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一个建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群桩基础,桩径d=0.8m,桩间距sax=say= 2.5m,由于建筑场地浸水,黄土地基发生湿陷,桩四周出现负摩阻力,若已知中性点以上桩的平均负摩阻力标准值,
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加权平均有效重度。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的规定,该桩基的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ηn应取( )。
![](https://assets.51tk.com/images/4dd1c7a6ba39876b_img/59ef49fde218953e.gif)
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加权平均有效重度。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的规定,该桩基的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ηn应取( )。
A.2.07
B.1.53
C.1.00
D.0.83
B.1.53
C.1.00
D.0.83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5.2.16.2条。
更多 “一个建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群桩基础,桩径d=0.8m,桩间距sax=say= 2.5m,由于建筑场地浸水,黄土地基发生湿陷,桩四周出现负摩阻力,若已知中性点以上桩的平均负摩阻力标准值, 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加权平均有效重度。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的规定,该桩基的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ηn应取( )。A.2.07 B.1.53 C.1.00 D.0.83” 相关考题
考题
需要考虑桩侧负摩阻力的情况包括()。
A、在软土地区,大范围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桩侧土层沉降B、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C、地面大面积堆载D、桩穿越自重湿陷性黄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E、冻土地区,由于温度升高而引起桩侧土的缺陷。
考题
负摩阻力的存在对桩基础是极为不利的,对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宜按下列原则设计,其中不正确的叙述是()A. 对于填土建筑场地,先填土并保证填土的密实度,待填土地面沉降基本稳定后成桩B. 对于地面大面积堆载的建筑物,采取预压等处理措施,减少堆载引起的地面沉降C. 对位于中性点以下的桩身进行处理,以减少负摩阻力D. 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取强夯、挤密土桩等先行处理,消除上部或全部土层的自重湿陷性
考题
一个建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群桩基础,桩径d=0.8m,桩间距sax =say=2.5m,由于建筑场地浸水,黄土地基发生湿陷,桩四周出现负摩阻力,若已知中性点以上桩的平均负摩阻力标准值qns =12kN/m2,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加权平均有效重度ym=12kN/m3。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规定,该桩基的负摩阻力桩群效应系数ηn应取( )。
A. 2.07 B. 1.53 C. 1.00 D. 0.83
考题
对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下列设计原则正确的是( )。
A.对于填土场地应先成桩,后填土
B.对大面积堆载场地,应采取预压措施
C.对中性点以上的桩身进行处理,力求减少摩擦力
D.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加大桩长,使桩端置于非湿陷性土层内
考题
下列关于采用桩基础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桩基础应穿透湿陷性黄土层
B.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桩底端应支承在可靠的持力层中
C.对自重湿陷性黄土,桩底端应支承在压缩性较低的非湿陷性土层中
D.单桩允许承载力,宜按现场浸水静载荷试验并结合地区建筑经验确定
考题
对于可能产生负摩阻力的拟建场地,桩基设计、施工时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桩侧负摩阻力?
(A)对于湿陷性黄土场地,桩基施工前,采用强夯法消除上部或全部土层的自重湿陷性
(B)对于填土场地,先成桩后填土
(C)施工完成后,在地面大面积堆载
(D)对预制桩中性点以上的桩身进行涂层润滑处理
考题
某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混凝土灌注桩径为800mm,桩长为34m,通过浸水载荷试验和应力测试得到桩费轴力在极限荷载下(2800kN)的数据及曲线图如下,此时桩侧平均负摩阻力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考题
某黄土场地,地面以下8m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其下为非湿陷性黄土层。建筑物采用筏板基础,底面积为18m×45m,基础埋深3.00m,采用灰土挤密桩法消除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灰土桩直径φ400mm,桩间距1.00,等边三角形布置。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规定,处理该场地的灰土桩数量(根)为下列哪项?( )A.936
B.1245
C.1328
