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毒物不明或砷化物、硝酸银中毒,洗胃液选用

A . 1: 2000~5000高锰酸钾溶液 B . 0.3%过氧化氢溶液 C . 1%~2%氯化钠溶液 D . 3%~5%鞣酸溶液 E .药用炭、鞣酸、氧化镁混合物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解析:本组题考查常用洗胃液的作用。
1: 2000?1: 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可破坏生物碱及有机物,常用于巴比妥类、阿片类、土 的宁、烟碱、奎宁、毒扁豆碱及砷化物、氧氰化物、无机磷等药物中毒。1%?2%氯化钠溶液常用于中毒 药物不明的急性中毒,砷化物、硝酸银等药物中毒可用生理盐水。3%?5%鞣酸溶液可使大部分有机及无 机化合物沉淀,如阿朴吗啡、土的宁、生物碱、洋地黄及锰、铅等重金属。
更多 “毒物不明或砷化物、硝酸银中毒,洗胃液选用 A . 1: 2000~5000高锰酸钾溶液 B . 0.3%过氧化氢溶液 C . 1%~2%氯化钠溶液 D . 3%~5%鞣酸溶液 E .药用炭、鞣酸、氧化镁混合物” 相关考题
考题 当中毒物质不明时,洗胃液可选择()和()。

考题 中毒物质不明时,应选用的洗胃液是A.植物油B.温开水C.2%~4%碳酸氢钠D.3%盐水E.1:15000高锰酸钾

考题 当中毒物质不明时,应抽出胃内容物送验,洗胃液可选用()或(),待毒物性质明确后,再采用()洗胃。

考题 毒物不明或砷化物、硝酸银中毒,洗胃液选用( )。

考题 中毒物质不明时,应用的洗胃液是温开水或生理盐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对原因不明的急性中毒患者选用的洗胃液是清水、生理盐水,以免选用其他洗胃液导致毒物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使毒物毒性加剧。()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不明毒物中毒时洗胃液宜选用()。 A.生理盐水B.高锰酸钾溶液C.碳酸氢钠溶液D.温开水E.冷开水

考题 中毒物不明时,洗胃液可选用()或() 。吞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药物,禁忌()幽门梗阻病人洗胃宜在饭后() 或 () 时进行。

考题 中毒物质不明时,应选用的洗胃液是()A.植物油B.温开水C.生理盐水D.2%-4%碳酸氢钠E.高锰酸钾

考题 毒物不明或砷化物、硝酸银中毒,洗胃液选用A.B.C.D.E.

考题 当患者中毒物质不明确时,可选用()或()洗胃,中毒物质明确后再采用()洗胃

考题 中毒物质不明时,应用的洗胃液是温开水或生理盐水

考题 中毒物不明时,洗胃液可选用()或()。

考题 当中毒物质不明时,应选用洗胃的溶液是冷开水。

考题 毒物不明或砷化物、硝酸银中毒,洗胃液选用()A、1:2000/5000高锰酸钾溶液B、0.3%过氧化氢溶液C、1%/2%氯化钠溶液D、3%/5%鞣酸溶液E、药用炭、鞣酸、氧化镁混合物

考题 当患者中毒物质不明确时,可选用()或()洗胃。

考题 不明毒物中毒时洗胃液宜选用()A、生理盐水B、高锰酸钾溶液C、碳酸氢钠溶液D、温开水E、冷开水

考题 下列有关洗胃的注意事项叙述正确的是()A、插管时动作要轻快,切勿损伤患者食管或误入气管B、中毒物质不明时,切忌洗胃C、中毒物质不明时,及时抽取为内容物送检,应用冰水洗胃D、吞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时,切忌洗胃E、洗胃液的温度以微温为宜,不宜过冷或过热

考题 单选题不明毒物中毒时洗胃液宜选用()A 生理盐水B 高锰酸钾溶液C 碳酸氢钠溶液D 温开水E 冷开水

考题 判断题中毒物质不明时,应选用的洗胃液是1:15000高锰酸钾。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中毒物质不明时,应选用的洗胃液是( )A 植物油B 蛋清水C 2%~4%碳酸氢钠D 温开水E 1:15000高锰酸钾

考题 填空题当患者中毒物质不明确时,可选用()或()洗胃。

考题 单选题毒物不明或砷化物、硝酸银中毒,洗胃液选用()A 1:2000/5000高锰酸钾溶液B 0.3%过氧化氢溶液C 1%/2%氯化钠溶液D 3%/5%鞣酸溶液E 药用炭、鞣酸、氧化镁混合物

考题 填空题中毒物不明时,洗胃液可选用()或()。

考题 单选题急性中毒病员,在毒物种类不明时,一般选用的洗胃液是()。A 生理盐水B 碳酸氢钠C 1:15000高锰酸钾D 液体石蜡E 植物油

考题 填空题当中毒物质不明时,洗胃液可选择()和()。

考题 单选题毒物不明或砷化物、硝酸银中毒,洗胃液选用( )A 1:2000~1:5000高锰酸钾溶液B 0.3%过氧化氢溶液C 1%~2%氯化钠溶液D 药物炭、鞣酸、氧化镁混合物E 3%~5%鞣酸溶液

考题 多选题下列有关洗胃的注意事项叙述正确的是()A插管时动作要轻快,切勿损伤患者食管或误入气管B中毒物质不明时,切忌洗胃C中毒物质不明时,及时抽取为内容物送检,应用冰水洗胃D吞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时,切忌洗胃E洗胃液的温度以微温为宜,不宜过冷或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