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D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120×104t/a,1983年投产。主要可采煤层为10号煤层(平均厚度为2.3m)、8号煤层(平均厚度为9.98m)和7号煤层(厚度为1.5m)。煤层间距分别为75m和20m,倾角为12。~40。;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矿井南翼8号煤层曾经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矿井地压大;煤尘有爆炸危险,爆炸指数在31.4%~50.81%之间;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发火期在3个月左右,为一级自然发火矿井。1986-1998年共发生过18次自然
发火事故,不仅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危及职工人身安全,而且打乱了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特别是1997年“2·10”事故,造成包括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通风区长等8人遇难,教训十分惨痛。为此,D煤矿痛定思痛,认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强化安全管理。实现了近2年无自然发火事故。
D煤矿1986一1998年先后共发生18次自然发火,其中17次发生在8号煤层,发火规律明显,发火地点集中,在回采面收作线附近(7次,占发火总数的38.9%)和巷道施工或生产过程中漏顶及区段溜斜过煤段处(10次,占发火总数的55.6%);每次发火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自1986年8月2日至1998年1月19日,共发生自然发火18次,平均每年发火1.5次,每次发火时间平均为231天,1992年2月10日和1992年2月12日,两次发火的间隔仅为2天。发火征兆较为明显,有一氧化碳,其浓度呈上升趋势,有煤油味,出现烟雾,有高温点及出现明火等。
[问题1]
简述煤自然发火的条件。
[问题2]
简述影响煤自燃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3]
简述防治煤炭自燃的开采技术措施。
[问题4]
简述火区密闭的原则。
[问题5]
简述封闭区火灾熄灭的判别指标及火区启封条件。
发火事故,不仅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危及职工人身安全,而且打乱了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特别是1997年“2·10”事故,造成包括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通风区长等8人遇难,教训十分惨痛。为此,D煤矿痛定思痛,认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强化安全管理。实现了近2年无自然发火事故。
D煤矿1986一1998年先后共发生18次自然发火,其中17次发生在8号煤层,发火规律明显,发火地点集中,在回采面收作线附近(7次,占发火总数的38.9%)和巷道施工或生产过程中漏顶及区段溜斜过煤段处(10次,占发火总数的55.6%);每次发火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自1986年8月2日至1998年1月19日,共发生自然发火18次,平均每年发火1.5次,每次发火时间平均为231天,1992年2月10日和1992年2月12日,两次发火的间隔仅为2天。发火征兆较为明显,有一氧化碳,其浓度呈上升趋势,有煤油味,出现烟雾,有高温点及出现明火等。
[问题1]
简述煤自然发火的条件。
[问题2]
简述影响煤自燃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3]
简述防治煤炭自燃的开采技术措施。
[问题4]
简述火区密闭的原则。
[问题5]
简述封闭区火灾熄灭的判别指标及火区启封条件。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问题1]
煤自然发火的条件:①煤具有自燃倾向性且成破碎状态堆积;②有连续的通风供氧条件;③热量易于堆积;④持续一定的时间。
[问题2]
影响煤自燃的因素有:
(l)内在因素:煤化程度、煤的水分、煤岩成分、煤的含硫量、煤的粒度与孔隙结构、煤的瓦斯含量。
(2)外在因素:煤层地质赋存条件,采掘技术因素,通风管理因素。
[问题3]
防治煤炭自燃的开采技术措施有:采用合理的矿井开拓和巷道布置;坚持合理的开采方法和开采顺序;控制矿山压力和减少煤体破碎;合理的通风系统。
[问题4]
火区密闭的原则是:准备先行,行动果断,密闭墙要“密、少、快、小”(封闭“四字诀”:“密、少、快、小”。“密”是指密闭墙要严密,尽量减少漏风;“少”是指密闭墙的道数要少;“快”是指封闭墙的施工速度要快;“小”是指封闭范围要尽量小),实施过程要加强监控。
[问题5]
《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封闭的火区,只有经取样化验证实火已熄灭后,方可启封或者注销。
火区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方可认为火已熄灭:
