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患者男性,60岁。活动后心悸、气短2年,近期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治疗入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该患者今日晨8:30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术后,心功能监测的护理不正确的是()
A
术后48小时内连续监测记录生命体征,每10分钟1次
B
测压前调试好各零点
C
严格无菌操作
D
保持管道通畅
E
应在安静10~15分钟后再行测定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体外循环术后心功能监测:术后48小时内连续监测记录生命体征,每15分钟1次,平稳后改为每30分钟。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管道通畅;测压前调试好各零点,咳嗽、呕吐、躁动、抽搐及用力时均影响各压力水平,应在安静10~15分钟后再行测定;拔管后局部压迫止血,并监测心律、心率的变化。
更多 “单选题患者男性,60岁。活动后心悸、气短2年,近期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治疗入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该患者今日晨8:30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术后,心功能监测的护理不正确的是()A 术后48小时内连续监测记录生命体征,每10分钟1次B 测压前调试好各零点C 严格无菌操作D 保持管道通畅E 应在安静10~15分钟后再行测定” 相关考题
考题
某病人,男性,67岁,冠心病史20余年,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术中置入桡动脉压监测管,术后进入ICU治疗。此病人进行桡动脉监测,最大的优点是A、在手术过程中,仍能监测每一心动周期的血压变化B、重复性好,能反复测量血压变化C、并发症少D、能设置血压的报警界限E、操作简单,易掌握进入ICU后,对病人进行动态监测及护理,针对桡动脉压监测,下列错误的护理是A、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B、每4~6h调试零点一次C、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凝血或血液流入换能器D、观察动脉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红肿E、可经桡动脉穿刺管输入药物
考题
患者男性.30岁。有吸烟史4年,全麻下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已拔除气管插管,患者清醒后再次出现意识模糊。该患者目前最重要的护理是A、约束肢体活动B、防止输液针头脱出C、监测生命体征D、保持呼吸通畅E、遵医嘱给药
考题
患者,女性,43岁。活动后心悸、气短15年,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该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体外循环手术后的护理评估不包括A、麻醉方式、术中转流、阻断循环时间及手术过程中各系统器官功能状况B、全麻是否清醒,清醒后躁动的原因,对疼痛的耐受程度C、心脏、呼吸功能监测D、血液供应与微循环情况E、伤口与各种引流情况体外循环手术后体温监测叙述正确的是A、术后体温低于36℃时应保暖复温B、体温逐渐回升至常温时,及时撤除保暖措施并防止体温反跳C、若体温升至37℃以上,可能是致热原或多肽物质引起的反应D、若术后体温升至37.5℃,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E、若高达38℃以上,应通知医师予以药物降温
考题
患者,男性,28岁。有吸烟史4年,全麻下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已拔除气管插管,患者清醒后再次出现意识模糊。目前最重要的护理是A、约束肢体活动B、防止输液针头脱出C、监测生命体征D、保持呼吸通畅E、遵医嘱给药
考题
患者男性,60岁。活动后心悸、气短2年,近期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治疗入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该患者今日晨8:30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术后,心功能监测的护理不正确的是A、术后48小时内连续监测记录生命体征,每10分钟1次B、测压前调试好各零点C、严格无菌操作D、保持管道通畅E、应在安静10~15分钟后再行测定
考题
患者男性,56岁。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提示3支病变,行3处冠脉内支架治疗,术后未坚持药物治疗,术后1个月突发胸部疼痛2小时入院,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2处支架完全闭塞,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血压监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动脉压宜控制在70~90mmHg,并保持平稳B、袖带式间接测压所测得的压力比动脉测压更为精确C、平均动脉压宜控制在90~110mmHg,并保持平稳D、动脉测压部位常经股动脉插管测压E、收缩压术后测定左房压、右房压、肺动脉压和肺动脉嵌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压前不需调试各零点B、术后48小时内连续监测记录,每30分钟1次,平稳后改为每小时1次C、不需无菌操作D、咳嗽、呕吐、躁动及用力均不会影响测压E、预防导管折断或导管接头脱落、出血
考题
患者男性,58岁。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提示3支病变,行3处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术后未坚持药物治疗,术后1个月突发胸部疼痛2小时入院,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2处支架完全闭塞,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对该患者进行血压监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动脉压宜控制在70~90mmHg,并保持平稳B、袖带式间接测压所测得的压力比动脉测压更为精确C、平均动脉压宜控制在90~110mmHg,并保持平稳D、动脉测压部位常经股动脉插管测压E、收缩压术后测定该患者的左房压、右房压、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压前不需调试各零点B、术后48小时内连续监测记录,每30分钟1次,平稳后改为每小时1次C、不需无菌操作D、咳嗽、呕吐、躁动及用力均不会影响测压E、预防导管折断或导管接头脱落、出血
考题
患者男,41岁。有吸烟史21年。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意识模糊。目前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A、保持呼吸道通畅B、约束肢体活动C、防止输液针头脱出D、监测生命体征E、做好保暖
考题
患者,男性,42岁,在全麻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2h病人意识模糊,生命体征稳定。目前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A、监测生命体征B、肢体保暖C、保持呼吸道通畅D、防止病人坠床E、保持输液通畅
考题
患者,男性,28岁。有吸烟史4年,全麻下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已拔除气管插管,患者清醒后再次出现意识模糊。目前最重要的护理是A.约束肢体活动
B.防止输液针头脱出
C.监测生命体征
D.保持呼吸通畅
E.遵医嘱给药
考题
