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1906年,清政府“预备立宪”谕旨颁布后,各地纷纷建立立宪团体。()在东京组织政闻社,鼓吹君主立宪,主张设立议会。

  • A、梁启超
  • B、康有为
  • C、杨度
  • D、唐才常

参考答案

更多 “1906年,清政府“预备立宪”谕旨颁布后,各地纷纷建立立宪团体。()在东京组织政闻社,鼓吹君主立宪,主张设立议会。A、梁启超B、康有为C、杨度D、唐才常” 相关考题
考题 简述康有为关于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考题 清朝末年,全国规模最大、阵营最整齐、力量最雄厚的立宪派团体是()。 A.宪政讲习会B.预备立宪公会C.政闻社D.强学会

考题 在《盛世危言》中表达了希望清政府立宪法、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思想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郑观应D、谭嗣同

考题 标志着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破产记录的立宪活动是( )。A.颁布《钦定宪法大纲》B.制定《暂行章程》C.设立谘议局和资政院D.公布《十九信条》

考题 洪仁玕、康有为、孙中山思想的相同点是()。A.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主张君主立宪C.主张推翻清政府D.主张建立共和政体

考题 中国同盟会得以成立的条件有()。A.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B.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破产C.革命形势有了重大变化D.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考题 1907年10月,梁启超在日本发起成立的立宪团体是( )。A.国民宪政会 B.宪政筹备会 C.爱国社 D.政闻社

考题 标志着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破产记录的立宪活动是(  )。 A.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B.设立宪政编查馆 C.设立谘议局和资政院 D.公布《十九信条》

考题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它得以成立的条件不包括(  ) A.革命形势有了重大发展 B.清政府“预备立宪”破产 C.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D.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考题 清政府颁布(),宣示预备立宪。A、《仿行立宪上谕》B、《十九信条》C、《钦定宪法大纲》D、《变法上谕》

考题 梁启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逃往加拿大,成立了中国维新会,主张君主立宪。

考题 康有为认为,革命派的力量和清政府的作为是有明显关系的,清政府刚宣布预备立宪,革命派的力量就迅速高涨。

考题 从1905年9月1日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起,标志着清末预备立宪的正式启动。这份诏书在中国维新立宪人士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一时期民间的立宪机构包括康有为、梁启超在国外的“国民宪政会”、“政闻社”,以及国内的()等组织。A、浙江预备立宪公会B、湖北宪政筹备会C、湖南宪政公会D、广东自治会

考题 清朝末年,全国规模最大、阵营最整齐、力量最雄厚的立宪派团体是()。A、宪政讲习会B、预备立宪公会C、政闻社D、强学会

考题 “资政院”是清政府在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设立的地方“咨询机关”。

考题 洪仁玕、康有为、孙中山思想的相同点是()。A、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主张君主立宪C、主张推翻清政府D、主张建立共和政体

考题 慈禧太后于1905年9月1日,颁布实施“预备立宪”的诏书,标志着清末预备立宪的正式启动。这份诏书在中国维新立宪人士中间引起了很大反响。远在国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立即修改其策略,将“保皇会”改为(),准备回国参与清廷预备立宪的工作。A、宪政公会B、自治会C、宪政筹备会D、国民宪政会

考题 我国率先提出以西方议会为议政方式的君主立宪政体设想的是()。A、郑观应B、康有为C、黄遵宪D、梁启超

考题 中国同盟会得以成立的条件有()。A、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B、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破产C、革命形势有了重大变化D、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考题 ()是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清政府设立的中央咨询机关,于1901年设立。

考题 单选题1906年,清政府“预备立宪”谕旨颁布后,各地纷纷建立立宪团体。()在东京组织政闻社,鼓吹君主立宪,主张设立议会。A 梁启超B 康有为C 杨度D 唐才常

考题 单选题清政府颁布(),宣示预备立宪。A 《仿行立宪上谕》B 《十九信条》C 《钦定宪法大纲》D 《变法上谕》

考题 填空题()是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清政府设立的中央咨询机关,于1910年设立。

考题 判断题梁启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逃往加拿大,成立了中国维新会,主张君主立宪。A 对B 错

考题 问答题简述康有为关于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考题 单选题我国率先提出以西方议会为议政方式的君主立宪政体设想的是()。A 郑观应B 康有为C 黄遵宪D 梁启超

考题 单选题慈禧太后于1905年9月1日,颁布实施“预备立宪”的诏书,标志着清末预备立宪的正式启动。这份诏书在中国维新立宪人士中间引起了很大反响。远在国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立即修改其策略,将“保皇会”改为(),准备回国参与清廷预备立宪的工作。A 宪政公会B 自治会C 宪政筹备会D 国民宪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