(l)火区内的空气温度下降到30℃以下,或者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空气温度相同。
(2)火区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到5.0%以下。
(3)火区内空气中不含有乙烯、乙炔,一氧化碳浓度在封闭期间内逐渐下降,并稳定在0.001%以下。
(4)火区的出水温度低于25℃,或者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
(5)上述4项指标持续稳定1个月以上。
煤自然发火的条件:①煤具有自燃倾向性且成破碎状态堆积;②有连续的通风供氧条件;③热量易于堆积;④持续一定的时间。
[问题2]
影响煤自燃的因素有:
(l)内在因素:煤化程度、煤的水分、煤岩成分、煤的含硫量、煤的粒度与孔隙结构、煤的瓦斯含量。
(2)外在因素:煤层地质赋存条件,采掘技术因素,通风管理因素。
[问题3]
防治煤炭自燃的开采技术措施有:采用合理的矿井开拓和巷道布置;坚持合理的开采方法和开采顺序;控制矿山压力和减少煤体破碎;合理的通风系统。
[问题4]
火区密闭的原则是:准备先行,行动果断,密闭墙要“密、少、快、小”(封闭“四字诀”:“密、少、快、小”。“密”是指密闭墙要严密,尽量减少漏风;“少”是指密闭墙的道数要少;“快”是指封闭墙的施工速度要快;“小”是指封闭范围要尽量小),实施过程要加强监控。
[问题5]
《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封闭的火区,只有经取样化验证实火已熄灭后,方可启封或者注销。
火区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方可认为火已熄灭:
(l)火区内的空气温度下降到30℃以下,或者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空气温度相同。
(2)火区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到5.0%以下。
(3)火区内空气中不含有乙烯、乙炔,一氧化碳浓度在封闭期间内逐渐下降,并稳定在0.001%以下。
(4)火区的出水温度低于25℃,或者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
(5)上述4项指标持续稳定1个月以上。
更多 “D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120×104t/a,1983年投产。主要可采煤层为10号煤层(平均厚度为2.3m)、8号煤层(平均厚度为9.98m)和7号煤层(厚度为1.5m)。煤层间距分别为75m和20m,倾角为12。~40。;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矿井南翼8号煤层曾经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矿井地压大;煤尘有爆炸危险,爆炸指数在31.4%~50.81%之间;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发火期在3个月左右,为一级自然发火矿井。1986-1998年共发生过18次自然 发火事故,不仅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危及职工人身安全,而且打乱了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特别是1997年“2·10”事故,造成包括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通风区长等8人遇难,教训十分惨痛。为此,D煤矿痛定思痛,认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强化安全管理。实现了近2年无自然发火事故。 D煤矿1986一1998年先后共发生18次自然发火,其中17次发生在8号煤层,发火规律明显,发火地点集中,在回采面收作线附近(7次,占发火总数的38.9%)和巷道施工或生产过程中漏顶及区段溜斜过煤段处(10次,占发火总数的55.6%);每次发火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自1986年8月2日至1998年1月19日,共发生自然发火18次,平均每年发火1.5次,每次发火时间平均为231天,1992年2月10日和1992年2月12日,两次发火的间隔仅为2天。发火征兆较为明显,有一氧化碳,其浓度呈上升趋势,有煤油味,出现烟雾,有高温点及出现明火等。 [问题1] 简述煤自然发火的条件。 [问题2] 简述影响煤自燃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3] 简述防治煤炭自燃的开采技术措施。 [问题4] 简述火区密闭的原则。 [问题5] 简述封闭区火灾熄灭的判别指标及火区启封条件。 ” 相关考题
考题
非突出矿井或者突出矿井的非突出煤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立即进行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或直接认定为突出煤层;鉴定完成前,应当按照突出煤层管理:()。
A、有瓦斯动力现象的B、煤层瓦斯压力达到或者超过0.74MPa的C、煤层瓦斯含量达到或者超过8m³/t的D、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突出事故或者被鉴定、认定为突出煤层的
考题
有突出危险煤层的新建矿井或者突出矿井,开拓新水平的井巷第一次揭穿(开)厚度为0.3m及以上煤层时,必须()等与突出危险性相关的参数。
