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20162020全国卷文言文翻译试题汇总及答案解释

在"岁饥,浙有司下遏粜令"中,"粜"之义为( )

A、买进粮食

B、卖出粮食

C、赊购粮食

D、储存粮食


参考答案:B


请教:2010年高考全国卷II数学(理科)试题及参考答案(估分)第1大题第1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第 1 题

 


正确答案:A


请教:2010年高考全国卷I数学(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估分)第1大题第1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第 1 题

 


正确答案:C


请教:2010年高考全国卷I数学(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估分)第1大题第 3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第 3 题

 


正确答案:B


请教: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I估分)第1大题第12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第 12 题

 


正确答案:A


摘要:2016-2020全国卷文言文翻译试题汇总及答案解释2020全国卷Ⅰ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答案:(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解释:减,减价;粜,出售;与籴相对;常平米,常平仓的米;分坊,到各街道;活,使……活;省略句:(苏轼)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节选自《宋史•苏轼传》)(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答案: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解释:浑涵,博大深沉;雄视,称雄;鲜,少。2020全国卷Ⅱ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1 答案: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解释: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蠹:蛀蚀,危害;悚然:害怕的样子;之:代进言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2)


请教:2010年高考全国卷I数学(理科)试题及参考答案(估分)第1大题第5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第 5 题

 


正确答案:B


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只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糜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翻译:管子说:“米仓和谷仓充足才能懂得礼节。”老百姓不富足却可以治理,从古到今,从来不曾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古人说:“一个男人不耕种,会有人为此而挨饿;一个女人不纺织,会有人为此而受冻。”(万物的)生长有时节,但使用它没有节制,那么用品就必将竭尽。古代治理天下,非常细致周到,所以那时的积蓄足以依靠。现在背离根本(农业)追求末节(工商),吃饭的太多,这是天下极大的残害。奢侈浪费风气日日见长,这是天下极大的危害。残害和危害公然施行,没有人制止它;社稷将要倾覆,没有人拯救它。生产它的人非常少,浪费它的人非常多,天下的财产,怎么能不竭尽?


假设植保机喷幅为5米,作业速度为5米/秒,那该植保机10分钟作业面积约为()。

  • A、15000平米
  • B、1500平米
  • C、150平米
  • D、20000平米

正确答案:A


翻译: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


正确答案: 平民百姓有三种忧患,饥饿的人吃不到食物,冷的人穿不到衣服,劳累的人得不到休息,这三件事是人们最大的忧患啊。


翻译:民无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正确答案: 饿了不能吃(没东西吃),冷了没有衣服穿,累了不能休息。


更多 “20162020全国卷文言文翻译试题汇总及答案解释” 相关考题
考题 问答题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只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糜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正确答案: 翻译:管子说:“米仓和谷仓充足才能懂得礼节。”老百姓不富足却可以治理,从古到今,从来不曾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古人说:“一个男人不耕种,会有人为此而挨饿;一个女人不纺织,会有人为此而受冻。”(万物的)生长有时节,但使用它没有节制,那么用品就必将竭尽。古代治理天下,非常细致周到,所以那时的积蓄足以依靠。现在背离根本(农业)追求末节(工商),吃饭的太多,这是天下极大的残害。奢侈浪费风气日日见长,这是天下极大的危害。残害和危害公然施行,没有人制止它;社稷将要倾覆,没有人拯救它。生产它的人非常少,浪费它的人非常多,天下的财产,怎么能不竭尽? 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正确答案: 饥饿的人不择食物,口渴的人不择饮料。

考题 问答题翻译: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正确答案: 平民百姓有三种忧患,饥饿的人吃不到食物,冷的人穿不到衣服,劳累的人得不到休息,这三件事是人们最大的忧患啊。 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正确答案:饥饿的人不择食物,口渴的人不择饮料。

考题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正确答案:饥饿的人不择食物,口渴的人不择饮料。

考题 单选题在“岁饥,浙有司下遏粜令”中,“粜”之义为()A 买进粮食B 卖出粮食C 赊购粮食D 储存粮食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湿浊内阻,困遏脾阳,常表现为()A、纳呆B、消谷善饥C、饥不欲食D、多食易饥而大便溏泄正确答案:A

考题 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只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糜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正确答案:翻译:管子说:“米仓和谷仓充足才能懂得礼节。”老百姓不富足却可以治理,从古到今,从来不曾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古人说:“一个男人不耕种,会有人为此而挨饿;一个女人不纺织,会有人为此而受冻。”(万物的)生长有时节,但使用它没有节制,那么用品就必将竭尽。古代治理天下,非常细致周到,所以那时的积蓄足以依靠。现在背离根本(农业)追求末节(工商),吃饭的太多,这是天下极大的残害。奢侈浪费风气日日见长,这是天下极大的危害。残害和危害公然施行,没有人制止它;社稷将要倾覆,没有人拯救它。生产它的人非常少,浪费它的人非常多,天下的财产,怎么能不竭尽?

考题 在“岁饥,浙有司下遏粜令”中,“粜”之义为()A、买进粮食B、卖出粮食C、赊购粮食D、储存粮食正确答案:B

考题 单选题在“岁饥,浙有司下遏粜令”中,“粜”之义为()A 买进粮食B 卖出粮食C 赊购粮食D 储存粮食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最新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