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简述九品中正制的内容及影响。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土族而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的制度。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内容为:(1)先在各郡、各州设置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且多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品。郡中正初由各郡长官推选,晋时改由州中正荐举,中正的任命权掌握在司徒府。州郡中正都设有属员。一般人物可由属员评议,重要人物则由中正亲自评议。(2)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道德、才能。中正对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评语,称为“状”。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类别却只有上品和下品。一品无人能得,形同虚设,故二品实为最高品。三品西晋初尚可算高品(上品),以后降为卑品(下品)。(3)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中正评定的品第又称“乡品”,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任官者其官品必须与其乡品相适应,乡品高者做官的起点(又称“起家官”)往往为“清官”升迁也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的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也慢,受人轻视。(4)中正评议人物照例3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一个人的乡品升降后,官品及居官之清浊也往往随之变动。为了提高中正的权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确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同时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也剥夺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仅仅重视门第出身:这就使得九品中正制失去了选拔人才的意义。因为选拔人才的中正官多由二品官吏担任,而被选拔的人才也多出自二品以上的大族,同时他们也往往出任高级官吏。久而久之,官吏的选拔权就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土族”的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
更多 “简述九品中正制的内容及影响。” 相关考题
考题 中国选士制度的演变是( )。A.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B.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C.科举制察举制提拔制D.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

考题 简述“九品中正制”。

考题 简述“九品中正制”及“寒门掌机要”。

考题 我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几经变革,不断完善。下列选官制度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察举制世官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C.察举制世官制举孝廉九品中正制 D.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考题 九品中正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是什么?

考题 论九品中正制形成的历史背景,谈谈对九品中正制的评价。

考题 简述美国“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的内容、方式及影响。

考题 下列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B、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C、孝廉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

考题 简述九品中正制在西晋的变化。

考题 九品中正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考题 何谓"九品中正制"?试述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

考题 简述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

考题 问答题简述“九品中正制”。

考题 问答题简述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

考题 问答题九品中正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是什么?

考题 问答题简述“九品中正制”及“寒门掌机要”。

考题 问答题九品中正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考题 问答题简述九品中正制的基本特征。

考题 单选题我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几经变革,不断完善。下列选官制度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B 察举制 世官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C 察举制 世官制 举孝廉 九品中正制D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九品中正制

考题 问答题何谓"九品中正制"?试述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

考题 问答题简述美国“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的内容、方式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