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判断题
目前GSM网络广泛采用的无线小区模型有4/12复用方式和3/9复用方式等。()
A

B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判断题目前GSM网络广泛采用的无线小区模型有4/12复用方式和3/9复用方式等。()A 对B 错” 相关考题
考题 问答题简单描述蝶形引入光缆用户端施工安装,主要使用于政企、住宅客户楼道竖井内时,主要工作内容。

考题 判断题“他网问题,我也没办法”不属于服务禁语。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启动DP”操作序列中至少应包含以下域:()。A业务键B卡号C被叫号码D主叫号码

考题 问答题根据新国标,简述我国电话网新的等级结构。

考题 单选题上行专用物理信道的一帧有()个时隙?A 10个B 12个C 15个D 20个

考题 判断题E8-C上WPS按钮是为了开关无线功能而设置的。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在世界上一般信令网采用几级结构?()A无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考题 问答题未办理任何长途套餐的海南移动客户加拨17951方式拨打香港的电话如何计费?

考题 单选题对于本身设有室外宏蜂窝基站的建筑,当基站设备配置有余量时,宜()作为本楼宇室内天馈线分布系统的信号源。A 采用射频直放站B 耦合部分基站信号C 采用光纤直放站D 采用新建微蜂窝基站

考题 判断题所有光缆都不需要进行接地保护处理。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下列哪种分集合并方式产生接收增益最大()A 选择性合并B 最大比合并C 两者差不多

考题 判断题3G具有高数据速率:在快速移动环境下,最高速率达144kbit/s,在室外到室内或步行环境下,最高速率达384kbit/s,在室内环境下,最高速率达10Mbit/s。A 对B 错

考题 填空题PACCH信道在分组数据传输过程中,既可以用于传送分组控制消息,也可以测量GPRS手机的()值。

考题 多选题切换过程需要由MS、BTS、BSC和MSC参与,以下描述正确地有()AMS负责测量无线子系统下行链路性能和周围小区的信号强度BBTS负责监视每个MS的上行接收电平和质量,以及监测其空闲信道的干扰电平CBTS负责对MS上报的测量报告进行处理,做出切换判决DBSC负责对BTS上报的测量报告进行处理,做出切换判决EMSC负责参与BSC间切换的目标小区确定FMSC不参与目标小区的确定

考题 多选题关于CDMA中覆盖和容量的说法,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前向覆盖与基站分布、不同业务速率用户分布密切相关B与反向相比,业务速率对前向覆盖的影响更大CCDMA增加了数据业务后,覆盖表现为反向受限DCDMA用户获得网络支持的数据速率越高,获得的覆盖半径越大

考题 多选题总功能平面包含哪些内容:()A业务独立构件SIBB总业务逻辑GSLC基本呼叫处理BCPD呼叫状态模型BCSM

考题 单选题光纤冷接子基本技术参数中,插入损耗要求()A 0.08dBB 0.1dBC 0.15dBD 0.5dB

考题 单选题以下关于天线下顷方式描述中错误的是()。A 天线波瓣下倾通常采用下列三种方法及其组合:机械下倾、预置电下倾、可调电下倾(电调天线);B 在成本上电调天线最高,预置电下倾天线次之,机械下倾天线最低;C 电调天线的优点是:在下倾角度很大时,天线主瓣方向覆盖距离明显缩短,天线方向图形状变化不大,能够减小干扰。而机械下倾会使方向图变形,倾角越大变形越严重,干扰不容易得到控制;D 电调下倾与机械下倾在对后瓣的影响方面也不同,机械下倾会使得后瓣的影响得到进一步的控制,而电调下倾可能会使后瓣的影响扩大。

考题 问答题GPRS速度能达多少?理论支持的最高速率,如何能真正实现?

考题 问答题我最多可以添加多少个飞信好友?可将好友分为几个组?如果我申请飞信会员,也只能有300个好友吗?

考题 多选题3GPPLTE标准化工作要求覆盖增强,支持半径()A5kmB30kmC100kmD500km

考题 判断题PON网络由光线路终端(OLT)、光配线网(ODN)和光网络单元(ONU)三大部分组成。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当电波波长小于()1米时,电离层是反射体。A 4米B 3米C 2米D 1米

考题 单选题使用CSI触发智能业务,应该对MAP操作做相应的修改,比如SRI,这样当被叫为PPS时,呼叫接入GMSC,GMSC向HLR发起SRI,取回的内容主要是()A MSRNB O-CSIC T-CSID MSRN和O/T-CSI

考题 名词解释题空中接口

考题 多选题开通PBT功能时,()ADTRU上需要使用内部合路器BDDPU上需要使用内部合路器C数据配置上发射通道需要配置为PBTDDTRU容量减半

考题 名词解释题FDMA

考题 填空题通信局站内,应采用通信设备的工作接地、()、建筑物的防雷接地合用一组接地体的联合接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