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某教师在一次阶段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学生。集气瓶中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采用燃烧法除去氧气而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时,最好采用的物质是()。A.铁B.红磷C.木炭D.硫黄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题目的正确答案是________,解题思路是________。(2)试分析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的原因。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问答题某教师在一次阶段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学生。集气瓶中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采用燃烧法除去氧气而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时,最好采用的物质是()。A.铁B.红磷C.木炭D.硫黄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题目的正确答案是________,解题思路是________。(2)试分析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的原因。” 相关考题
考题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统计了学生解题情况。
【试题】常温下,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Cl溶液和NH4HCO3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3晶体,过滤,所得滤液pH?
【测验结果】参加测验的学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表1: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的选项是什么?(3分)
(2)请分析和诊断各个选项解答错误的原因。(8分)
(3)根据上述学生答题情况统计,你认为讲评本题时,需要突出讲解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是什么?(4分)
考题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氧气的性质”的教学片段。
学生实验1:如图1所示,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老师提问1:仔细观察,木条是否能够复燃?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实验2:如图2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老师提问2:仔细观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加入澄清石灰水后,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木炭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
学生实验3:如图3所示,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加有少量水)。
老师提问3:仔细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问题:
(1)上述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2)该教学片段在选材上有什么意义?
(3)图1中的木条是否能复燃,说明了什么?图2中的实验有什么现象?此现象可推测出木炭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图3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
(4)教师在规划、设计和实施科学探究活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考题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本题正确的选项是什么?(4分)请分别对各选项进行解析。(6分)
(2)学生错选最多的选项是哪个?试分析学生错选的原因。(5分)
考题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____________。
(2)如果你要讲解本题,请写出你的正确解题思路。
(3)请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考题
一、考题回顾
题目:《空气的组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谜语导入
【提出问题】“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谜底是什么?
【学生回答】空气。
【提出问题】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回答】①空气中有氧气,我们人呼吸的就是空气中的氧气;
②空气中有二氧化碳,我们人呼出的就是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同学们都说空气中含有氧气,那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空气中是否含有氧气?含有多少?
环节二: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阅读实验2-1的实验步骤,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①集气瓶中为什么预先要加入少量水?②为什么反应前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③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④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为什么?
【学生回答】①预先要加入少量水是要防止热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②防止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后逸出,影响测定结果(使测定结果偏大);
③“立即伸入”是为了防止消耗集气瓶外的空气中的氧气,影响测定结果(使测定结果偏大);
④气体体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冷却至室温。
【教师补充】白磷燃烧消耗了的氧气的体积就等于水就进入到集气瓶内的体积。白磷要过量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部消耗完。
【学生实验】完成实验2-1,描述实验现象及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实验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1/5,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消耗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答辩题目】
1.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是如何进行的?
2.保证本节课实验的成功是探究氧气含量非常关键的一步,你会怎么做?
考题
材料:高三复习时,某教师通过如下试题考查学生的概念掌握情况。
问题:
(1)利用这道试题可以考查学生对哪些知识主题(如种子的萌发条件)的掌握情况?
(2)简要分析利用这道试题考查学生掌握相关概念情况的利与弊。
考题
使1.0体积的某气态烷烃和烯烃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0体积的二氧化碳和2.2体积的水蒸气(均在120℃、1.01×105Pa条件下测定),则混合气体中烷烃和烯烃的体积比为()A、2∶3B、1∶4C、4∶1D、3∶2
考题
问答题下面是一次讨论课的教学摘录。[任务驱动]出示任务:在做"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实验时,常常要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入少量水,试推测对不同物质来说,这样的目的各是什么?(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形成结论)[交流评价]教师巡视并选取四个典型结论,让各小组评价,教师点评。方案1:铁丝在氧气瓶中燃烧,要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入少量水,其目的是防止集气瓶破裂;方案2:硫在氧气瓶中燃烧,要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入少量水,其目的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方案3:磷在氧气瓶中燃烧,要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入少量水,其目的是吸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颗粒;方案4:木条在氧气瓶中燃烧,要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入少量水,其目的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巩固提高]略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化学原理,你认为哪个说法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2)请你对方案1的实验现象进行详细描述,并说出是不是可以用细沙代替少量水,为什么?(3)从评价类型看,上述教学摘录中采用的评价方式有哪些?
考题
单选题()是将试样包在无灰滤纸内,点燃后,立即放入充满()的燃烧瓶中,以()作催化剂,进行燃烧分解,()被预先装入瓶中的吸收液吸收。A
氧瓶燃烧法,铂丝,氧气,燃烧产物B
氧瓶燃烧法,氧气,铂丝,燃烧产物C
氧瓶燃烧法,燃烧产物,铂丝,氧气D
氧瓶燃烧法,铂丝,燃烧产物,氧气
考题
问答题某教师在一次单元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学生。【试题】下列对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冒出浓烈的白雾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题的正确答案是__________。(2)该题的解题思路是__________。(3)试分析哪些原因可能造成学生解题错误。
考题
单选题气割的“回火”系指气割操作中,混合气体喷出的速度()燃烧速度,而发生火焰在导管中向()方向倒流的危险现象。A
大于/乙炔发生器B
小于/乙炔发生器C
大于/氧气瓶D
小于/氧气瓶
考题
问答题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了下列试题,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下:【试题】已知:。某种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N2,HCl,CO,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溶液和灼热的CuO,气体体积无变化,但有红色物质生成,再通过NaOH溶液,气体体积明显减少;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CO和HCl,肯定无N2B.一定有N2和CO,可能有HClC.一定有CO和HCl,可能有ND.一定有N2和CO,肯定无HCl【考试结果】部分学生错选答案为A或C。试根据上述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正确答案为_______。(2)本题的解题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