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隧道变形观测是为确定围岩稳定、掌握支护效果而进行的;是对预先设计支护参数的确认或修正依据;是对施工方法验证和改进的依据,现场一般采取埋设( )的方法观测。
A

三角形观测点,采用经纬仪观测

B

三角形观测点,采用全站仪观测

C

星形观测点,采用收敛仪观测

D

星形观测点,采用激光仪观测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隧道变形观测是为确定围岩稳定、掌握支护效果而进行的;是对预先设计支护参数的确认或修正依据;是对施工方法验证和改进的依据,现场一般采取埋设( )的方法观测。A 三角形观测点,采用经纬仪观测B 三角形观测点,采用全站仪观测C 星形观测点,采用收敛仪观测D 星形观测点,采用激光仪观测” 相关考题
考题 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应埋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是均匀布置的,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为()。 A、5~10B、10~20C、15~25D、25~40

考题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设置临时变形观测点,且应及时将施工期变形观测点引至永久观测点上进行观测,对观测资料应进行分析,发现异常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水工建筑物施工,在施工前及施工中应按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 ),并应定期观测。A.永久观测点 B.水位观测点 C.沉降观测点 D.位移观测点 E.地下水观测点

考题 水工建筑物施工,在施工前及施工中应按要求测设一定数量的( ),并应定期检测。A.永久观测点 B.水位观测点 C.沉降观测点 D.位移观测点 E.地下水观测点

考题 隧道施工中,新奥法施工变形观测现场一般采用( )观测。A.经纬仪 B.全站仪 C.收敛仪 D.激光仪

考题 新奥法施工变形观测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A.是为确定围岩稳定、掌握支护效果而进行的 B.是对预先设计支护参数的确认或修正依据 C.是对施工方法验证和改进的依据 D.要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工作 E.现场一般采取埋设星形观测点,采用全站仪观测

考题 某测绘单位承担一个海岛的跨海高程传递测量,采用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与同步验潮联测的方法进行,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跨海观测点的选定、埋设、观测和数据处理等。海岛局陆地的跨距为9000m,陆地沿岸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有关情况如下: 1.跨海观测点选定 为选定合适的跨海观测点位置,在陆地沿岸和海岛进行了实地勘察,现场地质条件稳定,通视良好,其中,在陆地沿岸初选了A、B、C(见图),同时在跨海两边的观测点附近选定临时验潮站址及辅助水准点站址。 2.跨海观测点埋设 跨海观测点选定后,依据任务要求绘制了跨海观测断面示意图(见图)。在选定的地点进行跨海观测点的埋设,建造跨海观测墩及辅助水准点。 3.测量基准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深度基准采用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4.跨海观测 跨海观测墩建成后经过一个雨季,进行跨海观测。跨海观测点之间垂直角使用0.5秒精度的全站仪同时对向观测,距离使用双频大地型GNSS接收机测量。 跨海两边临时验潮站与水准点进行水准联测,测得辅助水准高程点6.406m,验潮站水尺零点与辅助水准点高差为11.806m。该地区的平均海面与似大地水准面重合,理论深度基准面在平均海面下1.93m。 5.数据处理 利用上述观测数据进行跨海距离化算、跨海观测高差计算、平差处理和同步验潮观测数据处理后,获得跨海观测点的高程成果。 问题: 1.A、B、C哪个地点适合建立跨海观测墩?说明理由。 2.说明跨海视线距离海水高潮面的高度是否满足要求。 3.当验潮水尺读数为6.27m时,水位改正数为多少。

考题 对平原区松散地层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宜布设观测线,观测点的布设要求为( )。A.观测点距在100~500m,主要观测线上的观测点不宜少于5个 B.观测点距在500~1000m,主要观测线上的观测点不宜少于5个 C.观测点距在100~500m,主要观测线上的观测点不宜少于3个 D.观测点距在500~1000m,主要观测线上的观测点不宜少于3个

考题 建筑变形测量点可分为()。A、控制点与观测点B、基准点与观测点C、联系点与观测点D、定向点与观测点

考题 变形监测网的网点主要由()组成。A、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观测点B、导线点、永准点C、地物特征点和地貌特征点D、路基观测点、桥涵观测点、隧道观测点