A.超前探测煤层厚度B.超前探测地质构造C.测定煤层瓦斯压力D.测定煤层瓦斯含量
考题
矿井有情况之一的必须立即进行突出煤层鉴定,鉴定未完成前必须按照突出煤层管理:()
A、煤层有瓦斯动力现象的B、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突出的C、煤层瓦斯压力达到或超过0.74MPa的D、煤层瓦斯含量超过8m3/t
考题
有突出危险煤层的新建矿井或者突出矿井,开拓新水平的井巷第一次揭穿(开)厚度为()及以上煤层时,必须超前探测煤层厚度及地质构造、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及瓦斯含量等与突出危险性相关的参数。
A、0.3mB、0.5mC、0.8m
考题
《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办法》规定,非突出矿井或者突出矿井的非突出煤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立即进行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或直接认定为突出煤层。
A.有瓦斯动力现象B.煤层瓦斯压力达到或者超过0.74MPaC.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突出事故D.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被鉴定、认定为突出煤层的
考题
D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120×104 t/a,1983年投产。主要可采煤层为10号煤层(平均厚度为2.3 m)、8号煤层(平均厚度为9.98 m)和7号煤层(厚度为1.5 m)。煤层间距分别为75 m和20 m,倾角为12°~40°;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矿井南翼8号煤层曾经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矿井地压大;煤尘有爆炸危险。爆炸指数在31.4%~50.81%之间;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发火期在3个月左右,为一级自然发火矿井。1986--1998年共发生过18次自然发火事故,不仅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危及职工人身安全,而且打乱了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特别是1997年“2?10”事故,造成包括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通风区长等8人遇难,教训十分惨痛。为此,D煤矿痛定思痛,认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强化安全管理。实现了近2年无自然发火事故。
D煤矿1986--1998年先后共发生18次自然发火,其中17次发生在8号煤层,发火规律明显,发火地点集中,在回采面收作线附近(7次,占发火总数的38.9%)和巷道施工或生产过程中漏顶及区段溜斜过煤段处(10次,占发火总数的55.6%);每次发火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自1986年8月2 日至1998年1月19日,共发生自然发火18次,平均每年发火1.5次,每次发火时间平均为231天,1992年2月10日和1992年2月12日,两次发火的间隔仅为2天。发火征兆较为明显,有一氧化碳,其浓度呈上升趋势,有煤油味,出现烟雾,有高温点及出现明火等。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煤自然发火的条件。
2.简述影响煤自燃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防治煤炭自燃的开采技术措施。
4.简述火区密闭的原则。
5.简述封闭区火灾熄灭的判别指标及火区启封条件。
考题
D煤矿设计年产量为120×104t,1983年投产。主要可采煤层为10号煤层(平均厚度为2.3m)、8号煤层(平均厚度为9.98m)和7号煤层(厚度为1.5m)。煤层间距分别是75m和20m,倾角为12°~40°;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矿井南翼8号煤层曾经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矿井地压大;煤尘有爆炸危险,爆炸指数在31.4%~50.81%之间;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发火期在3个月左右,为一级自然发火矿井。1986—1998年共发生过18次自然发火事故,不仅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危及职工人身安全,而且打乱了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特别是1997年“2·10”事故,造成包括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通风区长等8人遇难,教训十分惨痛。为此,D煤矿痛定思痛,认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强化安全管理。实现了近2年无自然发火事故。D煤矿1986—1998年间先后共发生18次自然发火,其中17次发生在8号层煤,发火规律明显,发火地点集中,在回采面收作线附近(7次,占发火总数的38.9%)和巷道施工或生产过程中漏顶及区段溜斜过煤段处(10次,占发火总数的55.6%);每次发火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自1986年8月2日至1998年1月19日,共发生自然发火18次,平均每年发火1.5次,每次发火时间平均231天,1992年2月10日和1992年2月12日,两次发火的间隔仅为2天。发火征兆较为明显,有CO,其浓度呈上升趋势,有煤油味,出现烟雾,有高温点及出现明火等。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简述煤自然发火的条件。
