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20世纪30年代,两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 A、农业集体化道路
  •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 C、社会主义制度
  •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参考答案

更多 “20世纪30年代,两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A、农业集体化道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相关考题
考题 马克垚在其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认为:(1924年后)苏联政府制定的工业化路线,不同于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化经验。这是因为苏联工业化()A.优先发展农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C.优先发展国防工业D.优先发展重工业

考题 20世纪30年代,两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A.农业集体化道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考题 下列选项中,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国家的先后顺序是(  )。A.苏联、中国、美国 B.美国、苏联、中国 C.苏联、美国、中国 D.中国、苏联、美国

考题 下列有关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它规定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B.它规定苏联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 D.它标志着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形成

考题 下列国家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先后顺序是()A、苏联、印度、美国、日本B、印度、苏联、美国、日本C、苏联、印度、日本、美国D、苏联、日本、美国、印度

考题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党内和国内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遇到严峻的挑战。我党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性,在对待苏联经验的态度问题上,开始由“以俄为师”转为“以苏为鉴”,这种转变的目的是()A、抛弃苏联经验,走自己的路B、更好地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避免“苏联模式”中的问题,少走弯路C、指导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题 从修辞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据资料载,二战结束后,苏联代表团访问美国,美国很想趁机了解苏联的核实力。美国的一个记者在采访苏联代表团团长莫洛插夫时问:“贵国有多少原子弹?”莫洛托夫沉着脸回答:“足够!”

考题 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自留地占全国耕地的4%,但其产量却占苏联农产品总量的25%。这说明当时()。A、农业集体化已不适应苏联农业发展B、个体农业是苏联农业产量的支柱C、苏联政府仍然在片面发展重工业D、苏联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不断恶化

考题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知识界掀起一股苏联热,处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甚至有人要求“向俄国人学习”。这反映了()。A、苏联计划经济成效显著影响巨大B、西方急需苏联援助摆脱经济危机C、西方主张学习苏联计划经济模式D、苏联打败德国影响美苏外交关系

考题 简述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考题 苏联计划经济的特征是()A、价格革命B、指令性的计划经济C、以行政手段作为经济管理的主要方式D、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

考题 苏联国家工业化的基本方针是()A、优先发展服务业B、优先发展商业C、优先发展重工业D、优先发展农业

考题 马克垚在其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认为:(1924年后)苏联政府制定的工业化路线,不同于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化经验。这是因为苏联工业化()A、优先发展农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C、优先发展国防工业D、优先发展重工业

考题 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有()。A、工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单一的按劳分配原则B、高度计划化的经济运行模式C、以行政手段为主,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模式D、长期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材料二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么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材料三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材料四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1)根据材料一回答,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4)材料四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这种取经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这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考题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B、冷战格局的形成C、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D、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考题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曾对某事件发表评论时说:“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但赫鲁晓夫的退让却毁灭了我们的精神。”他所评论的是()A、苏联成立“华约”组织B、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处于下风C、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D、苏联从古巴撤走战略导弹

考题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的这段话主要说明()A、新经济政策的成就B、苏联经济体制的影响C、罗斯福新政的特点D、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

考题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标志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确立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立C、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D、1936年通过的苏联新宪法

考题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东欧地区得以推广的重要原因是()A、二战后东欧实际成了苏联的势力范围B、东欧各国具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条件C、苏联体制完全符合东欧各国的国情D、东欧各国资产阶级力量被根除

考题 单选题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A 马歇尔计划的出台B 冷战格局的形成C 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D 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考题 单选题下列国家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先后顺序是()A 苏联、印度、美国、日本B 印度、苏联、美国、日本C 苏联、印度、日本、美国D 苏联、日本、美国、印度

考题 问答题从修辞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据资料载,二战结束后,苏联代表团访问美国,美国很想趁机了解苏联的核实力。美国的一个记者在采访苏联代表团团长莫洛插夫时问:“贵国有多少原子弹?”莫洛托夫沉着脸回答:“足够!”

考题 单选题“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的这段话主要说明()A 新经济政策的成就B 苏联经济体制的影响C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D 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

考题 单选题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标志是()A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确立B 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立C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D 1936年通过的苏联新宪法

考题 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材料二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么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材料三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材料四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1)根据材料一回答,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4)材料四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这种取经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这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考题 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自留地占全国耕地的4%,但其产量却占苏联农产品总量的25%。这说明当时()。A 农业集体化已不适应苏联农业发展B 个体农业是苏联农业产量的支柱C 苏联政府仍然在片面发展重工业D 苏联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不断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