考题 在主体倾斜观测中,当建筑立面上观测点数量多或倾斜变形量大时,可采用下列哪些测量方法。()A、倾斜仪测记法B、激光位移计自动记录法C、激光扫描D、数字近景摄影

考题 对平原区松散地层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宜布设观测线,观测点的布设要求为()。A、观测点距在100~500m,主要观测线上的观测点不宜少于5个B、观测点距在500~1000m,主要观测线上的观测点不宜少于5个C、观测点距在100~500m,主要观测线上的观测点不宜少于3个D、观测点距在500~1000m,主要观测线上的观测点不宜少于3个

考题 变形观测的任务是周期性地对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以求得在每个观测周期间的变化量。

考题 某建筑水平位移观测采用视准线法中的小角法,测得观测点偏离视准线的偏角为20″,测站点到观测点的距离D=10m,则该观测点的偏离值d(mm)是接近下列()项。()A、8.7B、9.2C、9.7D、10.4

考题 观测点的变形分析时,对两相邻观测(),主要分析相同的观测点有无明显变化。A、点位B、周期C、方法D、仪器

考题 对主体倾斜观测点的标志设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建筑顶部和墙体上的观测点标志可采用埋入式照准标志B、不便于埋设标志塔形、圆形建筑以及竖直构件,可以照准视线所切同高边缘确定的位置或用高度角控制的位置作为观测点位C、位于地面的测站点和定向点,可根据不同的观测要求,使用带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D、对于一次性倾斜观测项目,观测点标志可采用标记形式或直接利用符合位置与照准要求的建筑特征部位,测站点可采用小标石或临时性标志E、当有特殊要求时,应对其进行专门设计

考题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工程地质测绘时对地质观测点的布置、密度和定位的要求中下列()是不正确的。()A、每个地质单元和地质界线均应布置观测点B、地质观测点的密度按场地条件,成图比例尺及工程要求确定C、地质观测点应充分利用天然和已有的人工露头D、地质观测点均应采用仪器定位

考题 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点的标志与埋设,应根据观测要求确定,可采用()。A、深埋标志B、浅埋标志C、水平埋设D、倾斜埋设

考题 变形观测点一般应设置在不容易变形的部位,变形监测尽量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线路)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设备、观测人员相对固定。

考题 单选题某建筑水平位移观测采用视准线法中的小角法,测得观测点偏离视准线的偏角为20″,测站点到观测点的距离D=10m,则该观测点的偏离值d(mm)是接近下列()项。()A 8.7B 9.2C 9.7D 10.4

考题 单选题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工程地质测绘时对地质观测点的布置、密度和定位的要求中下列()是不正确的。()A 每个地质单元和地质界线均应布置观测点B 地质观测点的密度按场地条件,成图比例尺及工程要求确定C 地质观测点应充分利用天然和已有的人工露头D 地质观测点均应采用仪器定位

考题 单选题建筑变形测量点可分为()A 控制点与观测点B 基准点与观测点C 联系点与观测点D 定向点与观测点

考题 多选题新奥法施工变形观测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A是为确定围岩稳定、掌握支护效果而进行的B是对预先设计支护参数的确认或修正依据C是对施工方法验证和改进的依据D要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工作E现场一般采取埋设星形观测点,采用全站仪观测

考题 单选题观测点的变形分析时,对两相邻观测(),主要分析相同的观测点有无明显变化。A 点位B 周期C 方法D 仪器

考题 单选题对平原区松散地层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宜布设观测线,观测点的布设要求为()。A 观测点距在100~500m,主要观测线上的观测点不宜少于5个B 观测点距在500~1000m,主要观测线上的观测点不宜少于5个C 观测点距在100~500m,主要观测线上的观测点不宜少于3个D 观测点距在500~1000m,主要观测线上的观测点不宜少于3个

考题 单选题隧道施工中,新奥法施工变形观测现场一般采用()观测。A 经纬仪B 全站仪C 收敛仪D 激光仪

考题 单选题变形监测网的网点主要由()组成。A 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观测点B 导线点、永准点C 地物特征点和地貌特征点D 路基观测点、桥涵观测点、隧道观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