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一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1)东欧剧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2)试从多角度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问题: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考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问题:治疗鼻塞流涕,应选用( )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某师范生在模拟教学中讲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内容时制作的一幅课件:
问题:
(1)该课件的内容存在哪些问题(6分)
(2)课件制作中设计示意图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
考题
下列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
A.产生待回答的问题 B.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C.浏览阅读材料 D.设置学习目标
E.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考题
案例十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
关于该求助者的测验结果,正确的说法包括()。多选
A. 无症状夸大或诈病倾向
B. 370题以后的回答无效
C. 从ICH看该测试结果有效
D. 有50道题回答矛盾或无法回答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
H A MA 量表的因子数量为( )。单选A. 2
B. 3
C. 5
D. 7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
关于该求助者的测验结果,正确的说法包括( 多选A. 无症状夸大或诈病倾向
B. 370题以后的回答无效
C. 从ICH看该测试结果有效
D. 有50道题回答矛盾或无法回答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李老师关于“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的教学过程设计.
?
问题: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12分)
(2)分析此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8分)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该学生回答得不完整。这时,老师让学生站在那里,老师又找另一个学生回答,可是第二个学生还没有回答完整(即还没有答出老师头脑中预设的问题答案),第二个学生也被冷落在那里,老师又挑第三个学生继续回答这个问题……
材料二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老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
的部分书写在黑板上,确定他回答不上其他问题时,请该学生坐下,然后再找其他学生回答相关问题.直到老师认为回答正确了。
材料三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老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写在黑板上,然后给他一定的时间,给他一定的提示,鼓励他大胆地想,争取把问题回答全面。如果实在回答不全,就鼓励他请一个同学帮助,等到完成这个问题以后,再请第一个同学叙述一遍。
材料四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各小组讨论,形成“答案”,之后,一个小组汇报答案(老师边听边记录在黑板上),其他小组予以补充,并请另外的同学解释说明答案的形成原因。教师最后总结。
问题:
(1)激励性策略是课堂学习评价的基本策略之一,其目的是激发与鼓励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据此请分析评价上述课堂学习过程。(10分)
(2)根据材料总结如何正确运用激励性策略以达到更好的课程学习效果。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请补充表中I、Ⅱ两部分“评价指标”内容。
(2)结合上表,说明思想品德课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根据流程图,指出捕捉与利用学生资源要经历哪几个环节?
(2)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什么要捕捉与利用学生资源?
考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录片段:
问题:结合该市发展的实际,谈谈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0分)
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问题:联系实际谈谈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意义。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李业惠《飞机发展历程》整理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飞机的发展历程。(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飞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6分)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一摘自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材料三
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了土地,好像解下了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
——摘自《赣西刘士奇报告》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回答,红军在反第一次“大围剿”时,用的是什么战略战术?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在1931年毛泽东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其解决有什么积极意义?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三有什么必然联系?为什么?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古学家在6000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上发现了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历朝历代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
材料二相传我国在夏商时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有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下来。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考题
下列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产生待回答的问题B、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C、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考题
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A、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B、变化阅读的速度C、容忍模糊D、猜测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谚语
材料二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下图)
材料五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材料五反映出南宋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特点?这一特点与材料一、二、四所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谚语
材料二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下图)
材料五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考题
一个赔付率超赔合同规定,赔付率超过75%以后的50%,由接受公司负责,并规定120万元为赔付限额。分出公司的净保费收入为200万元,已发生赔款为160万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分出公司的赔付率为()。A、50%B、65%C、80%D、85%
考题
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谚语
材料二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下图)
材料五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