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作业过程中,应保持船舶平衡,船体横倾不应大于12°。()


参考答案

更多 “作业过程中,应保持船舶平衡,船体横倾不应大于12°。()” 相关考题
考题 扫舱作业中应注意?()①船舶有一定的纵倾;②船舶有一定的横倾;③船舶有一定的纵倾及横倾A.①B.②C.③

考题 船舶进坞应调整船的横倾角,干船坞要求进坞船的横倾不大于( )度,浮船坞须保持正浮无横倾。 A、2B、1C、3D、5

考题 船舶旋回的初始阶段船体出现向操舵相反一侧横移,船体向操舵相反一侧少量横倾。(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下列有关船舶装运散装货物的操作,哪些是正确的?A.有二层舱的船舶装散货时,底舱两舷及前后舱壁应画出明显的高度标尺B.港口在装舱过程中,船舶横倾一般不应超过3度,装货结束无横倾C.在港卸货过程中船舶横倾一般不应超过3度D.A、B、C都正确

考题 扫舱作业中应注意1、船舶有一定的纵倾2、船舶有一定的横倾3、船舶有一定的纵倾及横倾。A.1B.2C.3

考题 船舶进浮船坞时,对船舶的纵横倾要求是________。A..横倾不大于1度,纵倾不超过1/100LB..无横倾,纵倾不超过1/100LC.无横倾和纵倾D.横倾不大于1度,无纵倾

考题 紧急情况的准备和反应程序有:__ A碰撞、搁浅、船舶倾覆、火灾、污染、船体破损、严重横倾等A.污染、恶劣条件航行、雾航等B.搁浅、船舶倾覆、进入封闭舱室、系泊作业、雾航等

考题 船舶航行时,为了减少首部甲板上浪、(  ),要求有适当的尾倾。 A.防止船舶搁浅 B.多装货物 C.提高航速 D.改善舵效 E.保持船体平衡

考题 舱内作业过程中,应保持船体横倾不大于()

考题 船舶破损进水后,在全力排水的同时,应保持船体平衡。

考题 船体破损进水后如发生横倾或纵倾时,为保持平衡正常采用:()。A、移载法B、压载法C、C.B都对

考题 卸货和洗舱时船舶应保持()。A、一定的尾倾B、一定的纵倾C、合适的横倾D、无横倾

考题 原油洗舱中,船舶横倾应保持()。A、0°B、0.5°C、10°D、适宜状态

考题 根据《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1)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应在船舶处于下列角度时仍能正常工作。()A、横倾:12°;纵倾:5°B、横倾:10°;纵倾:10°C、横倾:12°;纵倾:10°D、横倾:10°;纵倾:5°

考题 单选题根据《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1)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应在船舶处于下列角度时仍能正常工作。()A 横倾:12°;纵倾:5°B 横倾:10°;纵倾:10°C 横倾:12°;纵倾:10°D 横倾:10°;纵倾:5°

考题 单选题船舶释放救生艇时,纵倾不应大于(),横倾不应大于()。A 20°,20°B 20°,10°C 10°,20°D 10°,10°

考题 单选题船舶释放救生艇时,大船纵倾不应大于(),横倾不应大于()。A 20º,20ºB 20º,10ºC 10º,20ºD 10º,10º

考题 填空题舱内作业过程中,应保持船体横倾不大于()

考题 单选题船舶发生碰撞后,如果本船船体破损进水导致纵横倾变化,下列为保持船舶平衡的措施中需要特别谨慎使用的是:()A 关闭破损舱室的水密门窗B 通知机舱全力排水C 利用移载、排除方法调整纵横倾D 利用对称注入法调整纵横倾

考题 单选题船舶在旋回初始阶段,船舶的运动状态将发生哪些变化?() ①旋回角速度逐渐变大 ②船体向操舵的反方向横移 ③旋回角速度不变 ④船体向操舵的相反一舷横倾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②③④

考题 单选题船舶在旋回初始阶段,船舶的运动状态将发生哪些变化?() ①船速下降 ②船体向操舵的反方向横移 ③旋回角加速度逐渐变大 ④船体向操舵的一舷横倾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

考题 单选题船舶在旋回初始阶段,船舶的运动状态将发生哪些变化?() ①船速下降 ②船体向操舵的反方向横移 ③旋回角速度不变 ④船体向操舵的一舷横倾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

考题 单选题船舶在加速旋回阶段,船舶的运动状态将发生哪些变化?() ①船速下降 ②船体向操舵的反方向横移 ③旋回角速度逐渐变小 ④船体由向操舵的一舷横倾变为向操舵的相反一舷横倾A ①②③④B ①②C ①②④D ②③④

考题 判断题作业过程中,应保持船舶平衡,船体横倾不应大于12°。()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卸货和洗舱时船舶应保持()。A 一定的尾倾B 一定的纵倾C 合适的横倾D 无横倾

考题 单选题船体破损进水后如发生横倾或纵倾时,为保持平衡正常采用:()。A 移载法B 压载法C C.B都对

考题 单选题船体进水后一般都引起纵倾和横倾的变化,保持船舶正浮的方法包括()。 ①排出法; ②注入法; ③移载法; ④转驳法A 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