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李丽为什么搬到另一个城市住?
A

为了照顾父母

B

这里环境更好

C

工作地点有变动

D

离婚让她很伤心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李丽为什么搬到另一个城市住?A 为了照顾父母B 这里环境更好C 工作地点有变动D 离婚让她很伤心” 相关考题
考题 李大明(男)与王丽娟(女),双方均无配偶,1986年8月在农村老家未经登记,即举行婚礼,公开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次年7月生一女孩。由于男方歧视虐待女孩,致使双方关系恶化,感情不和,同年10月即行分居。1988年5月,王丽娟的父亲去世,遗下存款两万元,王丽娟分得一万元。1991年2月,李大明到法院要求与王丽娟离婚。当时李大明24周岁,王丽娟22周岁。王丽娟要求抚养女儿;李大明提出如果王丽娟抚养女儿他可以承担抚养费,同时提出要分割王丽娟所继承遗产的一半。问:1、这样的案件应否按离婚纠纷处理,为什么?2、王丽娟继承的遗产,李大明有权分割吗?为什么?3、李大明有义务承担女儿的抚养费用吗?为什么?

考题 因父母工作调动,李元在高一下学期转学至父母工作所在城市。由于环境陌生,没有玩伴,李元只能到网吧玩游戏,却没想到这一玩就上了瘾。从此,李元从最初的逃一节课发展到后来的整天不去学校。为了解决李元的“厌学症”,父母想尽了办法,做思想工作,甚至打骂都无济于事。于是,父母只能求助于社会工作者张翔。张翔的下列做法中属于家庭层面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的是( )。A.协助李元接受戒除网瘾的心理辅导B.建议李元父母和李元都到相关心理辅导机构进行咨询C.与老师进行沟通,通过相关活动增加李元与同学沟通交流的机会D.改善李元与父母的沟通方式,让李元的父母学习如何处理家庭冲突

考题 李丽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法照看她,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由奶奶照顾,奶奶对她百般疼爱,造成了她娇气、任性的性格。尽管她现在已经15岁,但是每次班级安排的值日她都无法完成,遭到同学的讥讽,因此她向父母提出不想去上学了。针对李丽的这种情况,如果由你介入其中,你首先应该做的是( )。A.培养李丽的独立能力B.批评讥讽她的同学C.批评李丽太娇气D.帮助李丽转学

考题 小学生丽丽今年九周岁,她的父母常年外出务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丽丽已经上小学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B.丽丽的父母忙于务工挣钱,所以不必履行监护职责C.丽丽的父母因外出务工不能履行监护职责,应当委托丽丽的同桌小明代为监护D.丽丽的父母因外出务工不能履行监护职责,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考题 张明婚前受赠一幢三居室的房屋,与李丽结婚后共同使用、管理该房近30年。当与李丽离婚时,该房屋( )。A.仍应视为张明的婚前个人财产B.应视为张明和李丽的夫妻共同财产C.应由张明和李丽平均分割D.张明和李丽应当进行协商确定

考题 新单亲子女是指父母一方在外地工作的孩子,虽然生活在健全的家庭, 但因为长期不能和父亲或母亲团聚,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又缺乏相互间的交流, 造成孩子的情感缺失。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新单亲子女的是:A:小林的爸爸常年在外工作,为了照顾他们母子俩的生活经常寄钱回家,但小林却觉得爸爸根本不爱自己 B: 小强的父母外出打工,他跟着奶奶一起生活 C: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小丽跟着爸爸妈妈定居上海,她觉得在大城市生活很好 D: 小芳的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生病去世了,爸爸一个人将她抚养长大

考题 李某与丈夫结婚13年,育有两儿一女。自结婚以来,其丈夫暴躁的脾气始终未改变,经常对李某拳脚相加,李某想过离婚,但是一看到可爱的儿女,她又动摇了。然而,她感觉身体已经无法承受住丈夫的暴打,该不该离婚,李某自己也拿不定注意。于是,她找到社区社会工作者,希望社会工作者给她拿主意。接待李某的社会工作者在听完李某的陈述后,分析其个人及其家庭的处境和可能的发展趋势,但并没有明确告知李某该不该离婚。这里社会工作者严格遵循了()。A:尊重原则B:个别化原则C:自决原则D:非批判原则

考题 古有“孟母三迁”,现在也有很多家长为了孩子上学搬到学校附近住,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考题 案例: 李丽住在北京的老城区,从小身患残疾,据她讲父母将她扔给保姆后基本不闻不问,后来几乎与父母没有什么来往。李丽在讲到自己原生家庭时眼神充满怨恨,听邻居说父母曾来找过她,但她拒绝见面。在与保姆相依为命中进入了婚嫁年龄,由于身体残疾、没有学历和技术,一直没有找到工作,29岁时嫁给了比自己大20岁的一个农民,但婚后丈夫对她很照顾。丈夫进城后干零工,生活很窘迫,拿低保,但能经常得到社区帮助。李丽与邻居的关系很好,大杂院里邻居亲如一家,彼此照应。李丽夫妇有一个儿子,她全部的人生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儿子很孝顺, “母亲节儿子给我的礼物是帮我洗一大盆衣服!”李丽自豪地和社会工作者说。李丽求助社会工作者是因为她发觉儿子有秘密了,放学不按时回家,好像在谈恋爱,她每天都摇着轮椅堵到学校门口接儿子,儿子很生气,已经有几天不和妈妈说话了,李丽希望社会工作者劝劝儿子不要和那个女孩来往,另外希望帮助儿子补习英语,因为她没有钱送儿子去英语班。 问题:请以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视角对服务对象李丽的个人及环境系统、问题 与需要进行评估。

