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患者,男,16岁,右小腿肿痛,流脓反复发作一年,时有小碎骨片排出,体检:右小腿皮肤凹凸不平,色素沉集,小腿中段前内侧有3个窦道疤,X片示小腿中段有15cm长度增粗,其中间有长10cm、粗2cm的死骨,外侧有明显的新生骨出现,而内侧无明显反应骨,行石膏外固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死骨完全排除
- B、预防急性发作
- C、预防病理性骨折
- D、促进软组织愈合
- E、预防癌变
参考答案
更多 “患者,男,16岁,右小腿肿痛,流脓反复发作一年,时有小碎骨片排出,体检:右小腿皮肤凹凸不平,色素沉集,小腿中段前内侧有3个窦道疤,X片示小腿中段有15cm长度增粗,其中间有长10cm、粗2cm的死骨,外侧有明显的新生骨出现,而内侧无明显反应骨,行石膏外固定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死骨完全排除B、预防急性发作C、预防病理性骨折D、促进软组织愈合E、预防癌变” 相关考题
考题
男性,21岁,右小腿中下1/3窦道,有时从窦道掉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热,伤口红肿,流脓。X线显示右胫骨中下1/3处增粗,有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死骨摘除术B、换药观察C、切开引流D、刮除、植骨E、穿刺抽脓
考题
患者男,21岁。右小腿中下1/3窦道,有时从窦道掉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烧,伤口红肿,流脓。X线显示右胫骨中下1/3处增粗,有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死骨摘除术B、换药观察C、切开引流D、刮除、植骨E、穿刺抽脓
考题
女,25岁。右小腿窦道反复流脓5年,近10天再次出现局部发热、红肿、疼痛,窦道口流出脓液增多。X线片示右胫骨中段死骨形成,周围有新生骨,目前的最佳治疗是A、局部应用抗生素B、消除病灶,消灭死腔C、肢体制动,抗生素治疗D、闭合伤口,放置引流E、穿刺抽液,药物注入
考题
男,28岁。左侧小腿上段皮肤窦道反复流脓,排出碎骨块3年。近2日发热,局部红肿、剧痛、有波动感。X线检查示左胫骨上端增粗,见死骨,周围有新生骨,无包壳形成。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给予A、病灶刮除、植骨B、死骨摘除术C、切开引流D、穿刺抽脓E、抗结核药物
考题
男,28岁。左侧小腿上段皮肤窦道反复流脓,排除碎骨块3年。近2日发热,局部红肿、剧痛、有波动感。X线检查示左胫骨上端增粗,见死骨,周围有新生骨,无包壳形成。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给予()A、病灶刮除、植骨B、死骨摘除术C、切开引流D、穿刺抽脓E、抗结核药物
考题
患者,男性,21岁。右小腿中下1/3突延,有时从窦道掉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烧,伤口红肿,流脓。X线显示右胫骨中下1/3处增粗,有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死骨摘除术B.换药观察C.切开引流D.刮除、植骨E.穿刺抽脓
考题
女性,38岁,左小腿上段窦道反复流脓,有时排出碎骨块9年,近半月发热,窦道口封闭,周围红肿。x线片示胫骨上段增粗见死骨块,周围有新生骨。目前最佳治疗是A.穿刺抽脓,药物注入B.抗炎治疗C.病灶清除加植骨D.抗生素加局部切开引流E.死骨摘除术
考题
男,30岁,左小腿上段窦道,反复流脓,排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热,伤口红肿,流脓,X线片显示:左胫骨上段增粗,见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 ( )
A、死骨摘除术B、切开引流C、抗结核药物D、刮除,植骨E、穿刺抽脓
考题
男,18岁,右小腿中段伤口反复流脓,有时排出碎骨块7年。近2周高热,伤口流脓,周围红肿。X线片示胫骨上段增粗,可见死骨块,周围有新生骨,目前最佳治疗是A.死骨摘除术B.病灶清除+肌瓣填塞术C.病灶清除+植骨D.抗炎治疗E.穿刺抽脓,药物注入
考题
患者男性,11岁,因“右小腿上端疮口窦道”来诊。患者右下肢酸痛,右小腿上端有一疮口窦道,常有稀薄脓液流出,淋漓不尽,时有小块死骨流出。查体:体温正常,身体消瘦,神疲乏力。X线片:骨干不规则增粗、增厚,密度增加,周围有新生骨包壳。髓腔变窄或消失,骨干内有大小不等、密度增高的死骨。 最可能的诊断为A、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B、 右膝软组织感染C、 右股骨远端恶性肿瘤D、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E、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F、 膝关节结核现阶段可选用的方剂有A、 仙方活命饮B、 黄连解毒汤C、 五味消毒饮D、 人参养荣汤E、 十全大补汤F、 八珍汤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是A、 有死骨形成B、 有骨无效腔C、 窦道流脓长期不愈D、 急性发作期E、 有大块死骨但包壳形成不充分F、 恶寒发热,体温升高
