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已知各种荷载(标准值):屋面恒载总重为1800kN,屋面活荷载总重150kN,屋面雪荷载总重100kN;每层楼层恒载总重为1600kN,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每层楼面活荷载为600kN;2~5层每层墙体总重为2100kN,女儿墙总重为4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试问,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时,集中于质点G1的墙体荷载按2100kN计算。
A
1680
B
1970
C
2150
D
2300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3条规定,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表5.1.3采用,故:
屋面质点处G5=1800+0.5×2100+0.5×100+400=3300kN,
楼层质点处G1=1600+2100+0.5×600=4000kN,G2=G3=G4=4000kN。
根据第5.2.1条及5.1.4条规定,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单质点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由G=∑Gi=4000×4+3300=19300kN,故Geq=0.85G=0.85×19300=16405kN。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对于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宜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即α1=αmax=0.12。因此,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ek=α1Geq=0.12×16405=1968.6kN。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3条规定,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表5.1.3采用,故:
屋面质点处G5=1800+0.5×2100+0.5×100+400=3300kN,
楼层质点处G1=1600+2100+0.5×600=4000kN,G2=G3=G4=4000kN。
根据第5.2.1条及5.1.4条规定,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单质点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由G=∑Gi=4000×4+3300=19300kN,故Geq=0.85G=0.85×19300=16405kN。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对于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宜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即α1=αmax=0.12。因此,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ek=α1Geq=0.12×16405=1968.6kN。
更多 “单选题已知各种荷载(标准值):屋面恒载总重为1800kN,屋面活荷载总重150kN,屋面雪荷载总重100kN;每层楼层恒载总重为1600kN,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每层楼面活荷载为600kN;2~5层每层墙体总重为2100kN,女儿墙总重为4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试问,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时,集中于质点G1的墙体荷载按2100kN计算。A 1680B 1970C 2150D 2300” 相关考题
考题
在进行单层厂房结构设计时,若屋面活荷载、雪荷载、积灰活载同时存在,则()同时考虑。
A、屋面活载与雪荷载,积灰荷载B、积灰荷载与屋面活载两者中的较大值和雪荷载C、屋面活载与雪荷载中的较大值和积灰荷载D、只考虑三者中的最大值
考题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地上11层,每层层高均为3.6m,房屋髙度为39.9m,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4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场地,丙类建筑。若各楼面恒载标准值均为12000kN,各楼层等效活载标准值均为1800kN,屋面层恒载标准值为16000kN,屋面活载标准值为1300kN,屋面雪载标准值为1000kN,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0.9s (已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影响)。试问,结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心Fev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接近?
A 22500
B 22700
C 25400
D 25700
考题
某五层砌体结构办公楼,计算简图如题图所示,各层计算高度均为3.3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假定,各种荷载标准值分别为:屋面恒载为2000kN,屋面活荷载160kN,屋面雪荷载120kN;每层楼层恒载为1800kN,每层楼面活荷载为660kN;2~5层每层墙体总重为2400kN,女儿墙总重为600kN。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试问,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集中于质点G1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按3250kN计算。
A. 2500
B. 2800
C. 3100
D. 3400
考题
计算屋面荷载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应同时考虑屋面均布活荷载和雪荷载
B.屋面均布活荷载不应与雪荷载同时考虑
C.屋面均布活荷载不应与雪荷载同时考虑,取其中较大者
D.屋面均布活荷载不应与雪荷载同时考虑,取其中较小者
考题
以下关于楼面均布活荷载的论述( )符合健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oA.住宅和教室的均布活荷载标准值相同
B.阳台的均布活荷载为2.OkN/㎡
C.各种楼梯的均布活荷载相同
D.屋面均布活荷载应与雪载同时考虑
考题
某五层砌体结构办公楼立面简图见图。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各层层高及计算高度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已知各种荷载(标准值):屋面恒载总重为1800kN,屋面活荷载总重150kN,屋面雪荷载总重100kN;每层楼层恒载总重为1600kN,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每层楼面活荷载为600kN;2~5层每层墙体总重为2100kN,女儿墙总重为4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试问,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时,集中于质点G1的墙体荷载按2100kN计算。A.1680
B.1970
C.2150
D.2300
考题
计算屋面荷载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应同时考虑屋面均布活荷载和雪荷载
B.屋面均布活荷载应与雪荷载同时考虑
C.屋面均布活荷载不应与雪荷载同时考虑,取其中较大者
D.屋面均布活荷载不应与雪荷载同时考虑,取其中较小者
考题
下列关于荷载组合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人的屋面均布活荷载,可不与雪荷载同时组合B、上人的屋面均布活荷载,可不与雪荷载和风荷载同时组合C、不上人的屋面均布活荷载,可不与雪荷载同时组合D、不上人的屋面均布活荷载,可不与雪荷载和风荷载同时组合
考题
计算不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时,应按以下哪种方法选取计算荷载?()A、应同时考虑屋面均布活荷载与雪荷载B、屋面均布活荷载不应与雪荷载同时考虑,随便选取任一荷载均可C、屋面均布活荷载不应与雪荷载同时考虑,取其较大者D、屋面均布活荷载不应与雪荷载同时考虑,取其中较小者
考题
根据《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在需考虑屋面积灰荷载时,屋面积灰应与()中的较大值一并考虑。A、均布雪荷载B、不上人屋面活荷载C、不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D、雪荷载E、屋顶花园活荷载F、非均布维修荷载
考题
在进行单层厂房结构设计时,若屋面活荷载、雪荷载、积灰活载同时存在,则()同时考虑。A、屋面活载与雪荷载,积灰荷载B、积灰荷载与屋面活载或雪荷载中较大值C、屋面活载与积灰荷载或雪荷载中较大值D、只考虑三者中的最大值
考题
单选题计算不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时,应按以下哪种方法选取计算荷载?()A
应同时考虑屋面均布活荷载与雪荷载B
屋面均布活荷载不应与雪荷载同时考虑,随便选取任一荷载均可C
屋面均布活荷载不应与雪荷载同时考虑,取其较大者D
屋面均布活荷载不应与雪荷载同时考虑,取其中较小者
考题
单选题某七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各层层高均为3.0m,内外墙厚度均为240mm,轴线居中。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各内纵墙上门洞均为1000mm×2100mm(宽×高),外墙上窗洞均为1800mm×1500mm(宽×高)。 已求得各种荷载(标准值):屋面板自重总重(含保温防水层)为1300kN,屋面活荷载总重130kN,屋面雪荷载总重100kN;每层墙体总重1900kN,女儿墙总重4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试问,其中质点G 7(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
2300B
2700C
2765D
3650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荷载组合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上人的屋面均布活荷载,可不与雪荷载同时组合B
上人的屋面均布活荷载,可不与雪荷载和风荷载同时组合C
不上人的屋面均布活荷载,可不与雪荷载同时组合D
不上人的屋面均布活荷载,可不与雪荷载和风荷载同时组合
考题
单选题某4层框架,各层恒载500kN,屋面活载50kN,屋面雪荷载30kN,各层楼面活载300kN,则该框架总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A
2980kNB
2465kNC
2450kND
2475kN
考题
填空题在单层厂房排架计算中,屋面活荷载(包括屋面均布活荷载、雪荷载、屋面积灰荷载)的取值为:()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