考题 案例: 李丽住在北京的老城区,从小身患残疾,据她讲父母将她扔给保姆后基本不闻不问,后来几乎与父母没有什么来往,李丽在讲到自己原生家庭时眼神充满怨恨,听邻居说父母曾来找过她,但她拒绝见面。在与保姆相依为命中进入了婚嫁年龄,由于身体残疾、没有学历和技术,一直没有找到工作。29岁时嫁给了比自己大20岁的一个农民。丈夫进城后干零工,生活很窘迫,拿低保,但能经常得到社区帮助。李丽与邻居的关系很好,大杂院里邻居亲如一家,彼此照应。李丽夫妇有一个儿子,她全部人生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儿子很孝顺,“母亲节儿子给我的礼物是帮我洗一大盆衣服!”李丽自豪的和社会工作者说。李丽求助社会工作者是因为她发觉儿子有秘密了,放学不按时回家,好像在谈恋爱,她每天都摇着轮椅堵到学校门口接儿子,儿子很生气,已经有几天不和妈妈说话了,李丽希望社会工作者劝劝儿子不要和那个女孩来往,另外希望帮助儿子补习英语,因为她没有钱送儿子去英语班。 问题: 请以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视角对服务对象李丽的个人及环境系统、问题与需要进行评估。

考题 社会工作者小张对某社区儿童胡丽的服务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为了避免胡丽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小张在结案时应该()。A:避免胡丽的伤心和依赖,悄悄离开 B:告诉胡丽,会有另外的社会工作者继续来服务 C:与胡丽聊这一年的服务工作中,胡丽的进步与收获,增强胡丽的自信心 D:直接告诉胡丽工作即将结束的事实

考题 14岁的小辉两个月前刚随父母从另一个城市搬到北京,父母工作繁忙,无暇教育和照顾小辉;小辉普通话不太好,上学期间不太愿意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也不太顺利,学习成绩不佳,时常遭到批评;他所居住的小区有几个网吧,小辉成为这些地方的常客。小辉的父母因为小辉的“不良情形”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在分析小辉的问题时,需要关注以下哪些环境因素?()A、家庭环境B、同辈群体C、大众传媒D、社区文化E、学校氛围

考题 2001年,魏某与前妻离婚,17岁的女儿魏敏随前妻生活.当时魏某将家里全部财产包括一套两室户住房和3万元存款都留给了前妻,自己另租房住。2004年,魏某与李丽结婚,次年,李丽生下儿子魏杰并辞去工作,待在家里操持家务照顾儿子。2007年,魏某买下一套总价80万元的住房。2009年12月,魏某身患重病医治无效去世。魏某住院医治之前亲笔写下书面遗嘱,即去世后家里属于自己的遗产由妻子李丽和儿子魏杰继承。此时,魏敏已大学毕业工作了两年,月收入三千元左右,魏杰则刚上小学一年级。另,魏某有一个姐姐魏兰,父母则早已去世。本案中所提及的人员中,哪些人可列入法定继承人范围?其中哪些人可实现继承权?为什么?

考题 2001年,魏某与前妻离婚,17岁的女儿魏敏随前妻生活.当时魏某将家里全部财产包括一套两室户住房和3万元存款都留给了前妻,自己另租房住。2004年,魏某与李丽结婚,次年,李丽生下儿子魏杰并辞去工作,待在家里操持家务照顾儿子。2007年,魏某买下一套总价80万元的住房。2009年12月,魏某身患重病医治无效去世。魏某住院医治之前亲笔写下书面遗嘱,即去世后家里属于自己的遗产由妻子李丽和儿子魏杰继承。此时,魏敏已大学毕业工作了两年,月收入三千元左右,魏杰则刚上小学一年级。另,魏某有一个姐姐魏兰,父母则早已去世。本案中,魏某的继承人应按何种方式继承遗产?为什么?

考题 2001年,魏某与前妻离婚,17岁的女儿魏敏随前妻生活.当时魏某将家里全部财产包括一套两室户住房和3万元存款都留给了前妻,自己另租房住。2004年,魏某与李丽结婚,次年,李丽生下儿子魏杰并辞去工作,待在家里操持家务照顾儿子。2007年,魏某买下一套总价80万元的住房。2009年12月,魏某身患重病医治无效去世。魏某住院医治之前亲笔写下书面遗嘱,即去世后家里属于自己的遗产由妻子李丽和儿子魏杰继承。此时,魏敏已大学毕业工作了两年,月收入三千元左右,魏杰则刚上小学一年级。另,魏某有一个姐姐魏兰,父母则早已去世。本案中,可供继承的遗产有多少?为什么?