D.1592
考题
关于桩基负摩阻力,下述( )不正确A、负摩阻力是一种下拉荷载B、桩端相对较硬时,中性点的位置距桩端的距离较远C、群桩中基桩受到的负摩阻力一般小于单桩的负摩阻力D、负摩阻力一般不大于正摩阻力
考题
对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下述设计原则中()不正确。()A、对于填土场地应先填土、后成桩B、对大面积堆载场地,应采取预压措施C、对中性点以上的桩身进行处理,力求减少摩擦力D、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加大桩长,使桩端置于非湿陷性土层内
考题
下列关于桩侧负摩阻力和中性点的论述中,哪一选项的说法是合理的?()A、负摩阻力使桩基沉降量减小B、对于小桩距群桩,群桩效应使基桩上的负摩阻力大于单桩负摩阻力C、一般情况下,对端承桩基,可认为中性点以上的桩侧阻力近似为零D、中性点处的桩身轴力最大
考题
在下列何种情况下,桩基设计不用考虑桩侧负摩阻力?()A、桩穿越较厚欠固结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B、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地面将有大面积长期堆载C、基坑施工临时降水,桩周为饱和软黏土D、桩穿越自重湿陷性黄土进入较硬土层
考题
负摩阻力的存在对桩基础是极为不利的,对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宜按下列原则设计,其中不正确的叙述是()A、对于填土建筑场地,先填土并保证填土的密实度,待填土地面沉降基本稳定后成桩B、对于地面大面积堆载的建筑物,采取预压等处理措施,减少堆载引起的地面沉降C、对位于中性点以下的桩身进行处理,以减少负摩阻力D、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取强夯、挤密土桩等先行处理,消除上部或全部土层的自重湿陷性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桩侧负摩阻力和中性点的论述中,哪一选项的说法是合理的?()A
负摩阻力使桩基沉降量减小B
对于小桩距群桩,群桩效应使基桩上的负摩阻力大于单桩负摩阻力C
一般情况下,对端承桩基,可认为中性点以上的桩侧阻力近似为零D
中性点处的桩身轴力最大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桩侧负摩阻力和中性点的论述中,合理的说法是( )。[2007年真题]A
负摩阻力使桩基沉降量减小B
对于小桩距群桩,群桩效应使基桩上的负摩阻力大于单桩负摩阻力C
一般情况下,对端承桩基,可将中性点以上的桩侧阻力近似为零D
中性点处的桩身轴力最大
考题
单选题对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下述设计原则中()不正确。()A
对于填土场地应先填土、后成桩B
对大面积堆载场地,应采取预压措施C
对中性点以上的桩身进行处理,力求减少摩擦力D
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加大桩长,使桩端置于非湿陷性土层内
考题
单选题对于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宜按下列原则设计,其中()不正确。()A
对于填土建筑场地,先填土并保证填土的密实度,待填土地面沉降基本稳定后成桩B
对于地面大面积堆载的建筑物,采取预压等处理措施,减少堆载引起的地面沉降C
对位于中性点以下的桩身进行处理,以减少负摩阻力D
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强夯、挤密土桩等先行处理,消除上部或全部土层的自重湿陷性
考题
多选题对于可能产生负摩阻力的拟建场地,桩基设计、施工时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桩侧负摩阻力?( )[2012年真题]A对于湿陷性黄土场地,桩基施工前,采用强夯法消除上部或全部土层的自重湿陷性B对于填土场地,先成桩后填土C施工完成后,在地面大面积堆载D对预制桩中性点以上的桩身进行涂层润滑处理
考题
单选题设计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时,下述()不正确。()A
桩基应穿透湿陷性土层支承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B
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中,宜采用混凝土预制桩C
对非自重湿陷性场地上乙级桩基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宜以浸水载荷试验为主要依据D
计算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时,应适当考虑负摩阻力影响
考题
多选题对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下列设计原则正确的是( )。A对于填土场地应先成桩,后填土B对大面积堆载场地,应采取预压措施C对中性点以上的桩身进行处理,力求减少摩擦力D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加大桩长,使桩端置于非湿陷性土层内
考题
多选题对于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宜按下列原则进行设计,其中正确的有( )。A对位于中性点以下的桩身进行处理,以减少负摩阻力B对于地表面大面积堆载的建筑物,采取预压等处理措施,减少堆载引起的地面下降C对于填土建筑场地,先填土,并保证填土的密实度,待填土地面沉降基本稳定后成桩D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强夯、挤密土桩等先行处理,以消除上部或全部土层的自重湿陷性
考题
单选题对于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宜按下列原则设计,其中( )足不止确的。A
对位于中性点以下的桩身进行处理,以减小负摩阻力B
对于地面大面积堆载的建筑物,采取预压等处理措施,减小堆载引起的地面沉降C
对于填土建筑物场地,先填土并保证填土的密实度,待填土地面沉降基本稳定后成桩D
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强夯、挤密土桩等先行处理,消除上部或全部土层的自重湿陷性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