织方面。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策方案。
(2)预算编制方面。2016年在编制预算时,没有以2015年及以往期间的经济活动和预算为基础,则根据2016年的具体需要分析2016年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综合平衡后,形成新的预算。
(3)预算目标方面。企业计划在制定2017年的目标利润时采用上加法。2017年预计新增留存收益300万元,按照20%的固定股利支付率分配股利。
公司的所得税税率是25%,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根据资料(1),判断甲公司预算管理组织方面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如果存在不当之处,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2>?、根据资料(2),判断甲公司2016年预算编制的方法,并说明理由及其优缺点。
<3>?、根据资料(3),计算甲公司2017年的目标利润。

答案:
解析:
1.存在不当之处。(1分)
不当之处: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策方案。
理由:董事会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法定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策方案。(1分)
2. 甲公司采用的是零基预算法。(1分)
理由:零基预算法不以历史期经济活动及其预算为基础,从实际需要出发分析预算期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综合平衡,形成预算。
零基预算的优点:一是以零为起点编制预算,不受历史期经济活动中的不合理因素影响,能够灵活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算编制更贴近预算期企业经济活动需要;二是有助于增加预算编制透明度,有利于进行预算控制。(1分)
缺点:一是预算编制工作量较大、成本较高;二是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受企业管理水平和相关数据标准准确性影响较大。(1分)
3.净利润=300/(1-20%)=375(万元)(2分)
目标利润=375/(1-25%)=500(万元)(2分)

甲公司是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自2016年起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并以此为平台逐步嵌入关键绩效指标法、经济增加值法、平衡计分卡等绩效管理工具,形成了完整的预算绩效管控体系。2018年10月,甲公司召开预算管理专题会议,研究分析2018年前三季度的预算执行情况。有关资料如下:
(1)2018年,受益于公司产品销售收入与毛利率上升,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增长,1—9月份,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87亿元,超额完成阶段性预算目标(全年预算目标为14亿元);前三季度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累计投入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了10%(全年预算目标为营业收入的10.5%)。
会议指示,第四季度公司应该对客户进行细分,深入了解每一类客户的需求特点和偏好特征,有的放矢的开展营销活动,确保营业收入完成年度预算目标;另外,由于前三季度研发支出投入过多,所以第四季度的研发投入尽量控制在营业收入的0.5%之内。
(2)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87亿元,为年度预算目标的77.64%;实现净利润2.5亿元;发生管理费用0.8亿元,其中研究开发费用0.5亿元;发生财务费用0.6亿元,其中利息支出0.5亿元;前三季度的平均资本占用为15亿元。另据相关资料显示:甲公司考核经济增加值指标时,研究开发费、利息支出均作为会计调整项目,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前三季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8%。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根据资料(1),指出甲公司预算管理专题会议要求中体现了哪些预算控制方式,并说明理由。
<2>?、根据资料(2),结合经济增加值法,计算甲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的税后净营业利润,以及2018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加值。
<3>?、根据资料(2),指出经济增加值法的优点。

答案:
解析:
1.绝对数控制和相对数控制。(2分)
理由:2018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87亿元,体现了绝对数控制。(1分)
前三季度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了10%,体现了相对数控制。(1分)
2. 税后净营业利润=2.5+(0.5+0.5)×(1-25%)=3.25(亿元)(1.5分)
经济增加值=3.25-15×8%=2.05(亿元)(1.5分)
3. 经济增加值法的主要优点是:考虑了所有资本的成本,更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实现了企业利益、经营者利益和员工利益的统一,激励经营者和所有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能有效遏制企业盲目扩张规模以追求利润总量和增长率的倾向,引导企业注重长期价值创造。(3分)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