2.简述影响煤自燃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防治煤炭自燃的开采技术措施。
4.简述火区密闭的原则。
5.简述封闭区火灾熄灭的判别指标及火区启封条件。
考题
有突出危险煤层的新建矿井或者突出矿井,开拓新水平的井巷第一次揭穿(开)厚度为()及以上煤层时,必须超前探测煤层厚度及地质构造、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及瓦斯含量等与突出危险性相关的参数。A有突出危险煤层的新建矿井或者突出矿井,开拓新水平的井巷第一次揭穿(开)厚度为及以上煤层时,必须超前探测煤层厚度及地质构造、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及瓦斯含量等与突出危险性相关的参数。B0.3mC0.5mD0.8m
考题
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的煤层,或者经鉴定煤层(或者其顶底板岩层)具有冲击倾向性且评价具有冲击危险性的煤层为冲击地压煤层。有冲击地压煤层的矿井为冲击地压矿井。A、冲击地压现象B、瓦斯突出C、瓦斯爆炸D、煤与瓦斯突出
考题
必须设置采区专用回风巷的是()。A、所有采区B、所有低瓦斯矿井C、高瓦斯矿井、突出矿井和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采区,低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的联合布置采区D、低瓦斯矿井且开采单一中厚煤层的采区
考题
问答题D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120x104t/a, 1983年投产。主要可采煤层为10号煤层(平均厚度为2. 3 m)、8号煤层(平均厚度为9. 98 m)和7号煤层(厚度为1.5 m)。煤层间距分别为75m和20m,倾角为12°~40°;矿井瓦等级为髙瓦斯矿井,矿井南翼8号煤层曾经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矿井地压大;煤尘有爆炸危险,爆炸指数在31.4%〜50. 81%之间;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发火期在3个月左右,为一级自然发火矿并。1986—1998年共发生过18次自然发火事故,不仅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危及职工人身安全,而且打乩了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特别是1997年“2 • 10”事故,造成包括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通风区长等8人遇难,教训十分惨痛。为此,D煤矿痛定思痛,认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强化安全管理。实现了近2年无自然发火事故。D煤矿1986—1998年先后共发生18次自然发火,其中17次发生在8号煤层,发火规律明显,发火地点集中,在回采面收作线附近(7次,占发火总数的38. 9%)和巷道施工或生产过程中漏顶及区段溜斜过煤段处(10次,占发火总数的55.6%);每次发火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自1986年8月2 日至1998年1月19日,共发生自然发火18次,平均每年发火1.5次,每次发火时间平均为231天,1992年2月10日和1992年2月12日,两次发火的间隔仅为2天。发火征兆较为明显,有一氧化碳,其浓度呈上升趋势,有煤油味,出现烟雾,有高温点及出现明火等。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煤自然发火的条件。2.简述影响煤自燃的因素有哪些?3.简述防治煤炭自燃的开采技术措施。4.简述火区密闭的原则。5.简述封闭区火灾熄灭的判别指标及火区启封条件。
考题
单选题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的煤层,或者经鉴定煤层(或者其顶底板岩层)具有冲击倾向性且评价具有冲击危险性的煤层为冲击地压煤层。有冲击地压煤层的矿井为冲击地压矿井。A
冲击地压现象B
瓦斯突出C
瓦斯爆炸D
煤与瓦斯突出
考题
单选题必须设置采区专用回风巷的是()。A
所有采区B
所有低瓦斯矿井C
高瓦斯矿井、突出矿井和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采区,低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的联合布置采区D
低瓦斯矿井且开采单一中厚煤层的采区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