考题
男性.18岁.右小腿中段伤口反复流脓,有时排出碎骨块7年。近2周高热,伤口流脓,周围红肿。X线片示胫骨上段增粗,可见死骨块,周围有新生骨,目前最佳治疗是
A.死骨摘除术
B.杭感染治疗
C.病灶清除+植骨
D.病灶清除+肌瓣填塞术
E.穿刺抽脓,药物注入
考题
男,28岁。左侧小腿上段皮肤窦道反复流脓,排出碎骨块3年。近2日发热,局部红肿、剧痛、有波动感。X线检查示左胫骨上端增粗,见死骨,周围有新生骨,无包壳形成。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给予A.病灶刮除、植骨
B.死骨摘除术
C.切开引流
D.穿刺抽脓
E.抗结核药物
考题
患者男.21岁。右小腿中下1/3窦道,有时从窦道掉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烧,伤口红肿,流脓。X线显示右胫骨中下1/3处增粗,有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死骨摘除术
B.换药观察
C.切开引流
D.刮除、植骨
E.穿刺抽脓
考题
男性,21岁,右小腿中下1/3处有窦道,有时从窦道处流出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烧,伤口红肿,流脓。X线显示右胫骨中下1/3处增粗,有死骨,其周围一有新生骨,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死骨摘除术
B.换药观察
C.切开引流
D.刮除、植骨
E.穿刺抽脓
考题
男性,21岁,右小腿中下1/3处有窦道,有时从窦道处流出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烧。伤口红肿。流脓。X线显示右胫骨中下1/3处增粗。有死骨,其周围一有新生骨。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死骨摘除术
B:换药观察
C:切开引流
D:刮除、植骨
E:穿刺抽脓
考题
李先生,31岁,2年前因左小腿外伤性手术治疗,伤口愈合后又破溃、流脓,反复发作,伤口周围皮肤有色素沉着和湿疹样皮炎。病人目前有发热,局部流脓,并可见经破溃处排出的小碎骨片。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A、以骨皮质破坏为主B、以骨松质破坏为主C、呈反应性骨增生D、呈偏心性溶骨性破坏E、病灶内有死骨、死腔和窦道
考题
患者,女,38岁,左小腿上段窦道反复流脓,有时排出碎骨块9年,近半月发热,窦道周围红肿、流脓。X线片示胫骨上段增粗见死骨块,周围有新生骨,目前最佳治疗是()。A、穿刺抽脓,药物注入B、抗炎治疗C、病灶清除加植骨D、抗生素加局部切开引流E、死骨摘除术
考题
男性,30岁,左小腿上段有一窦道,反复流脓,排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热,伤口红肿流脓,X线片显示:左胫骨上段增粗,见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患者入院后诊断为慢性骨髓炎,X线检查示胫骨上端约2cm×2cm大小死骨,周围无明显包壳,经抗生素治疗3天后病情好转,进一步治疗,正确的是()A、碟形手术B、广泛切除周围部分正常骨质清除病灶,防止复发C、术后敞开伤口定期换药D、行病灶清除同时植骨E、继续抗生素治疗病情稳定后手术
考题
男性,30岁,左小腿上段有一窦道,反复流脓,排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热,伤口红肿流脓,X线片显示:左胫骨上段增粗,见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A、死骨摘除B、抗结核药物C、切开引流D、刮除植骨E、穿刺抽脓
考题
单选题李先生,31岁,2年前因左小腿外伤性手术治疗,伤口愈合后又破溃、流脓,反复发作,伤口周围皮肤有色素沉着和湿疹样皮炎。病人目前有发热,局部流脓,并可见经破溃处排出的小碎骨片。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A
以骨皮质破坏为主B
以骨松质破坏为主C
呈反应性骨增生D
呈偏心性溶骨性破坏E
病灶内有死骨、死腔和窦道
考题
单选题女性,38岁,左小腿上段窦道反复流脓,有时排出碎骨块9年,近半月发热,窦道周围红肿、流脓。X线片示胫骨上段增粗见死骨块,周围有新生骨,目前最佳治疗是( )。A
穿刺抽脓,药物注入B
抗炎治疗C
病灶清除加植骨D
抗生素加局部切开引流E
死骨摘除术
考题
单选题男性,21岁,右小腿中下1/3窦道,有时从窦道掉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热,伤口红肿,流脓。X线显示右胫骨中下1/3处增粗,有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
死骨摘除术B
换药观察C
切开引流D
刮除、植骨E
穿刺抽脓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