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对拟迁观测站观测资料序列的完整性、区域一致性和均一性进行分析,主要针对()要素的月值和年值。
A

气压(平均、最高、最低)

B

气温(平均、最高、最低)

C

平均相对湿度

D

平均风向(2分钟)

E

平均风速(2分钟)

F

降水量

G

地温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多选题对拟迁观测站观测资料序列的完整性、区域一致性和均一性进行分析,主要针对()要素的月值和年值。A气压(平均、最高、最低)B气温(平均、最高、最低)C平均相对湿度D平均风向(2分钟)E平均风速(2分钟)F降水量G地温” 相关考题
考题 地表和岩层移动观测站通常可分为地表观测站、岩层内部观测站和专门观测站。(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地面气象观测站迁建撤管理工作,应确保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比较性。

考题 湖泊生态系统监测主要针对环湖地区、湖区内部气象、水文、生物和环境进行综合观测。观测内容包括().A、环湖地区布设加密自动气象站网进行观测B、进行水文观测C、进行湖水化学成分和浮游生物的监测D、湖内设观测站或浮标进行观测E、用船舶进行移动补充观测

考题 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提出的“三站”是().A、国家气候观象台B、国家气象观测站C、国家天气观测站D、区域气象观测站E、区域天气观测站

考题 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要建设国家气候观象台、一级国家气象观测站、二级国家气象观测站和区域天气观测站,构建国家气候监测网、国家天气观测网和区域天气观测网。简称为“四站三网”。

考题 《站址变动分析报告技术要求》中拟迁台站观测资料序列区域一致性分析采用()方法结合。A、差值比较B、标准值比较C、极值比较D、趋势比较

考题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规范区城气象站观测站的站点选址、设备选型、安装架设和组网传输,加强质量控制和运行保障。统一观测方法和规范,完善和严格业务考核制度,确保观测数据的质量。实现区域气象观测站()。A、观测效益B、资料可用C、资料共享D、资料融合

考题 通过设立水质观测站,并结合往年的资料来观测水体的质量是采用了()的研究方法。A、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B、统计资料和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C、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资料相结合D、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考题 对拟迁台站观测资料序列的完整性、区域一致性和均一性进行分析,主要针对以下要素的月值和年值()。A、平均气温B、降水量C、平均相对湿度D、平均风速(2分钟)E、平均风向(2分钟)F、最高气温G、最低气温

考题 对拟迁一般气象站现址周边站网分布情况及现址和拟选站址周边气象探测环境进行分析评估,其半径100千米范围内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数量少于()个的,要适当考虑区域气象观测站。A、30B、10C、8

考题 站址迁移后,为了解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资料序列的非均一性程度,提供正确使用迁站前后观测资料的依据,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的要求是()。A、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1000米B、海拔高度差在100米以上C、地形环境有明显差异D、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米

考题 区域站以气象要素的自动观测为手段,承担地面气象要素的时空加密观测任务,提高区域性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局部环境和区域气候等观测数据,是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

考题 为了解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资料序列的非均一性程度,提供正确使用迁站前后观测资料的依据,凡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米、或海拔高度差在()米以上、或(),迁站时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

考题 站址迁移后,为了解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资料序列的非均一性程度,提供正确使用迁站前后观测资料的依据,以下需要在迁站时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的有().A、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米B、海拔高度差在200米以上C、地形环境有明显差异D、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5000米

考题 酸雨观测站的主要任务包括().A、采集降水样品,测量降水样品的pH值与电导率,记录、整理观测数据,编制酸雨观测报表,报送酸雨观测资料。B、维护酸雨观测场地和酸雨观测实验室工作环境,填写并报送酸雨观测站环境报告书。C、酸雨观测站探测环境保护。D、正确安装、使用和维护酸雨观测仪器,及时送修、送检,确保设备正常运行。E、按要求寄送降水样品,或对降水样品进行除pH值与电导率以外的其它项目的测量。F、建立、健全站内酸雨观测值班制度、仪器和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操作)和管理制度以及观测工作质量的检查制度。

考题 多选题对拟迁台站观测资料序列的完整性、区域一致性和均一性进行分析,主要针对以下要素的月值和年值()。A平均气温B降水量C平均相对湿度D平均风速(2分钟)E平均风向(2分钟)F最高气温G最低气温

考题 单选题《站址变动分析报告技术要求》中要求利用现址近()年的观测要素数据月(年)平均值序列,对拟迁新址平行观测期的月(年)平均值进行显著性检验。A 5B 10C 20D 30

考题 判断题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要建设国家气候观象台、一级国家气象观测站、二级国家气象观测站和区域天气观测站,构建国家气候监测网、国家天气观测网和区域天气观测网。简称为“四站三网”。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站址迁移后,为了解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资料序列的非均一性程度,提供正确使用迁站前后观测资料的依据,以下需要在迁站时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的有().A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米B海拔高度差在200米以上C地形环境有明显差异D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5000米

考题 多选题自动气象站被用于增加地面气象观测的次数和可靠性。为此,自动气象站应做到()。A通过提供新的观测站点和在人们难以进入或不适合于居住的地方的观测站点的资料来增加已有观测站网的密度B用于人工观测站,提供正常观测时间以外的观测资料C通过新技术的使用来增加观测的可靠性D通过对观测技术的标准化来保证观测站网的均一性E满足新的观测需要和要求F减少人为误差

考题 多选题酸雨观测站的主要任务包括().A采集降水样品,测量降水样品的pH值与电导率,记录、整理观测数据,编制酸雨观测报表,报送酸雨观测资料。B维护酸雨观测场地和酸雨观测实验室工作环境,填写并报送酸雨观测站环境报告书。C酸雨观测站探测环境保护。D正确安装、使用和维护酸雨观测仪器,及时送修、送检,确保设备正常运行。E按要求寄送降水样品,或对降水样品进行除pH值与电导率以外的其它项目的测量。F建立、健全站内酸雨观测值班制度、仪器和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操作)和管理制度以及观测工作质量的检查制度。

考题 多选题()按照世界气象组织(WMO)统一规定的观测规范要求,对各种气象要素进行观测,并参与世界天气监视网(WWW)交换资料.A国家基准观测站网B国家基本观测站网C国家一般观测站网D国家专业观测站网

考题 单选题《站址变动分析报告技术要求》中拟迁台站观测资料序列的完整性总体状况则按要素的分类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若其中()个要素达到3类或4类标准,则认为该台站观测资料序列完整性较差。A 1B 2C 3D 4E 5

考题 单选题《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规范区城气象站观测站的站点选址、设备选型、安装架设和组网传输,加强质量控制和运行保障。统一观测方法和规范,完善和严格业务考核制度,确保观测数据的质量。实现区域气象观测站()。A 观测效益B 资料可用C 资料共享D 资料融合

考题 多选题对拟迁观测站观测资料序列的完整性、区域一致性和均一性进行分析,主要针对()要素的月值和年值。A气压(平均、最高、最低)B气温(平均、最高、最低)C平均相对湿度D平均风向(2分钟)E平均风速(2分钟)F降水量G地温

考题 填空题为了解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资料序列的非均一性程度,提供正确使用迁站前后观测资料的依据,凡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米、或海拔高度差在()米以上、或(),迁站时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

考题 单选题对拟迁一般气象站现址周边站网分布情况及现址和拟选站址周边气象探测环境进行分析评估,其半径100千米范围内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数量少于()个的,要适当考虑区域气象观测站。A 30B 10C 8

考题 多选题《站址变动分析报告技术要求》中拟迁台站观测资料序列区域一致性分析采用()方法结合。A差值比较B标准值比较C极值比较D趋势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