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GDP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为了追求政绩,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现象严重,为此我国出台了()
- A、绿色发展管理制度
- B、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 C、监察监测检举制度
- D、垂直管理制度
参考答案
更多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GDP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为了追求政绩,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现象严重,为此我国出台了()A、绿色发展管理制度B、产业准入负面清单C、监察监测检举制度D、垂直管理制度” 相关考题
考题
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于部政绩,这种做法意味着( )。A.GDP不再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B.GDP不能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C.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D.物质财富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
考题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由于过分强调发展经济,形成了“唯GDP论英雄”的错误政绩观。因而,为避免唯GDP的政绩观造成恶果,有必要彻底取消地方政府的GDP考核。
以下选项最能够指出上述论证缺陷的是:A.忽视了取消GDP考核的危害
B.忽视了唯GDP政绩观的积极作用
C.暗含了所有地方政府都形成了唯GDP的政绩观
D.默认了GDP考核是导致唯GDP政绩观的根本原因
考题
2001年,H市开始淡化官员政绩考核中的GDP指标考核。当年,GDP考核指标从占整个考核指标的10%调减
至8%,2002年减至4%,2003年只占2%。2003年12月16日,H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完善县区年度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取消了GDP直接指标的考核,调整后的考核指标如下:
一、财政总收入;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四、招商引资;五、外贸和外经工
作;六、工业经济;七、农业经济;八、第三产业;九、科技教育;十、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十二、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三、民主政治建设;十四、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党的建设;十六、社会稳定。
2004年3月23日,新华社以“干部政绩考核‘遭遇’变革”为题报道了H市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了GDP指标一事。当年3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以“考核不重‘GDP’干部转变政绩观”为题再次报道了此事。新考核标准提高了对财政总收入、群众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政府办事效率等内容的考核比重,取代了过去以GDP为中心的考核,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有分析人士认为,此迹象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开始对现行政绩考核制度进行反思。将GDP作为测定发展的唯一标准、衡量工作绩效的唯一尺度,这是一种单纯的()。A、效率导向B、价值导向C、公平导向D、权利导向
考题
2001年,H市开始淡化官员政绩考核中的GDP指标考核。当年,GDP考核指标从占整个考核指标的10%调减
至8%,2002年减至4%,2003年只占2%。2003年12月16日,H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完善县区年度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取消了GDP直接指标的考核,调整后的考核指标如下:
一、财政总收入;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四、招商引资;五、外贸和外经工
作;六、工业经济;七、农业经济;八、第三产业;九、科技教育;十、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十二、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三、民主政治建设;十四、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党的建设;十六、社会稳定。
2004年3月23日,新华社以“干部政绩考核‘遭遇’变革”为题报道了H市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了GDP指标一事。当年3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以“考核不重‘GDP’干部转变政绩观”为题再次报道了此事。新考核标准提高了对财政总收入、群众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政府办事效率等内容的考核比重,取代了过去以GDP为中心的考核,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有分析人士认为,此迹象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开始对现行政绩考核制度进行反思。以本案例为代表,对GDP指标地位的反思与争论意味着在日后的公共行政活动中()。A、要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路B、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C、将发展等同于增长D、效率高于一切
考题
2001年,H市开始淡化官员政绩考核中的GDP指标考核。当年,GDP考核指标从占整个考核指标的10%调减
至8%,2002年减至4%,2003年只占2%。2003年12月16日,H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完善县区年度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取消了GDP直接指标的考核,调整后的考核指标如下:
一、财政总收入;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四、招商引资;五、外贸和外经工
作;六、工业经济;七、农业经济;八、第三产业;九、科技教育;十、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十二、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三、民主政治建设;十四、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党的建设;十六、社会稳定。
2004年3月23日,新华社以“干部政绩考核‘遭遇’变革”为题报道了H市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了GDP指标一事。当年3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以“考核不重‘GDP’干部转变政绩观”为题再次报道了此事。新考核标准提高了对财政总收入、群众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政府办事效率等内容的考核比重,取代了过去以GDP为中心的考核,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有分析人士认为,此迹象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开始对现行政绩考核制度进行反思。功利主义的政绩观将GDP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而案例中有关地方政府则试图“将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起来”,这种对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认识就是一种()。A、科学发展观B、功利主义观念C、效果主义观念D、片面发展观
考题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政绩,把()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指标。A、倾听群众呼声、履行为民服务宗旨、维护群众利益B、能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C、各项政绩能否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D、GDP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考题
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的基本要求是()A、明确政绩就是领导者施政的积极成果B、把追求上级满意作为创造政绩的出发点C、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D、明确创造政绩的根本途径是求真务实E、坚持创造政绩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
考题
不再单纯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这意味着()A、GDP已不再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B、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C、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D、物质财富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
考题
下列不属于当前我国行政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是()。A、行政绩效指标的设定“重偏好、轻沟通”B、行政绩效考核“重形式、轻内容”C、行政绩效管理“重过程、轻评估”D、行政绩效目标的制定“重短期、轻长远”
考题
提升公务员的履职能力,除了“自律”意识还要靠“他律”机制,建立健全政绩考评机制,具体措施不包括()。A、增加考核次数B、建立综合性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克服征集测评中的泛经济化倾向C、确立以民为本的政绩考核指标D、政绩考核坚持客观、历史和公正
考题
单选题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GDP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为了追求政绩,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现象严重,为此我国出台了()A
绿色发展管理制度B
产业准入负面清单C
监察监测检举制度D
垂直管理制度
考题
多选题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的基本要求是()A明确政绩就是领导者施政的积极成果B把追求上级满意作为创造政绩的出发点C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D明确创造政绩的根本途径是求真务实E坚持创造政绩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
考题
单选题GDP与科学发展观
2001年,H市开始淡化官员政绩考核中的GDP指标考核。当年,GDP考核指标从占整个考核指标的10%调减至8%,2002年减至4%,2003年只占2%。2003年12月16日,H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完善县区年度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取消了GDP直接指标的考核,调整后的考核指标如下:一、财政总收入;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四、招商引资;五、外贸和外经工作;六、工业经济;七、农业经济;八、第三产业;九、科技教育;十、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十二、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三、民主政治建设;十四、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党的建设;十六、社会稳定。2004年3月23日,新华社以“干部政绩考核‘遭遇’变革”为题报道了H市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了GDP指标一事。当年3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以“考核不重‘GDP’干部转变政绩观”为题再次报道了此事。新考核标准提高了对财政总收入、群众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政府办事效率等内容的考核比重,取代了过去以GDP为中心的考核,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有分析人士认为,此迹象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开始对现行政绩考核制度进行反思。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将GDP作为测定发展的唯一标准、衡量工作绩效的唯一尺度,这是一种单纯的()。A
效率导向B
价值导向C
公平导向D
权利导向
考题
单选题长期以来对各级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内容不少,但实质上只有传统GDP才是惟一的硬指标。只要GDP上去了,政绩也就显现出来了。由此必将造成资源的过多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因此,传统GDP核算不但不是业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一种破坏。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
改革GDP核算势在必行B
传统GDP是反映环境破坏的指标C
生态保护应列为干部政绩考核内容D
传统GDP是干部考核的硬指标
考题
单选题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GDP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地方上马了大量的“形象工程”,低水平重复建设更是屡见不鲜,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严重。这种现象()。A
忽视了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B
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体现C
表明宏观调控具有缺陷D
依靠市场调节可以克服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