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优良的出版文化可以______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而一味以经济回报为______的娱乐化出版,不仅危害读者的心灵,从长远看,______的是全社会的健康发展,最终出版业自身也难逃厄运。依次填入句中划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
构筑 导向 戕害
B
建筑 指导 侵害
C
营筑 指标 妨害
D
创造 趋向 祸害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第一空,“建筑”与“时代精神”不搭配。“指标”指的是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无法与“经济回报”相呼应。第三空,由“不仅”可知,所填词语与“危害读者的心灵”构成递进关系。“戕害”、“祸害”都有损害、损坏的意思,但“戕害”所表达的程度更深,更符合要求。因此A项正确。
第一空,“建筑”与“时代精神”不搭配。“指标”指的是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无法与“经济回报”相呼应。第三空,由“不仅”可知,所填词语与“危害读者的心灵”构成递进关系。“戕害”、“祸害”都有损害、损坏的意思,但“戕害”所表达的程度更深,更符合要求。因此A项正确。
更多 “单选题优良的出版文化可以______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而一味以经济回报为______的娱乐化出版,不仅危害读者的心灵,从长远看,______的是全社会的健康发展,最终出版业自身也难逃厄运。依次填入句中划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A 构筑 导向 戕害B 建筑 指导 侵害C 营筑 指标 妨害D 创造 趋向 祸害”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新中国成立后,国防与军队建设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一个阶段为全面建设时期。在这一时期成功爆炸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其时间是( )。A
1949年底~1953年B
1966年5月~1978年C
1953年底~1966年D
1978年12月至今
考题
单选题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要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______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A
质量效益提高B
资本节约C
产品优势D
综合竞争优势
考题
单选题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在形象思维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该定义,下列属于表象的是( )。A
没有见过北方冬日的人们,通过诵读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可在头脑中形成北国风光的情景B
孙悟空是吴承恩先生抽象出来的一个人物形象C
当一个孩子盯着一幅画看上几分钟,闭上眼睛,依然能够清楚地记得这幅画的每一个细节D
当人们读到《红楼梦》中关于王熙凤生动的外貌描写时,似乎能看到王熙凤就站在眼前
考题
单选题中国古文化有两个重要的______:一个是源于渭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一个是源于大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它们的形成、出现的时间距今约六七千年,都是从自己的祖先______或裂变出来的。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区系 产生B
体系 洐生C
体系 产生D
区系 衍生
考题
问答题(四) 【给定资料】 资料1 近年来,“拆迁”一直是当下事关国计民生的“热点、焦点、痛点”问题;当城市化、现代化席卷而来,拆迁就一刻不止,伴之而来的是无休止的利益纠纷,上访、强拆、自焚,似乎在哪个城市都未能避免。拆迁本来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必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拆迁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城市的发展,过去的城市布局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除旧革新,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备、更加顺应人们现代化、快节奏、高速率的生活方式,让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才是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 资料2 2010年9月10日,宜黄县政府为新客运站建设进行例行的强拆动员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因处置不慎,导致3名被拆迁当事人烧伤,强拆动员工作遂因此停止,被烧伤的当事人在县医院初步救治后,因伤势较重转入省一附医院继续救治。事发的第二天,数张当事人被烧伤的现场照片出现在网络上,很快这些照片及文字报道被众多网站转载,从而引发了全国网民的高度关注。刚开始只是一些非主流网站介入事件的报道,几天之后,主流媒体介入其中,使事件骤然升级,并迅速上升为一起全国关注的公共事件,最终引起了市、省乃至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9月16日,县委主要领导亲赴机场,安抚受伤者家属,劝说其放弃越级上访,就地解决问题。9月17日,被烧伤的当事人之一叶忠诚在医院不治身亡,尸体被运回宜黄。9月17日,事件引发当地政坛地震,8名事件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其中书记、县长被立案调查。9月18日以后,省市相关调查组进驻宜黄对事件进行调查。10月10日,县委书记邱建国、县长苏建国被免去职务。同日,新任领导到岗。对此类事件如此严厉的问责,可以说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 无庸讳言,这一事件对宜黄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县主要领导遭遇舆论的强大压力,众多与城建和招商引资相关的项目被迫停止。