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高差法适用于一个测站上有一个后视读数和多个前视读数。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高差法适用于一个测站上有一个后视读数和一个前视读数。视线高程法适用于一个测站上有一个后视读数和多个前视读数。
更多 “高差法适用于一个测站上有一个后视读数和多个前视读数。” 相关考题
考题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双面水准尺法,一个测站有8项读数,分别是后视尺黑面的()、()、()丝和红面的()丝读数,以及前视尺黑面的()、()、()丝和红面的()丝读数。有5项数据检核,分别是()、()、()、()和()。同一测站的黑面高差和红面高差理论上相差(),高差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考题 水准测量中,如果后视读数大于前视读数则高差为正,如果后视读数小于前视读数则高差为负。()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同一测站上最后一个未知高程点上的水准尺读数记为“()”。A.后视读数B.高程读数C.间视读数D.前视读数

考题 进行复合水准测量时,终点对始点的高差应等于()。A.始点的后视读数减去终点的前视读数B.终点的后视读数减去始点的前视读数C.后视读数的总和减去前视读数的总和D.前视读数总和减去后视读数总和

考题 测站A,仪器高度为1.60m,后视读数为1.70 m,前视读数为1.55 m,后视点与前视点 的高差为多少()A.0.50B.0.10C.0.15D.3.25

考题 测站A,仪器高度为1.70 m,后视读数为1.95 m,前视读数为1.65 m,后视点与前视点的高差为多少()A.0.25B.0.30C.0.05D.3.60

考题 在水准测量中,利用高差法进行计算时,两点的高差等于前视读数减后视读数。

考题 高差闭合差是指()。A、高差的代数和B、各测站的后视读数之和C、各测站前视读数之和D、实际测出高差和已知理论高差之差

考题 高差有正负之分,高差为正表示()。A、前视读数小B、前视读数大C、前视点低D、后视读数小

考题 地面上任意两点间高差等于在这两点上所立水准尺的()A、上丝读数-下丝读数B、前视读数-后视读数C、后视读数-前视读数D、下丝读数-上丝读数

考题 记录时,将在未知高程点上的读数记为“()”。A、前视读数B、后视读数C、高程D、高差

考题 同一测站上最后一个未知高程点上的水准尺读数记为“()”。A、后视读数B、高程读数C、间视读数D、前视读数

考题 测站A,仪器高度为1.60m,后视读数为1.70m,前视读数为1.55m,后视点与前视点的高差为多少()m。A、0.50B、0.10C、0.15D、3.25

考题 水准测量中,在一个测站上测得后视读数为1.854m,前视读数为1.596m,则两点的高差为()m。A、0.742B、-0.258C、0.258D、3.45

考题 在普通水准测量一个测站上,所读的数据有()。A、前视读数B、后视读数C、上视读数D、下视读数

考题 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前视读数”。

考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准测量是利用仪器提供的水平视线进行量测,比较两点间的高差B、两点的高差等于前视读数减后视读数C、高差法适用于一个测站上有一个后视读数和一个前视读数D、视线高程法适用于一个测站上有一个后视读数和多个前视读数

考题 高差法适用于一个测站上有一个后视读数和多个前视读数。

考题 水准测量一个测站的基本工作是:安置仪器、读后视读数并记录、读前视读数并记录、计算高差推算高程。

考题 进行复合水准测量时,终点对始点的高差应等于()。A、始点的后视读数减去终点的前视读数B、终点的后视读数减去始点的前视读数C、后视读数的总和减去前视读数的总和D、前视读数总和减去后视读数总和

考题 判断题在水准测量中,利用高差法进行计算时,两点的高差等于前视读数减后视读数。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水准测量一个测站的基本工作是:安置仪器、读后视读数并记录、读前视读数并记录、计算高差推算高程。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同一测站上最后一个未知高程点上的水准尺读数记为“()”。A 后视读数B 高程读数C 间视读数D 前视读数

考题 单选题高差有正负之分,高差为正表示()。A 前视读数小B 前视读数大C 前视点低D 后视读数小

考题 判断题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前视读数”。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高差法适用于一个测站上有一个后视读数和多个前视读数。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高差闭合差是指()。A 高差的代数和B 各测站的后视读数之和C 各测站前视读数之和D 实际测出高差和已知理论高差之差

考题 单选题地面上任意两点间高差等于在这两点上所立水准尺的()A 上丝读数-下丝读数B 前视读数-后视读数C 后视读数-前视读数D 下丝读数-上丝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