患者男性,56岁。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提示3支病变,行3处冠脉内支架治疗,术后未坚持药物治疗,术后1个月突发胸部疼痛2小时入院,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2处支架完全闭塞,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测定左房压、右房压、肺动脉压和肺动脉嵌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压前不需调试各零点
B.术后48小时内连续监测记录,每30分钟1次,平稳后改为每小时1次
C.不需无菌操作
D.咳嗽、呕吐、躁动及用力均不会影响测压
E.预防导管折断或导管接头脱落、出血
考题
患者,男性,42岁,在全麻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2h病人意识模糊,生命体征稳定。目前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A.监测生命体征
B.肢体保暖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防止病人坠床
E.保持输液通畅
考题
某病人,男性,67岁,冠心病史20余年,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术中置入桡动脉压监测管,术后进入ICU治疗。
某病人,男性,67岁,冠心病史20余年,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术中置入桡动脉压监测管,术后进入ICU治疗。进入ICU后,对病人进行动态监测及护理,针对桡动脉压监测,下列错误的护理是()。A、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B、每4~6h调试零点一次C、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凝血或血液流入换能器D、观察动脉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红肿E、可经桡动脉穿刺管输入药物
考题
体外循环术后心功能的监测,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严格无菌操作B、保持管道通畅C、测压前调试好零点D、咳嗽、呕吐、躁动、抽搐及用力时均影响各压力水平,应在安静时测定E、预防导管折断或导管接头脱落、出血
考题
某病人,男性,67岁,冠心病史20余年,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术中置入桡动脉压监测管,术后进入ICU治疗。进入ICU后,对病人进行动态监测及护理,针对桡动脉压监测,下列错误的护理是()A、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B、每4~6h调试零点一次C、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凝血或血液流入换能器D、观察动脉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红肿E、可经桡动脉穿刺管输入药物
考题
患者女性,48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收住院。入院时T36.5℃,HR89次/分,BP128/78mmHg,二尖瓣面容。听诊双肺呼吸音低、对称,房颤心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听诊区均可闻及Ⅲ级以上杂音。患者入院后经充分的术前检查和准备,拟在全麻复合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提示:患者主动脉根部灌注冷停跳液后心脏成功停搏,拟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此时患者的心肺功能由体外循环装置(体外循环机)维持,因此生命体征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提问:体外循环期间应监测的主要生理指标有哪些?()A、直接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左房压B、温度C、呼气末二氧化碳D、静脉血氧饱和度E、心功能F、心电图
考题
患者女性,48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收住院。入院时T36.5℃,HR89次/分,BP128/78mmHg,二尖瓣面容。听诊双肺呼吸音低、对称,房颤心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听诊区均可闻及Ⅲ级以上杂音。患者入院后经充分的术前检查和准备,拟在全麻复合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主动脉根部灌注冷停跳液后心脏成功停搏,拟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此时患者的心肺功能由体外循环装置(体外循环机)维持,因此生命体征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体外循环期间应监测的主要生理指标有哪些?()A、直接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左房压B、温度C、呼气末二氧化碳D、静脉血氧饱和度E、心功能F、心电图G、尿量及其性状H、心率变异性I、周围组织灌注状况J、血气及电解质
考题
单选题体外循环术后心功能的监测,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严格无菌操作B
保持管道通畅C
测压前调试好零点D
咳嗽、呕吐、躁动、抽搐及用力时均影响各压力水平,应在安静时测定E
预防导管折断或导管接头脱落、出血
考题
单选题某病人,男性,67岁,冠心病史20余年,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术中置入桡动脉压监测管,术后进入ICU治疗。进入ICU后,对病人进行动态监测及护理,针对桡动脉压监测,下列错误的护理是()A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B
每4~6h调试零点一次C
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凝血或血液流入换能器D
观察动脉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红肿E
可经桡动脉穿刺管输入药物
考题
单选题患者男性,28岁。有吸烟史4年,全麻下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已拔除气管插管,患者清醒后再次出现意识模糊。目前最重要的护理是()A
约束肢体活动B
防止输液针头脱出C
监测生命体征D
保持呼吸通畅E
遵医嘱给药
考题
单选题某病人,男性,67岁,冠心病史20余年,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术中置入桡动脉压监测管,术后进入ICU治疗。
某病人,男性,67岁,冠心病史20余年,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术中置入桡动脉压监测管,术后进入ICU治疗。进入ICU后,对病人进行动态监测及护理,针对桡动脉压监测,下列错误的护理是()。A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B
每4~6h调试零点一次C
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凝血或血液流入换能器D
观察动脉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红肿E
可经桡动脉穿刺管输入药物
考题
单选题患者男性,56岁。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提示3支病变,行3处冠脉内支架治疗,术后未坚持药物治疗,术后1个月突发胸部疼痛2小时入院,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2处支架完全闭塞,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测定左房压、右房压、肺动脉压和肺动脉嵌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测压前不需调试各零点B
术后48小时内连续监测记录,每30分钟1次,平稳后改为每小时1次C
不需无菌操作D
咳嗽、呕吐、躁动及用力均不会影响测压E
预防导管折断或导管接头脱落、出血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