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填空题
船政第一号木质兵商两用船“万年清”号,船长23丈8尺,宽2丈7尺8寸,吃水14尺2寸,它排水量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填空题船政第一号木质兵商两用船“万年清”号,船长23丈8尺,宽2丈7尺8寸,吃水14尺2寸,它排水量是()。”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船政制造舰船采用的是()木A 柚木B 杉木C 榆木D 橡木

考题 单选题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船政后学堂第十一届毕业生()任海军总长。A 刘冠雄B 萨镇冰C 黄钟瑛D 陈绍宽

考题 单选题船政学堂增设电报专业,请问这所电报学校是中国第几所学校?A 一B 二C 三D 四

考题 单选题马尾造船厂内现保存较好船政建筑之一钟楼始建于哪一年?A 1920年B 1919年C 1926年D 1921年

考题 单选题福建船政天后宫除供奉妈祖外还有()。A 柳七娘和送子娘娘B 柳七娘和陈靖姑C 柳七娘和观音D 只有柳七娘

考题 单选题绘事院是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院,轮机车间是中国最古老的车间,这两处建筑现仍存在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 马尾造船厂B 罗星塔公园C 马江海战纪念馆D 马限山上

考题 单选题中法马江海战阵亡将士共有几位?A 736位B 780位C 750位D 730位

考题 单选题1866年至1911年,船政前后学堂共毕业多少名学生?A 380名B 385名C 387名D 389名

考题 单选题1915年,留英学生陈兆锵就任福州船政局局长,以下不属于陈兆锵的主要成绩的是___A 疏浚马江河道B 筹办我国最早的飞机制造厂C 修建马限山中坡炮台D 修建昭忠祠

考题 单选题福建船政于()开始动工A 1866年6月25日;B 1866年12月23日;C 1867年9月中旬;D 1868年1月18日

考题 单选题曾任福州船政局局长的陈兆锵,也是船政学堂毕业生,请问他()岁考入船政学堂。A 12B 13C 14D 15

考题 单选题罗星塔最早是由哪位人物建立的( )A 陈二娘B 孙二娘C 刘七娘D 柳七娘

考题 单选题詹天佑(1861-1919)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船政学堂第八届驾驶班学习,曾担任船政学堂技师,他是中国铁路界的第一人,曾主持修造京奉、京张等中国最早的铁路建造工作,请问詹天佑在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创举与革新,请问下面不属于其发明革新的是_________。A “气压沉箱”法,解决建桥打桩;B 设计“人”字形线路,解决火车爬山问题;C 发明了“詹天佑挂钩”列车挂钩新方法;D 设计制造第一架水上飞机

考题 单选题1884年8月23日13时56分,法国舰队利用___的有利时机发起攻击。A 涨潮B 台风C 雨天D 退潮

考题 单选题我国制造飞机先行者巴玉藻和___共同设计出世界上第一个水上飞机库。A 陈绍宽B 王助C 高鲁D 罗丰禄

考题 单选题1866年,船政创办伊始即设立船政学堂,最初称为()。A 福州船政学堂B 求是堂艺局C 马尾水师学堂D 马尾海军学校

考题 单选题中法马江海战海战发生于清朝()年间。A 康熙B 乾隆C 嘉庆D 光绪

考题 单选题1875年,沈葆桢组织船政学生共同绘制台湾第一幅现代城市地图——《台湾府城街道全图》,以下没有参加测绘的船政学生是()。A 郑诚B 林日章C 魏翰D 池桢铨

考题 单选题中国最早的船政电报学堂设立于()年。A 1864年B 1865年C 1876年D 1897年

考题 单选题船政制造舰船采用的是()木A 柚木B 杉木C 榆木D 橡木

考题 单选题船政建造的第三艘轮船命名为()。A 湄云B 福星C 伏波D 安澜

考题 单选题船政学生()编制了以立春为岁首的《立春历书》。A 高鲁B 王绶琯C 詹天佑D 陈季同

考题 单选题郑和下西洋到达的最北的国家是哪个?A 意大利B 印度C 土耳其D 沙特阿拉伯

考题 单选题镜清号的排水量为()。A 1560吨;B 1860吨;C 2100吨;D 2200吨

考题 单选题1876年2月5日,船政名舰访问日本,《万国公报》报道该舰让日本人感到“艳羡”、“骇异”、“殊足壮中朝之威,而使西人望风额庆也”,这艘兵舰名是___A “靖远”B “伏波”C “扬武”D “镇海

考题 单选题2011年是福建船政创办多少周年?A 140周年B 145周年C 150周年D 155周年

考题 单选题清政府采纳沈葆桢建议,决定福建巡抚从()年起冬春驻台,夏秋驻福州。A 1874B 1875C 1876D 1877

考题 单选题沈葆桢认为“窥其精微之奥,宜置之庄岳之间”。“庄岳之间”即齐国。这是孟子的话,意思是要学好齐国话,就要到齐国去。正是这种指导思想,船政学堂于1877年向英国法国派出了第一批()。A 学者B 工匠C 留学生D 科技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