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均匀砂土地基基坑,地下水位与地面齐平,开挖深12m,采用坑内排水,渗流流网如图1-4所示。各相邻等势线之间的水头损失Δh都相等,试问基底处的最大平均水力梯度最接近于下面哪一个选项的数值?( )

A. 0.44 B. 0.55 C. 0.80 D. 1.00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水在土中渗流时受到土的阻力因而产生水头损失。水力梯度为单位渗流长度上的水头损失。由沿网图知其等势线为m=9条,任意两等势线间水头差为:

更多 “均匀砂土地基基坑,地下水位与地面齐平,开挖深12m,采用坑内排水,渗流流网如图1-4所示。各相邻等势线之间的水头损失Δh都相等,试问基底处的最大平均水力梯度最接近于下面哪一个选项的数值?( ) A. 0.44 B. 0.55 C. 0.80 D. 1.00” 相关考题
考题 下列关于渗流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渗流力的存在对土体稳定总是不利的B.流网中等势线越密的区域,其渗流力越大C.是一种体积力,其量纲与重度的量纲相同D.其数值与水力梯度成正比,其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

考题 某采用坑内集水井排水的基坑渗流流网如图,其中坑底最易发生流土的点位是()

考题 假定某砂性地层坑开挖降水过程中土体中的稳定渗流是二维渗流,可用流网表示,关于组成流网的流线和等势线,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流线与等势线恒成正交 (B)基坑坡顶和坑底线均为流线 (C)流线是流函数的等值线,等势线是水头函数的等值线 (D)基坑下部不透水层边界线系流线

考题 在饱和软黏土地基中开挖条形基坑,采用8m长的板桩支护,地下水位已降至板桩底部,坑边地面无荷载,地基土重度为γ=19kN/m3,通过十字板现场测试得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为30kPa,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规定,为满足基坑抗隆起稳定性要求,此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不能超过下列哪一个选项?()

考题 均匀砂土地基基坑,地下水位与地面齐平,开挖深度12 m,采用坑内排水,渗 流流网如下图,各相临等势线之间的水头损失Ah相等,基坑底处之最大平均水力梯 度最接近()。 (A) 0.44(B) 0.55 (C) 0.80 (D) 1.00

考题 小型均质土坝的蓄水高度为16m,流网如图所示,流网中水头梯度等势线间隔数为M=22,从下游算起等势线编号见图,土坝中G点处于第20条等势线上,其位置在地面以上11. 5 m,G点的孔隙水压力接近下列何值()。 (A) 30 kPa (B) 45 kPa (C) 115 kPa (D) 145 kPa

考题 小型均质土坝的蓄水高度为16m,流网如图1-5所示。流网中水头梯度等势线间隔数均分为m=22(从下游算起的等势线编号见图所示)。土坝中G点处于第20条等势线上,其位置在地面以上11.5m。试问G点的孔隙水压力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 ) A. 30kPa B. 45kPa C. 115kPa D. 145kPa

考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无支护基坑施工注意事项说法错误的是()。A、施工时应注意观察坑缘顶地面有无裂缝B、相邻基坑深浅不等时,一般按先浅后深的顺序施工C、基坑开挖前应先做好地面排水D、坑缘边应留有护道,距坑缘不小于1.0m

考题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流网中网格越密处,其水力梯度越小B、同一流网中,任意两相邻等势线间的总水头差相等C、位于同一条等势线上的两点,其孔隙水压力总是相等的D、渗透流速的方向为流线的法线方向

考题 下列关于渗流力的描述,错误的是()。A、渗流力数值与水力梯度成正比,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B、渗流力是一种体积力,量纲与重度的量纲相同C、流网中等势线越密的区域,其渗流力就越大D、渗流力的存在对土体稳定性总是不利的

考题 下列关于渗流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其数值与水力梯度成正比,其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B、是一种体积力,其量纲与重度的量纲相同C、流网中等势线越密集的区域,其渗流力越小D、渗流力的存在对土体稳定有时不利,有时有利

考题 用未嵌入下部隔水层的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等悬挂是帷幕,并结合基坑内排水方法,与采用坑外井点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相比较。下面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坑内排水有利于减少对周边建筑的影响B、坑内排水有利于减少作用于挡土墙上的总水压力C、坑内排水有利于基坑底的渗透稳定D、坑内排水对地下水资源损失较大

考题 地下水绕过隔水帷幕向集水构筑物渗流,为计算流量和不同部位的水力梯度进行了流网分析,取某剖面划分流槽数N1=12个,等势线间隔数ND=15个,各流槽的流量和等势线间的水头差均相等,两个网格的流线平均距离bi与等势线平均距离li的比值均为1,总水头差△H=5.0m,某段自第3条等势线至第6条等势线的流线长10m,交于4条等势线,请计算该段流线上的平均水力梯度将最接近()。A、1.0B、0.13C、0.1D、0.01