县领导的主要精力全部用于处理善后和“灭火”工作,一些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遭遇重挫,全县上下对此事议论纷纷。很多人担心,如果因为这一事件导致正在进行中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停顿,那么宜黄的发展可能后退五年。 2010年10月12日前,宜黄县政府一位署名慧昌的官员对强拆自焚事件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强拆就没有中国的城市化,没有城市化就没有一个‘崭新的中国’,是不是因此可以说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必然伴随着拆迁,但如果把所有“拆”字前面都加上一个“强”字,不仅与事实不符,也无助于将来的城市发展。在为了公共利益、经过合理补偿的前提下,拆迁并无不可。但假如以“没有强拆就没有城市化”来理解“公共利益”,理直气壮地称“谁影响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则显然是对公共利益的藐视。 资料3 根据现行法律体系。商业开发商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只能是通过转让。要么是从国家(即政府)手里,要么是从单位或个人手里。共同的特征都是拿钱买。 国家虽然是国有土地的所有权人,但是土地的使用权一旦被单位或个人取得后,政府非在特定情形下是不能收回的,这个特定情形就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商业开发显然不是公共利益,政府不能强行征收。 公序良俗里有“一女不许配二家”的道德规范,法律上也规定国家不得将同一块土地同时卖给两个人使用。《物权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新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即我的房屋取得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政府不能再将我屋下的这块土地卖给商业开发商。 反过来,商业开发商如果没有和老百姓谈妥,而去搞强制拆迁,政府肯定违法。因为这种情形下,开发商不具备“拆迁人”的资格。这也就是为什么老百姓一告就赢,许许多多的“县太爷”被摘帽子的原因。 资料4 最近,一些地方上演了几起暴力拆迁悲剧,引发专家学者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质疑,酝酿已久的新拆迁条例修订进程在此背景下加快推进。 《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物权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问题的关键是,何谓“公共利益”?现行的拆迁条例没有区分公益拆迁和商业拆迁,物权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对于什么是公共利益也没有作出具体规定。立法上的空缺为地方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执法的政策再界定过程留下了发挥的空间。于是,一些地方政府披着“公共利益”的华丽外衣,把公共管理商业化,公权服务沦为了为商业开发“保驾护航”的附庸。 【问题】 结合给定资料,围绕“强拆”,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联系实际,文字表达流畅,1000字左右。
考题
单选题有八个球,编号是①到⑧,其中有六个球一样重,另外两个球都轻1克,为了找出这两个轻球,用天平称了三次,结果如下:第一次①+②比③+④重,第二次⑤+⑥比⑦+⑧轻,第三次①+③+⑤与②+④+⑧一样重。那么,两个轻球的编号是( )。A
①和②B
①和⑤C
②和④D
④和⑤
考题
单选题当天下午,加尔各答的唐人街可谓______,人们扶老携幼,喜气洋洋地来到当地著名的科学城礼堂观看______的文艺演出。当《春节序曲》等全球华人______的乐曲响彻整个表演大厅时,整个大厅变成了一片欢庆的海洋。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摩肩接踵 妙趣横生 口口相传B
万人空巷 异彩纷呈 耳熟能详C
倾巢而出 奇观异彩 耳闻则诵D
人头攒动 五彩缤纷 烂熟于心
考题
问答题(四十四) 【给定资料】 1.从2012年9月30日零时起,全国高速公路首次因重大节假日而免收小型客车的通行费用。这一举措让老百姓看到了政府的“亲民”态度,同时也引发了全国高速公路上前所未有的滚滚车潮。中秋、国庆长假首日,也是全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首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高速公路不断“告急”,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现象。 一些拥堵严重的路段几乎成了“停车场”,被堵的车主们干脆下车遛狗、打羽毛球、做广播体操……而“高速路上发微博”,俨然成了一道风景,“堵车”也高居长假期间微博热门话题的榜首。有网友微博吐槽:“GPS提醒我:本路段限速100。我想砸了GPS,我认为它在嘲讽我。”这种景象,让人们再一次反思中国式“治堵”。 面对“免费通行”政策施行之后出现的拥堵现象,交通运输部根据民意诉求优化流程:从10月4日12时起,对符合免费政策的七座及以下小型客车不再采取发卡措施,各收费站对免费车辆应抬杆放行。此举收效显著,也让人们看到,治理拥堵不是没有办法。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全国收费公路七座及以下小客车交通流量为1.89亿辆次,占总交通流量的79.1%,比去年同期增长54.6%。当高速免费通行带来的正效应被老百姓欢迎时,不少网民和专家开始思考如何让免费公路越走越“宽”。大部分网民认为,造成道路拥堵的原因是休假时间过于集中、高速公路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有专家指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仍滞后于公众需求,大动脉公路不够宽。 高速免费的“试水”再一次戳中“拥堵”这一世界难题。如何确保广大群众驾车出行“省钱省心”,并为后续的相关政策提供更可靠的解决方案,既检验着政府的责任意识,也检验着监管智慧。 2.公路像血管,车就是血液;车堵路上,不通则痛。“免费通行”造成的高速拥堵,使不少人的态度开始转变,表露出不满情绪,有的甚至掉转“枪口”,开始炮轰。 好政策能否真正惠民,需要深入调研并作出预判分析,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得再充分一些,把应对办法制订得再周全一些。