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城乡规划师《规划相关知识》每日一练(2020-12-09)

发布时间:2020-12-09


2020年城乡规划师《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每天为您准备了5道每日一练题目(附答案解析),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1、下列关于基地与道路红线的关系叙述( )为正确。 【多选题】

A.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

B.基地应退道路红线一定距离

C.基地与道路红线之间应设通路连接

D.基地应退道路红线仅能作绿化之用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从节省城市土地角度,一般不要轻易退红线,基地退道路红线一定距离为建筑控制线,基地退道路红线可以做绿化和广场等用。

2、比较复杂的坐标转换是( )。 【单选题】

A.平移

B.投影变换

C.缩放

D.旋转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最简单的坐标转换是平移、缩放、旋转,比较复杂的是投影变换。

3、道路桥洞通行界限:行人和自行车高度界限为( )m;汽车高度界限为( )m。 【单选题】

A.2.5;3.5

B.2.5;4.5

C.2.0;3.5

D.2.0;4.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行人和自行车在道路桥洞通行限界为高2.5m,有时考虑非机动车桥洞内在雨天通行公共汽车,其高度限界控制为3.5m;汽车高度界限为4.5m。

4、对于机动车车辆停发方式来说,( )是最常见的停车方式,并且平均占地面积较小,常用于垂直停车和要求尽快发车的停车场。 【单选题】

A.前进停车、后退发车

B.后退停车、后退发车

C.后退停车、前进发车

D.前进停车、前进发车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对于机动车车辆停发方式来说,后退停车、前进发车是最常见的停车方式,并且平均占地面积较小,常用于垂直停车和要求尽快发车的停车场。 

5、站前广场功能设计原则应避免( )。 【单选题】

A.人流集散

B.商业服务

C.休闲集会

D.交通换乘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交通广场包括站前广场和道路交通广场。交通广场作为城市交通枢纽的重要设施之一,它不仅具有组织和管理交通的功能,也具有修饰街景的作用,特别是站前广场备有多种设施,如人行道、车道、公共交通换乘站、停车场、人群集散地、交通岛、公共设施(休息亭、公共电话、厕所)、绿地以及排太、照明等。交通广场主要是通过几条道路相交的较大型交叉路口,其功能是组织交通。由于要保证车辆、行人顺利及安全地通行,组织简捷明了的交叉口,现代城市中常采用环形交叉口广场,特别是4条以上的车道交叉时,环交广场设计采用更多。这种广场不仅是人流集散的重要场所,往往也是城市交通的起、终点和车辆换乘地在设计中应考虑到人与车流的分隔,进行统筹安排,尽量避免车流对人流的干扰,要使交通线路简易明确。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城乡规划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行政的主要责任是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府经济类产品的是()

A:重点工程建设与基础公共设施建设
B:技术开发与资源开发规划
C: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与公共设施管理
D:产品质量与劳动监督
答案:C
解析:
政府公共产品体系由如下几方面构成:(1)经济类公共产品。例如,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中长期指导性规划、技术开发与资源开发规划、财政政策与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经济立法与司法、产品质量与劳动监督、重点工程建设与基础公共设施建设等。(2)政治类公共产品。(3)社会类公共产品。(4)科技、教育与文化类公共产品。

在重要干线或与公路、铁路交叉或不准断绝交通的繁华的路口,不允许开挖路面检修的地段,或管道数目较多时,局部采用()的敷设方式。

A:通行地沟
B:不通行地沟
C:半通行地沟
D:无沟敷设
答案:A
解析:
地下敷设分为有沟和无沟两种敷设方式,有沟敷设又分为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和不通行地沟三种。在重要干线,与公路、铁路交叉、不准断绝交通的繁华的路口,不允许开挖路面检修的地段,或管道数目较多时。才局部采用通行地沟敷设方式。一般很少采用半通行地沟,只是在城市中穿越街道时适当地采用。

在遥感影像的获取中,探测、记录电磁波的仪器称传感器,它可以安装在飞机(或气球)上,也可以安装在人造地球卫星上。如安装在人造地球卫星上则称为航天遥感。航天遥感的特点不包括( )。

A:灵活性大
B:针对性弱
C:信息的几何分辨率高
D:通用性强
答案:B
解析:

在我国城市设计项目的类型中,( )大多出现在城市新区等大型项目的开发之前,一般由政府组织,为城市征集空间发展模式的方案,三维意象和空间模式作为主要的成果。

A.城市设计策略
B.研究辅助型设计
C.城市开发意象
D.城市环境改善
答案:C
解析:
城市开发意象:大多出现在城市新区等大型项目的开发之前,一般由政府组织,为城市征集空间发展模式的方案,三维意象和空间模式作为主要的成果,可以为后续的建设提供一个框架,但是往往停留在方案阶段,如果缺乏衔接则不能很好地引导城市建设,而缺乏细部设计的城市空间也容易导致失败。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