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参考答案

更多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相关考题
考题 据资料统计:在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B.大河流域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D.中国没有出现西方式的工业文明

考题 阅读分析下列数据,可以得出的最准确的结论是()。 A.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 B.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D.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考题 《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A、外国列强大批入侵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考题 有关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B、没有国际贸易,就没有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C、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发展的D、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考题 1710年到1760年,英国大量从中国进口茶叶等特产,在此期间,英国为此向中国支付了大量白银,该国的白银几乎耗尽。而当时英国的产品在中国几乎无人知晓。 上述现象说明当时______。A、英国的生产力远落后于中国B、英中贸易对英国而言贸易逆差显著C、英国对中国有明显经济优势D、中国成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考题 “清前期外贸中,‘只卖不买’导致外银大量流入……‘白银时代’之说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这两个说法的叠加。”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闭关锁国”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心B、合理的经济政策使清朝进入“白银时代”C、自然经济下清朝前期仍是世界经济大国D、广州十三行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市场

考题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考题 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指出:晚明时期,即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两者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中国贸易顺差。对这一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欧洲不是世界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地区B、贸易结果是贸易各方生产水平、经济实力的体现C、刺激了中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的太湖流域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繁荣D、在近代西方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考题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考题 科技创新是世界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知识源泉,而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科技发展和资产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下面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A、促成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B、亚非拉地区的工业飞速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D、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考题 有学者认为:“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材料中中国“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A、因闭关锁国而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B、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D、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考题 1621年,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到处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此说法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主导了当时的世界贸易B、白银的流人推动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C、中国政府推行了积极的贸易政策D、当时的世界贸易比较活跃

考题 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推行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鸦片走私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加紧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考题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白银、非洲的劳动力、中国的丝绸茶叶以欧洲为中转站形成“大三角贸易”,中国成为当时经济贸易中心区域之一,也是货币财富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一切优势均未能荡涤旧的基础实现社会转折,其中最为主要的政治因素是()A、“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闭关锁国”政策压制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专制集权制度对旧经济秩序强大的维护功能D、牢固的自然经济结构阻碍了传统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考题 据资料统计:在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B、大河流域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D、中国没有出现西方式的工业文明

考题 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明清盛世的综合国力较历代王朝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仍大体保持领先地位。这说明中国()A、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并受益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果C、农耕经济促成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D、社会生产力水平仍然领先于世界

考题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经济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下列各项正确的是()①欧洲一些城市出现证券市场②西欧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地主地位下降③中国农民开始种植玉米烟草④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形成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

考题 根据弗兰克《白银资本》一书记载,1545年至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为137000吨,流向中国的数量为60000吨。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国鼓励对外商品贸易B、中国在传统贸易中具有优势C、中国对白银的需求量大D、白银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介

考题 据资料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是()A、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B、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考题 “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价普遍上涨了3倍左右。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物价则上涨了约2倍……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然而资本在西班牙、葡萄牙、中国都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上述材料不包含的信息是()A、殖民掠夺积累大量财富,引发欧洲价格革命B、中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中国的农业文明不利于工商业发展D、正常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考题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发生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鸦片大量流人导致白银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考题 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中国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海禁”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考题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考题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考题 明清时期(1840年以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未能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不包括()A、自然经济的强大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C、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D、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

考题 单选题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经济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下列各项正确的是()①欧洲一些城市出现证券市场②西欧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地主地位下降③中国农民开始种植玉米烟草④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形成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D ①②

考题 单选题根据弗兰克《白银资本》一书记载,1545年至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为137000吨,流向中国的数量为60000吨。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中国鼓励对外商品贸易B 中国在传统贸易中具有优势C 中国对白银的需求量大D 白银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