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给定资料:
协调发展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之举。发展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需要各方面、各环节、各因素协调联动。需求无限性与供给有限性的矛盾、此消彼长或此强彼弱的矛盾、发展慢与发展快的矛盾长期存在。要想消弭这些矛盾,既要推进发展,又要搞好协调,实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这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求发展、谋发展,但发展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进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总要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陷阱,其中最棘手的是“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二战结束不久,许多国家和地区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协调好的国家和地区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协调不好的国家则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拉美一些国家已在“中等收入陷阱”里受困挣扎长达数十年。它们除了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还饱受就业困难、贫富分化、社会动荡、腐败多发、贫民窟乱象、公共服务短缺等诸多方面的困扰。
因此,发展均衡与否、协调与否,成为衡量世界各国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把尺子、 一道杠杠。习近平同志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协调发展,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大法宝。有了它,就能补短板、强整体、破制约,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促进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协同配合、均衡一体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铺路架桥。
“给定资料”中提到“发展均衡与否、协调与否,成为衡量世界各国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把尺子、一道杠杠”,请你围绕对这句话的理解,联系社会现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见解深刻,论证充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总字数1000~1200字。
协调发展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之举。发展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需要各方面、各环节、各因素协调联动。需求无限性与供给有限性的矛盾、此消彼长或此强彼弱的矛盾、发展慢与发展快的矛盾长期存在。要想消弭这些矛盾,既要推进发展,又要搞好协调,实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这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求发展、谋发展,但发展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进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总要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陷阱,其中最棘手的是“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二战结束不久,许多国家和地区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协调好的国家和地区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协调不好的国家则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拉美一些国家已在“中等收入陷阱”里受困挣扎长达数十年。它们除了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还饱受就业困难、贫富分化、社会动荡、腐败多发、贫民窟乱象、公共服务短缺等诸多方面的困扰。
因此,发展均衡与否、协调与否,成为衡量世界各国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把尺子、 一道杠杠。习近平同志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协调发展,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大法宝。有了它,就能补短板、强整体、破制约,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促进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协同配合、均衡一体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铺路架桥。
“给定资料”中提到“发展均衡与否、协调与否,成为衡量世界各国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把尺子、一道杠杠”,请你围绕对这句话的理解,联系社会现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见解深刻,论证充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参考例文:
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古人云:“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均衡发展,这对于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由于环境、资源等因素影响,各领域、区域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鉴于此,我们需落实协调发展理念,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落实协调发展理念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提出东部沿海地区 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资源和人才都向东部集聚,而中西部则成为“塌陷地带”,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进而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需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补齐落后地区发展“短板”。当前,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央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利用丝路经济走廊,不断引入技术、资金、人才,补齐原本的短板,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提升西部地区人民的获得感。
落实协调发展理念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投入发展资源严重不足,和城市相比,更是“相形见绌”。近年来,随着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变得更加“萧条”,甚至一部分人感慨“进不去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为此,我国提出了城镇化发展战略。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亟须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民真正能够在城市“落户”,和市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以城市反哺农村,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支持力度,让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可持续。
落实协调发展理念需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和非物质成果的总括和结晶,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高楼大厦在我国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可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始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物质基础日益丰厚,但是精神文明发展相对不足。鉴于此,我们应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崇德向善思想蔚然成风,让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协调发展是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手段,相信通过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不远的将来,社会将更加公平公正,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会有质的飞跃!
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古人云:“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均衡发展,这对于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由于环境、资源等因素影响,各领域、区域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鉴于此,我们需落实协调发展理念,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落实协调发展理念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提出东部沿海地区 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资源和人才都向东部集聚,而中西部则成为“塌陷地带”,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进而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需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补齐落后地区发展“短板”。当前,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央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利用丝路经济走廊,不断引入技术、资金、人才,补齐原本的短板,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提升西部地区人民的获得感。
落实协调发展理念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投入发展资源严重不足,和城市相比,更是“相形见绌”。近年来,随着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变得更加“萧条”,甚至一部分人感慨“进不去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为此,我国提出了城镇化发展战略。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亟须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民真正能够在城市“落户”,和市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以城市反哺农村,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支持力度,让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可持续。
落实协调发展理念需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和非物质成果的总括和结晶,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高楼大厦在我国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可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始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物质基础日益丰厚,但是精神文明发展相对不足。鉴于此,我们应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崇德向善思想蔚然成风,让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协调发展是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手段,相信通过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不远的将来,社会将更加公平公正,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会有质的飞跃!
更多 “给定资料: 协调发展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之举。发展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需要各方面、各环节、各因素协调联动。需求无限性与供给有限性的矛盾、此消彼长或此强彼弱的矛盾、发展慢与发展快的矛盾长期存在。要想消弭这些矛盾,既要推进发展,又要搞好协调,实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这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求发展、谋发展,但发展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进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总要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陷阱,其中最棘手的是“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二战结束不久,许多国家和地区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协调好的国家和地区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协调不好的国家则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拉美一些国家已在“中等收入陷阱”里受困挣扎长达数十年。它们除了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还饱受就业困难、贫富分化、社会动荡、腐败多发、贫民窟乱象、公共服务短缺等诸多方面的困扰。 因此,发展均衡与否、协调与否,成为衡量世界各国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把尺子、 一道杠杠。习近平同志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协调发展,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大法宝。有了它,就能补短板、强整体、破制约,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促进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协同配合、均衡一体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铺路架桥。 “给定资料”中提到“发展均衡与否、协调与否,成为衡量世界各国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把尺子、一道杠杠”,请你围绕对这句话的理解,联系社会现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见解深刻,论证充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总字数1000~1200字。” 相关考题
考题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1.《渤海治理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10分)2.“给定材料3”中,环保专家认为“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结合资料内容,对“环保错位”的实质进行阐释。(10分)
考题
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考题
问答题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考题
问答题五、请根据“给定资料”,以“教育公平”为主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考题
问答题“给定资料6”中说“政府在市场监管方面不该管的管得太多,该管的却没有管好。”请根据“给定资料6”,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分)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给定资料6”中说“政府在市场监管方面不该管的管得太多,该管的却没有管好。”请根据“给定资料6”,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分)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考题
问答题(五)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 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字左右。
考题
问答题(三)给定资料4提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请根据给定资料3和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全面,有逻辑性;(2)不超过300字。
考题
问答题五、“给定资料8”中提到的“在这里待一辈子太可怕,但出去能做什么”耐人寻味,请你依据自己的心得,联系社会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考题
问答题五、资料8中提到“汽车文明是否‘一路绿灯’,关系到社会文明的进程”。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2)参考给定资料“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总字数1000-1200字。
考题
问答题五、“给定资料6—7”提到了徐玉玉和清华教授遭遇电信诈骗的案例,请你联系社会实际,围绕“电信诈骗”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观点明确,语言流畅;(3)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4)总字数1000~1200字。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