考题 地下水绕过隔水帷幕向集水构筑物渗流,为计算流量和不同部位的水利梯度进行了流网分析,取某部面划分流槽数N1=12个,等势线间隔数ND=15个,各流槽的流量和等势线间的水头差均相等,两个网格的流线平均距离bi与等势线平均距离li的比值均为1,总水头差ΔH=5.0m,某段自第3条等势线至第6条等势线的流线长10m,交于4条等势线,请计算该段流线上的平均水力梯度将最接近下列( )个选项。A、1.0B、0.13C、0.1D、0.01

考题 下列关于流网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各等势线间的差值按大于l的等比例依次递增B、各流槽的流量相等C、相邻两等势线间的水头损失相等D、流线与等势线正交

考题 单选题下列选项描述正确的是()。A 流网中网格越密处,其水力梯度越小B 位于同一条等势线上的两点,其孔隙水压力总是相同的C 同一流网中,任意两相邻等势线间的势能差相等D 渗透流速的方向为流线的法线方向

考题 单选题某建筑基坑采用排桩作为支护结构,地下水位与地面相齐,如图所示,坑底用集水池进行排水,土饱和重度γsat=19.0kN/m3。试问:为使基坑底土不致因渗流而破坏,集水池的最小截水长度h(m)最接近下列()项。()A 0.20B 0.25C 0.30D 0.35

考题 单选题关于基坑支护有下列主张:Ⅰ.验算软黏土地基基坑隆起稳定性时,可采用十字板剪切强度或三轴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Ⅱ.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一层地下室基坑工程,可不进行因土方开挖、降水引起的基坑内外土体的变形计算;Ⅲ.作用于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和水压力,对黏性土宜按水土分算计算,也可按地区经验确定;Ⅳ.当基坑内外存在水头差,粉土应进行抗渗流稳定验算,渗流的水力梯度不应超过临界水力梯度。试问,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有关规定,针对上述主张正确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2014年真题]A Ⅰ、Ⅱ、Ⅲ、Ⅳ正确B Ⅰ、Ⅲ正确;Ⅱ、Ⅳ错误C Ⅰ、Ⅳ正确;Ⅱ、Ⅲ错误D Ⅰ、Ⅱ、Ⅳ正确;Ⅲ错误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渗流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其数值与水力梯度成正比,其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B 是一种体积力,其量纲与重度的量纲相同C 流网中等势线越密集的区域,其渗流力越小D 渗流力的存在对土体稳定有时不利,有时有利

考题 单选题下属关于渗流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其数值与水力梯度成正比,其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B 是一种体积力,其量纲与重度的量纲相同C 流网中等势线越密集的区域,其渗流力也越大D 渗流力的存在对土体稳定总是不利的

考题 单选题地下水绕过隔水帷幕向集水构筑物渗流,为计算流量和不同部位的水力梯度进行了流网分析,取某剖面划分流槽数N1=12个,等势线间隔数ND=15个,各流槽的流量和等势线间的水头差均相等,两个网格的流线平均距离bi与等势线平均距离li的比值均为1,总水头差△H=5.0m,某段自第3条等势线至第6条等势线的流线长10m,交于4条等势线,请计算该段流线上的平均水力梯度将最接近()。A 1.0B 0.13C 0.1D 0.01

考题 多选题无支护加固坑壁的基坑开挖时正确的做法是()。A基坑开挖前应做好地面排水B坑缘边可留也可不留护道C注意观察坑缘顶地面有无裂纹D基坑施工应根据情况分阶段施工E相邻基坑深浅不等时,一般按先浅后深的顺序施工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渗流力的描述,错误的是()。A 渗流力数值与水力梯度成正比,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B 渗流力是一种体积力,量纲与重度的量纲相同C 流网中等势线越密的区域,其渗流力就越大D 渗流力的存在对土体稳定性总是不利的

考题 单选题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流网中网格越密处,其水力梯度越小B 同一流网中,任意两相邻等势线间的总水头差相等C 位于同一条等势线上的两点,其孔隙水压力总是相等的D 渗透流速的方向为流线的法线方向

考题 单选题某流网分析图,共划分流槽数12个,等势线间隔数15个,各流槽的流量和等势线间的水头差均相等,流线平均距离与等势线平均距离的比值均为1,总水头差ΔH=5.0m。其中,某段流线长10m,该流线自第3条等势线至第6条等势线,并交于4条等势线,计算该段流线上的平均水力梯度与下列()最接近。()A 1.0B 0.5C 0.1D 0.01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流网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各等势线间的差值按大于l的等比例依次递增B 各流槽的流量相等C 相邻两等势线间的水头损失相等D 流线与等势线正交

考题 多选题假定某砂性地层基坑开挖降水过程中土体中的稳定渗流是二维渗流,可用流网表示。关于组成流网的流线和等势线,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2012年真题]A流线与等势线恒成正交B基坑坡顶和坑底线均为流线C流线是流函数的等值线,等势线是水头函数的等值线D基坑下部不透水层边界线系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