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骨密度值减少多少以上可确诊骨质疏松症()。
A

10%

B

20%

C

25%

D

37%

E

45%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骨密度值减少多少以上可确诊骨质疏松症()。A 10%B 20%C 25%D 37%E 45%” 相关考题
考题 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依靠骨密度测定。()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骨密度或骨矿含量测定是骨质疏松临床诊断及评估疾病程度的客观量化指标,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与人体骨量的多少有关。

考题 关于骨质疏松症叙述不正确的是A、氟化剂可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形成B、骨密度检查一般需半年以上才能发现动态变化C、骨密度的定量测定部位为桡骨和尺骨中近1/3交界处D、Ⅱ型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主要选用骨形成促进剂E、Ⅰ型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选用骨吸收的抑制剂

考题 按照WHO1994年提出的诊断标准,关于骨密度,不正确的是()。 A.正常范围为骨矿含量或骨密度较年轻人平均值低1个标准差以内B.低骨量是指骨矿含量或骨密度较年轻人平均值低1~2.5个标准差之间C.骨质疏松症是指骨矿含量或骨密度较年轻人平均值低3个标准差以上D.严重骨质疏松症是在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上,并有一个以上的脆性骨折E.骨质疏松症是指骨矿含量或骨密度较年轻人平均值低2.5个标准差以上

考题 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T值低于-2.5B、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Z值低于-2.5C、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T值低于-2.0D、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Z值低于-2.0E、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T值低于-2.0而高于-2.5

考题 患者女,70岁,四肢、脊柱骨痛1年余,活动受限,行走不便,骨密度检查T在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DEXA) 患者女,70岁,四肢、脊柱骨痛1年余,活动受限,行走不便,骨密度检查TB、身材缩短C、骨折D、脊柱变形E、腹胀在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DEXA)测定中,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T值为A、<-1.0 SDB、<-1.5 SDC、<-2.0 SDD、<-2.5 SDE、<-3.0 SD

考题 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包括( ) A、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B、确诊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T≤-2.5)C、骨量低下(骨密度:-2.5<T<-1.O)合并一项以上的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D、FRAX工具计算的髋部骨折概率≥3%或任何重要部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20%E、脆性骨折患者

考题 骨质疏松症确诊的金指标是A.临床症状B.骨密度测量C.骨X线检查D.血、尿钙、磷测定E.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测定

考题 低骨量人群是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我国50岁以上人群低骨率接近一半。低骨量人群庞大的主要原因是对骨质疏松症“普遍不了解”,50岁以上人群骨密度检测比例很低。如果提高50岁以上人群的骨密度检测率,该人群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就能有效降低。 以下最能指出上述论证缺陷的是:A.假设了骨密度检测是骨质疏松症的有效预防手段 B.暗含了大部分骨密度低的人并未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 C.忽视了饮食和锻炼对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影响 D.忽视了低骨量对不同个体的影响因人而异

考题 下列关于钙剂的临床治疗效果,叙述正确的是()A、维生素D3碳酸钙,能够有效提高骨折患者的前臂骨密度B、有效提高髋骨骨密度C、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措施D、以上都是

考题 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依靠骨密度测定。

考题 T值是与()比较,主要用于判断骨质疏松骨折风险。A、实测骨密度B、峰值骨密度C、同龄组骨密度D、以上都是

考题 患者女,70岁,四肢、脊柱骨痛1年余,活动受限,行走不便,骨密度检查T-2.8SD,既往有脊柱、髋部骨折史。在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DEXA)测定中,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T值为()A、<-1.0SDB、<-1.5SDC、<-2.0SDD、<-2.5SDE、<-3.0SD

考题 确诊骨质疏松症最主要的手段是()。A、X线平片B、CT扫描C、骨密度测定D、血磷、血钙检测E、骨髓穿刺

考题 骨密度值减少多少以上可确诊骨质疏松症()。A、10%B、20%C、25%D、37%E、45%

考题 钙的摄入量与骨密度呈正相关。每日摄钙少于多少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A、800mgB、1000mgC、1500mgD、600mgE、2000mg

考题 骨质疏松症的辅助检查包括()A、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检查B、X线检查C、定量CT、定量超声D、生化与免疫学检查E、以上都是

考题 老人范某,女性,68岁,慢性下腰痛7年,今晨洗漱时在卫生间不慎跌倒,跌倒后出现剧烈疼痛。家人将其送往医院,X线显示第四腰椎压缩性骨折。 下列哪项结果能确诊患有骨质疏松症A、骨密度(BMD)含量较同性别峰值减少10%B、骨矿物(BMC)含量较同性别峰值减少11%C、BMD含量较同性别峰值减少13%D、BMC含量较同性别峰值减少20%E、BMD或BMC较同性别减少25%以上

考题 [复合型非选择题]患者,女性,62岁,反复腰背痛2年,加重15天入院。患者48岁停经,几天前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示:骨密度较正常年轻人平均值降低的标准差数为2.70s。该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分型()A、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B、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C、Ⅲ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D、失用性骨质疏松症E、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考题 Z值是与()比较,是在人群中的排队,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有异常的骨丢失A、实测骨密度B、峰值骨密度C、同龄组骨密度D、以上都是

考题 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是骨密度测定()

考题 单选题钙的摄入量与骨密度呈正相关。每日摄钙少于多少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A 800mgB 1000mgC 1500mgD 600mgE 2000mg

考题 判断题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依靠骨密度测定。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确诊骨质疏松症最主要的手段是()。A X线平片B CT扫描C 骨密度测定D 血磷、血钙检测E 骨髓穿刺

考题 单选题T值是与比较,主要用于判断骨质疏松骨折风险()A 实测骨密度B 峰值骨密度C 同龄组骨密度D 以上都是

考题 单选题关于骨质疏松症叙述不正确的是()。A 氟化剂可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形成B 骨密度检查一般需半年以上才能发现动态变化C 骨密度的定量测定部位为桡骨和尺骨中近1/3交界处D Ⅱ型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主要选用骨形成促进剂E Ⅰ型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选用骨吸收的抑制剂

考题 单选题患者女,70岁,四肢、脊柱骨痛1年余,活动受限,行走不便,骨密度检查T-2.8SD,既往有脊柱、髋部骨折史。在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DEXA)测定中,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T值为()A <-1.0SDB <-1.5SDC <-2.0SDD <-2.5SDE <-3.0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