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莫高窟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化石”,其壁画和雕塑等文化遗产跨越了八百多年的历史。早期的释迦牟尼塑像,斜披印度袈裟;北朝时期的人物体态健硕,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后,开始具有中原汉人的风貌,元代壁画中又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莫高窟人物形象的变化,表明中华文化具有()

  • A、相对的稳定性
  • B、鲜明的民族性
  • C、历史的继承性
  • D、独特的包容性

参考答案

更多 “莫高窟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化石”,其壁画和雕塑等文化遗产跨越了八百多年的历史。早期的释迦牟尼塑像,斜披印度袈裟;北朝时期的人物体态健硕,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后,开始具有中原汉人的风貌,元代壁画中又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莫高窟人物形象的变化,表明中华文化具有()A、相对的稳定性B、鲜明的民族性C、历史的继承性D、独特的包容性” 相关考题
考题 莫高窟壁画中() A.绘制的内容以佛教题材为主B.有因缘故事画、佛传故事画C.早期壁画流行说法图D.本生故事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堪称艺术精品

考题 莫高窟是古代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莫高窟选址在戈壁荒漠的绿洲之中,体现了佛教与世俗隔离、与自然融合的思想。洞窟依山面水,河水滋润着莫高窟周围的绿树,形成了独特的清幽风光。莫高窟呈蜂窝状排列的洞窟最高处不超过40米。冬季,从西边刮来的风沙经窟顶而过,吹不到洞窟;夏季,对面的三危山又成了天然屏障,使东边刮来的风沙无法威胁到洞窟。这样,莫高窟便成了干燥区域里一个最安全的地带。正因如此,莫高窟虽经千年,仍完好保存了11个朝代的492个洞窟及大量的壁画和雕塑,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A、 莫高窟设计建造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B、 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价值 C、 莫高窟及其中壁画完好保存的原因 D、 莫高窟的自然环境和独特清幽的风光

考题 敦煌莫高窟的( )作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清单”。A.彩塑 B.佛龛造像 C.壁画 D.浮雕

考题 敦煌莫高窟中的《九色鹿本生》壁画展现了()故事。

考题 誉为东方“荷马史诗”的《格萨尔王传》,堪称是藏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A、2008B、2009C、2010

考题 坐落在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而闻名于世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什么?

考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 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考题 下面石窟雕塑壁画属于佛教艺术的有()A、莫高窟B、龙门C、云冈D、麦积山E、龙山

考题 ()的发掘,其考古价值可与埃及金字塔、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考题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A、壁画B、石刻C、近现代重要史迹D、口头传统

考题 隋唐遗存至今的古建筑是()A、河南登封嵩岳寺塔B、驰道和水利工程C、雕塑和壁画D、甘肃敦煌莫高窟

考题 汉代成都地区的民间艺术极具特色,其中(),堪称中国民间文化的“艺苑三绝”A、画像砖、画像石、陶塑B、川剧、壁画、陶塑C、书法、壁画、川剧D、黄梅戏、雕塑、画像石

考题 9.敦煌莫高窟中的《九色鹿本生》壁画展现了()故事。

考题 敦煌莫高窟以其雕塑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

考题 莫高窟的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艺术。A、伊斯兰教B、道教C、佛教

考题 2014年8月1日起,游客可以先在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通过多媒体数字影院感知其壁画,以便缩短游客窟内停留时间,减少破坏。数字展示中心的开放告诉我们()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科技进步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C、文化创新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D、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考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 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

考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 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结合材料一,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考题 登上八达岭长城,奥巴马感叹:“长城太雄伟了,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可见,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每年的6月13日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我们之所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 ②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文化遗产就是世界遗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考题 单选题隋唐遗存至今的古建筑是()A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B 驰道和水利工程C 雕塑和壁画D 甘肃敦煌莫高窟

考题 填空题敦煌莫高窟中的《九色鹿本生》壁画展现了()故事。

考题 单选题汉代成都地区的民间艺术极具特色,其中(),堪称中国民间文化的“艺苑三绝”A 画像砖、画像石、陶塑B 川剧、壁画、陶塑C 书法、壁画、川剧D 黄梅戏、雕塑、画像石

考题 单选题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A 壁画B 石刻C 近现代重要史迹D 口头传统

考题 填空题()的发掘,其考古价值可与埃及金字塔、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考题 多选题下面石窟雕塑壁画属于佛教艺术的有()A莫高窟B龙门C云冈D麦积山E龙山

考题 单选题誉为东方“荷马史诗”的《格萨尔王传》,堪称是藏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A 2008B 2009C 2010

考题 填空题敦煌莫高窟以其雕塑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