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确定群桩(桩数不小于4根)中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值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

对端承桩复合桩基,一般不考虑承台底土的作用效应

B

当承台底面以下为可液化土时,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ηc2=0

C

当距径比sa2/d>6时,不考虑承台效应,取ηc2=0

D

对采用后注浆灌注桩的承台,ηc2宜取低值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确定群桩(桩数不小于4根)中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值时,下述不正确的是()。A 对端承桩复合桩基,一般不考虑承台底土的作用效应B 当承台底面以下为可液化土时,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ηc2=0C 当距径比sa2/d6时,不考虑承台效应,取ηc2=0D 对采用后注浆灌注桩的承台,ηc2宜取低值” 相关考题
考题 对于端承桩或桩数不超过3根的非端承桩,计算基桩承载力时可不考虑群桩效应。()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按群桩设计的基桩,下列哪些应考虑群桩效应:( )A.高桩承台中的单桩垂直极限承载力 B.高桩码头中的排架基桩 C.高桩码头起重机下的双桩,其间距小于3倍桩径时 D.低桩承台中的单桩垂直极限承载力

考题 下列群桩承载力不等于各基桩相应单桩承载力之和是(  )。A.端承桩 B.桩数大于3根的摩擦桩 C.桩数小于3根的端承摩擦桩 D.桩数小于3根的摩擦端承桩

考题 群桩基础(不含水平力垂直于单排桩基纵向轴线和力矩较大的情况)的复合基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应考虑由(  )相互作用产生的群桩效应。A.中心桩 B.承台 C.桩群 D.土

考题 确定石灰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应注意( )。 A.初步设计时,石灰桩桩身抗压强度宜取350?500kPa B.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宜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05 ~ 1. 2倍 C.桩面积应按成孔直径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D.施工图设计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载荷试验确定

考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关于承受上拔力桩基的说法中,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正确() A.对于二级建筑桩基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桩上拔静载试验确定B.应同时验算群桩呈整体破坏和呈非整体破坏的基桩抗拔承载力 C.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与桩自重之和 D.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与群桩基础所包围的土的自重之和

考题 群桩基础,桩径d=0.6m,桩的换算埋深αh≥4.0,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Rh= 50kN (位移控制)沿水平荷载方向布桩排数n1= 3排,每排桩数n2= 4根,距径比sa/d = 3, 承台底位于地面上50mm,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群桩中复合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kN。 A. 45 B. 50 C. 55 D. 65

考题 群桩基础,桩径d = 0.6m,桩的换算埋深ah≥4.0,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Rh = 50kN(位移控制) 沿水平荷载方向布粧排数n1=3排,每排桩数n2 =4根,距径比Sa/d=3,承台底位于地面上50mm,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计算群桩中复合基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最接近()。 A. 45kN B. 50kN C. 55kN D. 65kN

考题 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规定中,下述()是不正确的。()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B、对有经验地区,可采用静力触探及标贯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C、当桩端嵌入完整及较完整的硬质岩石中时,可通过桩端岩石承载力特征值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D、初步设计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当地静载荷试验结果统计分析资料进行估算

考题 桩基设计确定桩数和布桩时,下述()是正确的。()A、采用传至承台底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B、相应抗力采用基桩或复合基桩承载力特征值C、采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D、A+B

考题 群桩竖向承载力等于各基桩相应单桩竖向承载力之和的是()A、端承桩B、桩数大于3根的摩擦桩C、桩数大于3根的端承摩擦桩D、桩数大于3根的摩擦端承桩

考题 确定石灰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下述()不正确。()A、初步设计时,石灰桩桩身抗压强度宜取350~500kPaB、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宜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05~1.2倍C、桩面积应按成孔直径的平均值进行计算D、施工图设计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值应通过载荷试验确定

考题 按群桩设计的基桩,下列哪些应考虑群桩效应:()A、高桩承台中的单桩垂直极限承载力B、高桩码头中的排架基桩C、高桩码头起重机下的双桩,其间距小于3倍桩径时D、低桩承台中的单桩垂直极限承载力

考题 通过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时,下述对检测数量的要求中()不正确。()A、工程桩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B、一般不应少于3根C、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D、当桩数特别多时可选测5根

考题 进行高压喷射注浆桩设计时,下述()不正确。()A、竖向承载旋喷桩复合地基宜在基础与桩顶之间设置褥垫层B、独立基础下的桩数一般不应少于4根C、计算变形值时,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应采用载荷试验确定D、当用于深基坑工程形成连续体时,相邻桩搭接不宜小于300mm

考题 关于群桩效应,下述()不正确。()A、群桩效应一般指受群桩影响承载力降低的现象B、常规桩距(3d~4D.小群桩(n≤9)时,黏性土中的群桩效应不明显C、黏性土中的大群桩(n≥9)群桩影响明显,群桩中单桩承载力减小,群桩沉降值增大D、对于砂土中的挤土群桩,群桩中基桩的承载力小于相应的单桩承载力

考题 单选题确定石灰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下述()不正确。()A 初步设计时,石灰桩桩身抗压强度宜取350~500kPaB 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宜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05~1.2倍C 桩面积应按成孔直径的平均值进行计算D 施工图设计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值应通过载荷试验确定

考题 单选题按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在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时,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单桩竖向承载力值应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B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采用静力触探及标准贯入试验参数确定C 初步设计时可按桩侧阻力、桩端承载力经验参数估算D 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时,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小于总桩数的2%,且不应少于3根

考题 单选题对于同一承台下的非端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A 当n≤3时,R基桩R单桩B 当n≤3时,R基桩=R单桩C 当n3时,R基桩R单桩D 当n3时,R基桩p

考题 多选题当考虑桩基承台分担荷载的作用时,按复合基桩计算竖向承载力的有(  )。A桩数为5根的非端承桩桩基B非挤土摩擦群桩C可能出现震陷、降水、沉桩过程产生高孔隙水压和土体隆起时D湿陷性黄土的群桩

考题 单选题按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规定,在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时,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单桩竖向承载力值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B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采用静力触探及标准贯入试验参数确定C 初步设计时可按桩侧阻力,桩端承载力经验参数估算D 采用现场静载实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时,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小于总桩数1%,且不应少于3根

考题 单选题桩基设计确定桩数和布桩时,下述()是正确的。()A 采用传至承台底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B 相应抗力采用基桩或复合基桩承载力特征值C 采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D A+B

考题 单选题确定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下述( )不合理。()A 施工设计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B 采用单桩载荷试验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应取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一半C 处理后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D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宜取0.75~0.95

考题 单选题对桩数不超过3根的端承桩和非端承桩,根据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A R=Quk/rs+Qpk/rpB R=Quk/rspC R=ηspQuk/rsp+ηCQCk/rCD R=ηsQsk/rs+ηpQpk/rp+ηCQCk/rC

考题 单选题群桩基础,桩径d=0.6m,桩的换算埋深ah≥4.0,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Rh=50kN(位移控制)沿水平荷载方向布桩排数n1=3排,每排桩数n2=4根,距径比Sa/d=3,承台底位于地面上50mm,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计算群桩中复合基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最接近()。A 45kNB 50kNC 55kND 65kN

考题 单选题群桩承载力不等于各基桩相应单桩承载力之和的条件是:()A 端承桩B 桩数大于3根的摩擦桩C 桩数小于3根的端承摩擦桩D 桩数小于3根的摩擦端承桩

考题 单选题初步设计中按规范推荐公式估算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时,下述()不正确。()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载荷试验确定B 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 当桩端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大于桩周土承载力特征值的平均值时,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1~0.4D 当桩端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小于桩周土承载力特征值平均值时,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