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若发现镜片与镜圈匹配不当,可()用镜圈钳调整镜圈形状,使之符合镜片形状。
A

取下镜片

B

根据镜片的形状

C

垫上保护层

D

轻轻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若发现镜片与镜圈匹配不当,可()用镜圈钳调整镜圈形状,使之符合镜片形状。A 取下镜片B 根据镜片的形状C 垫上保护层D 轻轻”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后出现角膜新生血管1级的表现是()。A 角膜缘血管网轻度扩张,蛇形B 角膜缘部分新生血管侵入,﹤1.5mmC 角膜全周新生血管侵入,﹥2.0mmD 未见角膜缘血管明显异常

考题 判断题远视眼不能戴角膜接触镜治疗。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配戴SCL后出现眼痒、流泪、眼睑红肿及结膜充血水肿,可能是()。A 急性巩膜炎B 巨乳头结膜炎C 护理液过敏反应D 睑腺炎

考题 单选题渐变焦镜配镜参数单侧瞳距的过大或过小都会使配戴眼的可用()A 视野缩小B 视野放大C 视野改变D 视野没有

考题 填空题屈光不正性弱视戴完全矫正眼镜()月后应复查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

考题 单选题渐变镜视近区过小可能是由于()。A 瞳高过大B 瞳距过大C 瞳距过小D 瞳高过小

考题 单选题如果测量镜片的后顶点焦度与主点焦度有差别时,可接受的范围是()。A <1.0DB <0.5DC <0.25DD <0.125D

考题 单选题关于环曲面软镜柱镜轴位档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70°B 110°C 150°D 180°

考题 单选题歪头试验一般用来鉴别()。A 上斜肌或对侧上直肌麻痹B 下斜肌或对侧下直肌麻痹C 上斜肌或同侧下斜肌麻痹D 上直肌或同侧下直肌

考题 单选题散光盘判断轴位时,清晰标线为钟面1~2中间清晰,则轴位是()A 15°B 30°C 45°D 60°

考题 判断题角膜擦伤轻症者可以继续配戴角膜接触镜,无须治疗,1天即行愈合。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正确的屈光矫正可以功能性弱视患者视细胞受到有效刺激从而增进视力。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当眼镜架的一侧托叶局部压迫鼻梁,另一侧不接触时可能的原因是()。A 鼻托的托叶面与鼻梁接触的前角过小B 鼻托的托叶面与鼻梁接触的顶角过大C 双侧托叶的倾斜角不等D 双侧托叶的前侧对鼻梁的局部压迫所致

考题 单选题焦度计检测顶焦度9.00~12.00的允差是()D。A ±0.12B ±0.18C ±0.25D ±0.37

考题 单选题被测眼调节幅度为+1.75D,戴老视眼镜+2.00D,焦外区为()。A 400cm-40cmB 200cm-36cmC 100cm-40cmD 50cm-57cm

考题 单选题头位正直,两眼保持双眼视觉,两眼注视无限远距离物体的眼位,称为()。A 第一眼位B 第二眼位C 第三眼位D 休息眼位

考题 单选题蔡司钻立方防蓝光膜防的是()光A 可见光B 蓝光C 蓝紫光D 绿光

考题 单选题老视验配是以()为基础的。A 矫正视力达到0.8B 远用屈光状态的矫正C 近用屈光状态的矫正D 矫正视力达到1.0

考题 单选题使用烘热器必须注意,勿将()放到烘热器导热板上。A 工具B 灰尘C 水珠D 眼镜片

考题 判断题在明适应状态时,人眼对555nm的光其视见函数为1。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原处方为:-4.75-1.25×10,测得环曲面接触镜片标逆偏10º,处方修正为()。A -4.75-1.25×10B -4.75-1.25×20C -4.75-1.25×170D -4.75-1.25×180

考题 单选题渐进镜片视近时,不是抬头更清晰的原因是()A 配镜十字低B 通道过长C 前倾角过大D 下加光大

考题 判断题正常情况下,花镜每2-3年而更换一次。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蔡司室内型三维博锐2.0的通道和装配建议()A 两种通道长度标准通道:最小瞳高18mm,最小框高26mm/短通道:最小瞳高14mm,最小框高22mmB 两种通道长度标准通道:最小瞳高16mm,最小框高24mm/短通道:最小瞳高14mm,最小框高22mmC 可变通道长度最小瞳高14mm,最小框高22mmD 可变通道长度最小瞳高16mm,最小框高24mm

考题 单选题记忆钛金比一般钛合金约轻()。A 25%B 20%C 45%D 15%

考题 单选题验光过程采用雾视法,更显重要的屈光状态是()眼。A 近视散光B 远视散光C 老视D 斜视

考题 单选题裂隙灯显微镜眼部常规检查的顺序正确的是()。A 眼睑、泪膜、结膜、前房、角膜、虹膜、晶状体B 眼睑、泪膜、结膜、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C 泪膜、结膜、眼睑、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D 眼睑、泪膜、角膜、结膜、虹膜、泪器、晶状体

考题 单选题()是渐进镜的优点。A 看中距与看近清晰B 全程的清晰视力C 看远与看中间隔均能看清D 看远与看近均能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