考题 单选题社会工作者小张对某社区儿童胡丽的服务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为了避免胡丽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小张在结案时应该()。A 避免胡丽的伤心和依赖,悄悄离开B 告诉胡丽,会有另外的社会工作者继续来服务C 与胡丽聊这一年的服务工作中,胡丽的进步与收获,增强胡丽的自信心D 直接告诉胡丽工作即将结束的事实

考题 多选题老年社会工作者李丽发现70多岁的王老伯交往范围非常有限,常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太和周围的人交流,包括王老伯的爱人,夫妻俩也很少聊天。照顾他的李阿姨也对王老伯很有意见。子女们平时忙于工作,也很少顾及老人的感受。李丽想动员王老伯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做哪些工作?(  )A老年伴侣工作B家庭体系工作C环境系统工作D照顾人支持体系工作E促进老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考题 单选题划线句子该怎样理解?(  )A 学生对查文红不尊重,使她很伤心B 学生不听话,使她很生气C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她无所适从D 学生不支持她的工作,使她很委屈

考题 多选题隔代家庭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A孩子的父母在外地工作,为了孩子上学或生活方便把孩子送给老人抚养B孩子的父母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把孩子送到老人那里代为照顾C孩子的父母自己有能力教育;D孩子的父母离异,一个人无能力照顾,由老人代管E因居住条件所限,孩子父母家里窄小,送到居住条件、生活条件较好的老人那里

考题 单选题小丽结婚以后,难以平衡自己与婆婆和娘家母亲的亲属关系,于是找到了社会工作者老李,你如果是老李,应该( )。A 引导小丽放弃对自己娘家的私心,全力照顾婆婆B 引导小丽记住父母的养育之思,奎力照顾娘家人C 引导小丽认识到婆家和娘家都要平等对待D 引导小丽远离婆家和娘家

考题 单选题李丽为什么要找房子?A 觉得不方便B 房子价格太高C 现在住的地方太远D 想和丈夫住在一起

考题 单选题李丽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法照看她,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由奶奶照顾,奶奶对她百般疼爱,造成了她娇气、任性的性格。尽管她现在已经15岁,但是每次班级安排的值日她都无法完成,遭到同学的讥讽,因此她向父母提出不想去上学了。针对李丽的这种情况,如果由你介入其中,你首先应该做的是()。A 培养李丽的独立能力B 批评讥讽她的同学C 批评李丽太娇气D 帮助李丽转学

考题 单选题李某与丈夫结婚13年,育有两儿一女。自结婚以来,其丈夫暴躁的脾气始终未改变,经常对李某拳脚相加,李某想过离婚,但是一看到可爱的儿女,她又动摇了。然而,她感觉身体已经无法承受住丈夫的暴打,该不该离婚,李某自己也拿不定注意。于是,她找到社区社会工作者,希望社会工作者给她拿主意。接待李某的社会工作者在听完李某的陈述后,分析其个人及其家庭的处境和可能的发展趋势,但并没有明确告知李某该不该离婚。这里社会工作者严格遵循了(  )。A 尊重原则B 个别化原则C 自决原则D 非批判原则

考题 单选题李某的丈夫脾气暴躁,经常打骂李某,她不知道该不该离婚,想请社会工作者帮忙拿主意。社会工作者协助李某分析其个人及其家庭的处境和可能的发展趋势,但并没有劝李某离婚或者不离婚。这里体现了社会工作者的()。A 尊重原则B 个别化原则C 自决原则D 非批判原则

考题 单选题作者告诉小师弟那个故事是为了让他明白:(  )A 应该考虑离婚B 道路是自己选择的C 妻子希望他变得更好D 内心其实比长相更重要

考题 单选题因父母工作调动,李元在高一下学期转学至父母工作所在城市。由于环境陌生,没有玩伴,李元只能到网吧玩游戏,却没想到这一玩就上了瘾。从此,李元从最初的逃一节课发展到后来的整天不去学校。为了解决李元的“厌学症”,父母想尽了办法,做思想工作,甚至打骂都无济于事。于是,父母只能求助于社会工作者张翔。张翔的下列做法中属于家庭层面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的是()。A 协助李元接受戒除网瘾的心理辅导B 建议李元父母和李元都到相关心理辅导机构进行咨询C 与老师进行沟通,通过相关活动增加李元与同学沟通交流的机会D 改善李元与父母的沟通方式,让李元的父母学习如何处理家庭冲突

考题 单选题男:昨天小李的父母来了,听说好像是为了他结婚的事情。女:他要结婚了吗?真快啊。问:为什么小李的父母会来?A 小李离婚B 想见小李C 小李订婚D 小李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