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清人任启运曾说:“江南二百四十步为亩,山西千步为亩,而田之岁入,不及江南十一”。山西不仅(),自然灾害也频多。一方水土不足以养活一方人。走西口,犹如一线曙光,为贫困的山西人开启了了一扇通往希望之门。

  • A、土地肥沃
  • B、土地贫瘠
  • C、资源丰富
  • D、历史悠久

参考答案

更多 “清人任启运曾说:“江南二百四十步为亩,山西千步为亩,而田之岁入,不及江南十一”。山西不仅(),自然灾害也频多。一方水土不足以养活一方人。走西口,犹如一线曙光,为贫困的山西人开启了了一扇通往希望之门。A、土地肥沃B、土地贫瘠C、资源丰富D、历史悠久” 相关考题
考题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达到“五十者衣帛”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考题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亩.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藤文公上材料二:募民囤田许下,得谷百万,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虽兼并群贼,克平天下。------三国志.武帝纪材料三: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

考题 春秋末晋国六卿开始分别改革田制,哪家的亩制最大?约多少步为一亩?

考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凡田分九等:其田一亩,早晚二季可出一千二百斤者为尚尚田,可出一千一百斤者为尚中田,可出一千斤者为尚下田,可出九百斤者为中尚田,可出八百斤者为中中田,可出七百斤者为中下田,可出六百斤者为下尚田,可出五百斤者为下中田,可出四百斤者为下下田。尚尚田一亩当尚中田一亩一分,当尚下田一亩二分,当中尚田一亩三分五厘,当中中田一亩五分,当中下田一亩七分五厘,当下尚田二亩,当下中田二亩四分,当下下田三亩。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个纲领性文件?此文件都有哪些内容? (2)此文件实施的效果如何?结果又如何?

考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孟子.滕文公上》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制度? (2)简要评价一下这个制度。

考题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中的“时”表示的意思是()A、季节B、子C、太阳D、为“是”字

考题 我国15亿亩耕地中人均占有量为()A、1.2亩B、2.2亩C、1.7亩D、0.5亩

考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古代就是一个以农业文明著称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哪种土地所有制形式?试分析材料二现象出现的原因。

考题 我国15亿亩耕地中,人均占有量为()A、1.2亩B、2.2亩C、1.7亩D、0.5亩

考题 翻译: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考题 孟子说:“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孟子时代的百亩,约相当于现在的()A、五十二亩B、八十三亩C、三十六亩D、二十九亩

考题 孟子说:“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百亩”,相当于现在()A、五十二亩B、八十三亩C、二十九亩D、三十六亩

考题 “为”的意义: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

考题 《孟子·梁惠王上》中说,小农一般只要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即可养“数口之家”。其宣扬的是()A、回归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B、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优点C、地主阶级以民为本的思想D、土地数量决定生活质量

考题 《前汉·食货志》记载:“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通共、大凡之意)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这表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重视()A、扩大耕地面积B、提高劳作收成C、增加从业人口D、总结除灾经验

考题 “之”的意义: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

考题 古代某田令规定:“丁男、中男给一顷,……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给农民B、国家不再收回其中百分之二十的世田C、法令意在缓和古代土地兼并现象D、该法令造成了地权与劳动者分离

考题 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十二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受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有学者认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对该土地制度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井田制度的实质B、从根本上抑制了土地兼并C、有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与资产阶级民生主张相同

考题 问答题春秋末晋国六卿开始分别改革田制,哪家的亩制最大?约多少步为一亩?

考题 填空题“之”的意义: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

考题 问答题翻译: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考题 单选题《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的主要措施是A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B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考题 单选题2016年,某市下辖6个县的棉花种植面积按规模由小到大依次为800亩、900亩、1100亩、1400亩、1500亩、3000亩。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亩。A 1100B 1250C 1400D 1450

考题 单选题在《寡人之於國也》中,孟子认为形成“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的主要措施是()。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C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考题 填空题“为”的意义: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

考题 单选题孟子说:“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百亩”,相当于现在()A 五十二亩B 八十三亩C 二十九亩D 三十六亩

考题 单选题“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中的“时”表示的意思是()A 季节B 子C 太阳D 为“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