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小学信息技术《画正多边形》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大屏幕展示两种命令,一种是四条命令画出正方形,一种是一条命令画出正方形,请同学们观察,发现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第一种是上节课学习的画正方形的命令,第二种没见过。
这时教师提出第二种也可以画出正方形,并进行演示,继而进行引导提问“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同学们是否愿意来学习神奇的命令?”
——引入新课——画正多边形。
(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学习REPEAT命令
教师先介绍有关REPEAT命令的知识:对于需要多次重复执行的命令,不必像上面那样反复输入,可用重复命令来完成。重复命令来完成。重复命令也叫REPEAT命令,命令的格式是:
REPEAT 重复次数[命令组]
中括号里的命令组是需要重复执行的一些命令。例如,执行命令REPEAT 4[FD 60 RT 90]就可以重复执行4次FD 60和RT 90命令,从而画出一个正方形。
教师可以进行生活化的类比,就比如体育课上我们先先前走两米,然后右转90度,重复四次,在别的同学眼里我们就是走了一个正方形并且回到了原点。
请学生进行命令编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可能出现命令报错的情况,这时教师对全体同学进行提示:输入REPEAT命令时,命令名REPEAT与重复次数之间必须有一个空格。重复次数与中括号之间可以没有空格。
学生完成操作后,教师进行鼓励,并且让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用重复命令画一个长方形。CS REPEAT 2[FD 80 LT 90 FD 120 LT 90]
在用重复命令写一个“米”字。DRAW REPEAT 8[FD 80 BK 80 LT 45]
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根据命令能够完成作品,教师进行鼓励。
(三)巩固提高
任务二:画正多边形
教师进行引导提问:我们刚才画了正方形和长方形,他们有什么区别么?我听到有同学说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对,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准确。每条边都相等,每个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正方形也叫正四边形。用重复指令画正多边形非常简单。
教师演示正三角形的画法。
CS HT
REPEAT 3[FD 100 RT 120]
然后进行分析:小海龟从中心点向前走100步画出第一条边,转向后再画下一条边。需要转多少度才能恰好对准方向呢?这就需要计算转向时的角度。
我们知道,小海龟原地转一圈是360度。要画三角形,小海龟要转三次,每次转360÷3=120度。
因此执行刚才的指令就可以画出边长为100步的正三角形。
学生进行操作。对于完成最快的组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对于其他完成的同学进行鼓励。并进行总结: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用REPATE命令画正三角形时,重复次数3是正三角形的边数。小海龟每次前进的步数100,是正三角形的边长。小海龟每次转动的角度数120,是360除以重复次数3所得的商。
(四)小结作业
1.老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一起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预习画正五、六、七、十边形的画法,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画正多边形
一、REPEAT命令
二、画正多边形
?
三、答辩题目及解析
1.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2.你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导入方式?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置,这三个维度又是有机整体,因此我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学生能够使用REPEAT命令的用法,能够用REPEAT命令画正多边形。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掌握利用REPEAT命令画正多边形的步骤,提高动手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REPEAT命令的便捷性,初步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并在学习中体会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
2.
本课开始之初我采用了媒体导入的方式,用大屏幕展示两种命令,一种是四条命令画出正方形,一种是一条命令画出正方形。这样的导入方法中也渗透了复习导入法,能有效的对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用四条命令画正方形的方法进行检验复习。另外,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直观的感受到两条命令的不同。同时给学生演示,一条命令也能画出同样的正方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新课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感受到了循环命令的使用在做图时的便捷之处,通过对比,增强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这样的导入方式,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带着好奇和疑问探究新知,并且有效的导入到了本节新知。
更多 “小学信息技术《画正多边形》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大屏幕展示两种命令,一种是四条命令画出正方形,一种是一条命令画出正方形,请同学们观察,发现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第一种是上节课学习的画正方形的命令,第二种没见过。 这时教师提出第二种也可以画出正方形,并进行演示,继而进行引导提问“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同学们是否愿意来学习神奇的命令?” ——引入新课——画正多边形。 (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学习REPEAT命令 教师先介绍有关REPEAT命令的知识:对于需要多次重复执行的命令,不必像上面那样反复输入,可用重复命令来完成。重复命令来完成。重复命令也叫REPEAT命令,命令的格式是: REPEAT 重复次数[命令组] 中括号里的命令组是需要重复执行的一些命令。例如,执行命令REPEAT 4[FD 60 RT 90]就可以重复执行4次FD 60和RT 90命令,从而画出一个正方形。 教师可以进行生活化的类比,就比如体育课上我们先先前走两米,然后右转90度,重复四次,在别的同学眼里我们就是走了一个正方形并且回到了原点。 请学生进行命令编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可能出现命令报错的情况,这时教师对全体同学进行提示:输入REPEAT命令时,命令名REPEAT与重复次数之间必须有一个空格。重复次数与中括号之间可以没有空格。 学生完成操作后,教师进行鼓励,并且让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用重复命令画一个长方形。CS REPEAT 2[FD 80 LT 90 FD 120 LT 90] 在用重复命令写一个“米”字。DRAW REPEAT 8[FD 80 BK 80 LT 45] 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根据命令能够完成作品,教师进行鼓励。 (三)巩固提高 任务二:画正多边形 教师进行引导提问:我们刚才画了正方形和长方形,他们有什么区别么?我听到有同学说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对,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准确。每条边都相等,每个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正方形也叫正四边形。用重复指令画正多边形非常简单。 教师演示正三角形的画法。 CS HT REPEAT 3[FD 100 RT 120] 然后进行分析:小海龟从中心点向前走100步画出第一条边,转向后再画下一条边。需要转多少度才能恰好对准方向呢?这就需要计算转向时的角度。 我们知道,小海龟原地转一圈是360度。要画三角形,小海龟要转三次,每次转360÷3=120度。 因此执行刚才的指令就可以画出边长为100步的正三角形。 学生进行操作。对于完成最快的组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对于其他完成的同学进行鼓励。并进行总结: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用REPATE命令画正三角形时,重复次数3是正三角形的边数。小海龟每次前进的步数100,是正三角形的边长。小海龟每次转动的角度数120,是360除以重复次数3所得的商。 (四)小结作业 1.老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一起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预习画正五、六、七、十边形的画法,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画正多边形 一、REPEAT命令 二、画正多边形 ? 三、答辩题目及解析 1.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2.你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导入方式?” 相关考题
考题 在AutoCAD中绘制正多边形,下列方式错误的是()。A.内接正多边形B.外切正多边形C.确定边长方式D.确定圆心、正多边形点的方式