同时,对于施行过程中难以预测的问题和困难,也需要及时完善配套措施。比如,交通部门要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准确、全面的交通信息有助于人们出行时做好安排。除了取消收发卡外,高速公路收费站还应考虑设立专门的应急通道,以便一旦出现拥堵现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有效疏散。 “免费通行”政策不仅挑战管理者疏导交通的能力,而且检验每一位出行者的公共素养。对于这次黄金周的高速拥堵,部分车主也难辞其咎。比如,在“免费通行”过程中,有的车主随意变道、加塞、抢行等,这也是造成车辆长时间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还有一些车主不遵守交通规则,本是“救命车道”的高速应急车道被抢道占用。在拥堵过程中,一些车主随意乱扔垃圾,不少路段和服务区报纸横飞,塑料瓶、果壳纸屑满地。有网友戏称:“拥堵大军路过的高速、服务区,垃圾遍地已成一景。” 其实,“高速免费”是一项真正的惠民举措,其最大意义在于告诉人们,收费公路原来也姓“公”,也有回归公共的可能。免费通行后,车流量剧增无可避免,但不能因为出现拥堵就否定“免费”的意义。人云亦云是一种浮躁心态,因噎废食是一种短视行为,因为拥堵而否定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乃浮躁之下的短视。 如果道路通行能力大大改善,能够满足车辆出行需求;如果道路管理能力大大提升,迅速发现和及时解决问题;如果公共交通做到了快捷舒适,像伦敦一样喊出并且做到“巴士就是我的私家车”;如果绿色出行深人人心,文明驾驶蔚然成风……心宽了,路才会更宽。 【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实施了一些突破性的尝试。如果你是某市负责交通管理工作的人员,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1~2”,谈谈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气象和地质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火山喷发能形成地热、矿产等资源B
泥石流的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的活动周期大体一致C
沙尘天气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低层大气环流的变化D
我国一般只在春夏季的长江淮河流域发生洪涝灾害
考题
单选题下列有关新陈代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光合作用属于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过程B
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
新陈代谢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转化D
能否进行新陈代谢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标准之一
考题
单选题网络影评在传统影评集体失语的生态环境下迅速兴起并蓬勃发展,借助互联网这个载体,网络影评因突破时空界限而体现出开放、互动、便捷的特征,因回归到大众而使内容形式趋向多元,因摆脱了现实的身份制约和利益牵挂而得以真实表露和独立发声。相较于传统影评,网络影评的优势体现在篇幅、格式、风格和传播上具有更多的自由。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网络影评兴起并蓬勃发展的趋势B
网络影评兴起并蓬勃发展的条件C
网络影评兴起并蓬勃发展的前景D
网络影评兴起并蓬勃发展的原因
考题
单选题解决城市交通可以尝试一种新机制:公交因为承担着为低收入者、环保人士等提供社会公益性服务的职能,由政府购买公交服务,低价提供给公众;个体自行车出行或纳入到政府购买体系,或推行自行车优先措施;出租车因为价格的高低并不会影响需求者对出租车这种出行方式的选择,所以自然由开放的竞争市场来提供相应服务;对小汽车的使用者可以征收道路使用费,使交通拥堵的外部性内化。这种机制的实施,还要求有配套措施:比如完善公交优先基础设施、鼓励拼车行为、恢复或建设自行车道、制定针对绿色出行的政策法规,引导和鼓励绿色出行方式等。对文中的“新机制”最恰当的概括是( )。A
“主体一配套”机制B
“多元环保”机制C
“保障一市场”机制D
“公平一高效”机制
考题
单选题清除衣服上的墨汁渍的正确做法是( )。A
淡盐水浸泡—白胡萝汁搓洗—漂洗B
凉水浸泡—米饭加盐搓洗—温肥皂水洗—漂洗C
酒精浸湿墨渍—肥皂水洗—漂洗D
汽油、香蕉水浸湿墨渍—肥皂水洗—漂洗
考题
单选题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防止被告人逃避或者阻碍侦查和审判,或继续危害社会,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逮捕的是( )。A
张某因生意上的纠纷将李某打伤,虽不构成犯罪,但公安机关对他处以罚款100元并拘留15天B
流窜犯田某,盗窃财物15万元,为逃避追捕,还打伤公安干警一名。公安机关抓住他后,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将其送看守所关押C
在一经济纠纷案的开庭审理中,被告王某妻子大吵大闹,诽谤审判长,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据此,法院决定将其关押五天D
陈某抢劫杀人后企图逃跑,被村民抓住后扭送至村委会,村干部将其关押三天
考题
单选题在汉语里,声调是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重要的辨义作用。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指( )。A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B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C
一声、二声、三声、四声D
高声、中高、中低、低声
考题
单选题某中学在高考前夕进行了四次语文模拟考试,第一次得90分以上的学生为70%,第二次是75%,第三次是85%,第四次是90%,请问在四次考试中都是90分以上的学生至少是多少?( )A
40%B
30%C
20%D
10%
考题
单选题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③⑤,②④⑥C
①④⑥,②③⑤D
①③⑥,②④⑤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