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在报告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敏感之前需进行诱导性β-內酰胺酶检测的是()

A.MIC≤0.12μg/ml或抑菌圈≥29mm

B.MIC≥0.12μg/ml且抑菌圈≥29mm

C.MIC≥0.12μg/ml或抑菌圈≤29mm

D.MIC≤0.12μg/ml且抑菌圈≥29mm


参考答案

更多 “ 在报告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敏感之前需进行诱导性β-內酰胺酶检测的是() A.MIC≤0.12μg/ml或抑菌圈≥29mmB.MIC≥0.12μg/ml且抑菌圈≥29mmC.MIC≥0.12μg/ml或抑菌圈≤29mmD.MIC≤0.12μg/ml且抑菌圈≥29mm ” 相关考题
考题 葡萄球菌属因携带mecA基因、产青霉素酶等机制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关于葡萄球菌属β-内酰胺酶试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青霉素MIC≤0.12 μg/ml 或抑菌环直径≥29 mm时需进行β-内酰胺酶试验B、刮取苯唑西林或头孢西丁纸片周围抑菌环边缘的生长物进行β-内酰胺酶试验C、β-内酰胺酶阳性葡萄球菌只对氨基、羧基和脲基青霉素耐药D、质控菌株为ATCC29213和ATCC25923E、菌落在M-H培养基或血琼脂培养基培养18~20 h关于检测MRS菌株的试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检测MRSA可采用琼脂稀释法、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而MRCNS(除路邓葡萄球菌外)只能采用纸片扩散法B、检测MRSA时的琼脂稀释法即采用含6 μg/ ml苯唑西林和4%氯化钠溶液的M-H琼脂,置于33~35 ℃培养16~18 hC、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MRSA时培养16~18 h,而检测MRCNS时则培养24 hD、检测MRS菌株时的培养温度均不能高于35 ℃E、检测MRSA时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是采用含4 μg/ml头孢西丁的CAMHB关于MRS菌株检测试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MRSA:≤21mm为mecA 阳性;≥22mm为mecA 阴性B、mecA 阳性菌株应报告对苯唑西林(非头孢西丁)耐药;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应被报告耐药或不报告C、mecA 阴性但苯唑西林MIC耐药MIC≥4 μg/ml菌株应报告苯唑西林耐药D、苯唑西林平板筛选法结果判读标准为:用反射光仔细检查>1个菌落或存在淡的膜状生长;>1个菌落说明苯唑西林耐药E、SCN(除路邓葡萄球菌外)假如培养18 h 后即表现耐药则可以报告为MRCNS

考题 下列关于葡萄球菌耐药性检测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药敏实验不能用纸片扩散法,必须用MIC方法检测B.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耐药通常采用“D形抑菌圈试验”进行检测C.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敏感并不能预测葡萄球菌属对所有β内酰胺类药物的敏感性D.头孢西丁仅为检测葡萄球对甲氧西林MRS的替代用药,不能直接报告头孢西丁为R或S

考题 下列关于诱导性β-内酰胺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诱导性β-内酰胺酶实验纸片边缘测定法通过边缘形状进行耐药结果判定,平滑边为“耐药”,齿状边为“敏感”B.诱导性β-内酰胺酶实验纸片法测定葡萄球菌耐药性结果需要观察1小时C.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的耐药性实验结果在MIC29时通过边缘形状判定结果D.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实验结果在MIC29时可用纸片法诱导试验检测报告β-内酰胺酶

考题 青霉素的优点是A.对革兰阴性菌敏感B.不易被酸破坏C.对β-内酰胺酶稳定 青霉素的优点是A.对革兰阴性菌敏感B.不易被酸破坏C.对β-内酰胺酶稳定D.不易过敏E.对敏感菌高效低毒

考题 耐β-内酰胺酶青霉素。对青霉素耐药的菌株有效,尤其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被称为"抗葡萄球菌青霉素"的是A、阿莫西林B、苯唑西林C、氯唑西林D、苄星青霉素E、氨苄西林

考题 有关第四代头孢菌素,描述不正确的是A、对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杆菌和部分厌氧菌的抗菌作用较第三代更强B、抗菌谱较第三代更宽C、对多种青霉素结合蛋白有高度亲和力D、极低的β-内酰胺酶亲和性和诱导性E、极强的β-内酰胺酶的诱导性

考题 青霉素的优点是A.对革兰阴性菌敏感B.不易被酸破坏C.对β-内酰胺酶稳定D.不易过敏E.对敏感菌高效低毒

考题 金黄色葡萄球菌会由对青霉素敏感转变为对青霉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A.细胞膜拦截青霉素不敏感SXB 金黄色葡萄球菌会由对青霉素敏感转变为对青霉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A.细胞膜拦截青霉素不敏感B.产生氧化酶C.产生水解酶D.代谢途径改变E.产生与药物有拮抗作用的物质

考题 青霉素的优点是A:对革兰阴性菌敏感 B:不易被酸破坏 C:对β-内酰胺酶稳定 D:不易过敏 E:对敏感菌高效低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