考题 在AutoCAD绘制POLYGON正多边形时。下列()方式是错误的。A.内接正多边形B.外切正多边形C.确定边长方式D.确定圆心、正多边形点的方式

考题 简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

考题 小学信息技术《建立文件夹》

考题 小学信息技术《访问网站》

考题 正多边形命令可以画五边形。

考题 在能力提升工程中,明确提出建立科学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该体系包括哪些内容()?A、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B、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课程标准C、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D、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施指南

考题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设置的课程不包括?()A、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B、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C、应用信息技术支持专业发展D、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综合素质

考题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设置的课程包括哪几个系列()?A、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B、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C、应用信息技术支持专业发展D、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综合素质

考题 在AutoCAD绘制POLYGON正多边形时。下列()方式是错误的。A、内接正多边形B、外切正多边形C、确定边长方式D、确定圆心、正多边形点的方式

考题 使用“外切于圆”方式画正多边形时,所输入的半径是()。A、外切圆半径B、内切圆半径C、外接圆半径D、内接圆半径

考题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管理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考题 用矩形和正多边形命令绘制的矩形和正多边形都是一个单独的对象。

考题 正多边形(POLYGON)命令可绘边数在3-1024之间的任意边数的正多边形。

考题 简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考题 简答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考题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是()?A、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B、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C、 应用信息技术支持专业发展D、 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综合素质

考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是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回答“哪些课程、什么样的课程有助于帮助教师获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问题。

考题 简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

考题 如何理解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中学之间的衔接关系?

考题 在能力提升工程中,明确提出建立科学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这个能力标准体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内容?()A、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B、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C、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施指南D、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

考题 问答题简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考题 单选题使用“外切于圆”方式画正多边形时,所输入的半径是()。A 外切圆半径B 内切圆半径C 外接圆半径D 内接圆半径

考题 多选题在能力提升工程中,明确提出建立科学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该体系包括哪些内容()?A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B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课程标准C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D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施指南

考题 单选题不属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两个标准和一个指南的是()?A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B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C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D 学习能力

考题 问答题简答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考题 判断题1999年末,教育部宣布我国中小学从2001年9月份开始逐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并公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A 对B 错

考题 问答题简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