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的确定中,除以项目的级别为主要依据外,还应考虑评价边界外有关区域对评价区的影响,当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域时,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 )倍。
A.0.5
B.1
C.1.5
D.2
B.1
C.1.5
D.2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20k、10~14km、4~6km。平原取上限,复杂地形取下限,对于少数等标排放量较大的一、二级项目,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考虑到界外区域对评价区的影响,对于地形、地理特征和排放高度、排放量较大的点源的调查,还应扩大到界外区域,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0.5倍。
更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的确定中,除以项目的级别为主要依据外,还应考虑评价边界外有关区域对评价区的影响,当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域时,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 )倍。A.0.5 B.1 C.1.5 D.2 ” 相关考题
考题
对于地形、地理特征和排放高度、排放量较大的点源的调查,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还应扩大到界外区域,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
A、0.2倍B、0.5倍C、1倍D、1.5倍
考题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以下有关评价范围的表述不正 确的是( )。
A.评价范围不能扩大或缩小
B.根据项目的评价级别确定评价范围
C.评价范围应考虑主导风向
D.当评价区外有环境敏感目标,则应将评价范围适当扩大
考题
某一级评价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估算模式计算的D10%为2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评价范围是以项目厂址为中心区域,自厂界外延,边长为()的矩形区域。
A. 2km
B. 2.5km
C. 5km
D. 50km
考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在评价范围基础上对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范围调整时,考虑的因素可不包括()。A、污染源的排放高度
B、环境影响预测因子
C、评价区域的主导风向
D、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
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以下关于“确定评价区范围” 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项目的评价等级确定评价范围
B.如果界外区域有环境保护敏感区,应扩大到界外区域
C.评价范围不能扩大或缩小
D.如果评价区外包含有荒山、沙漠等非环境保护敏感区,则可适当縮小评 价区的范围
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A.划定评价区范围时,若无明显主导风向,可取东西或南北向为主轴
B.选取评价范围边长时,平原取下限、复杂地形取上限,对于少数等标排放量较大的一、二级项目,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
C.若界外区域包含有环境敏感区,则应将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域
D.若评价区包含有荒山、沙漠等非大气环境保护敏感区,可适当缩小评价区范围
考题
对一、二、三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其评价范围的边长有不同的取值区间。下列确定评价范围边长的原则中,正确的有()。
A.平原取下限 B.复杂地形取下限
C.平原取上限 D.复杂地形取上限
E.如果外临近区域含有环境敏感区,要延长边长
考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边长取2.5 km
B.三级评价项目不需要设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C.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边长取10 km
D.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取5 km
考题
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的确定中,除以项目的级别为主要依据外,还应考虑评价边界外有关区域对评价区的影响,当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域时,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 )倍。
A0.5
B1
C1.5
D2
考题
某项目经估算模式计算的D10%为3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评价范围是以排放源为中心、边长为( )的矩形区域。A.2.5km
B.3km
C.5km
D.6km
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边长为60km的山区复杂地形区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可选用的模式有()。A:估算模式B:AERMOD模式C:ADMS模式D:CALPUFF模式
考题
某项目经估算模式计算的D10%为3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评价范围是以排放源为中心、边长为()的矩形区域。
A.2.5km B.3km C.5km D.6km
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关于生态影响评价工作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评价范围为项目的占地区域
B.评价范围为项目的间接影响区域
C.评价范围为项目的直接影响区域
D.评价范围涵盖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考题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不适用于建设项目的(),区域和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可参照使用。
A.新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B.改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C.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D.施工期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2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A:26km为半径的圆B:25km为半径的圆C:周长50km矩形区域D:边长52km矩形区域
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边长为60km的山区复杂地形区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可选用的模式有( )。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
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
考题
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为计算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对所涉及的区域要进行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的()。A:污染物排放总量B:大气排放浓度C:环境空气质量标准D:大气最大允许排放浓度
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级评价项目,根据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影响评价范围自排放源外延D10%的矩形区域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D10%超过25 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边长50 km的矩形区域;当D10%小于2.5 km时,评价范围边长取5 km。
B.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边长取5 km。
C.对于新建、迁建及飞行区扩建的枢纽及干线机场项目,评价范围还应考虑受影响的周边城市,最大取边长50 km。
D.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规划区边界为起点,外延规划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的矩形区域。
考题
以下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说法错误的是()。A: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B: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C: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2*D10%为半径的圆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D: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
考题
关于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哪种说法不正确()A、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而确定的B、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C、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以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D、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10km
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有关规定,以下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范围的正确表述有()A、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B、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C、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D、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
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说法正确的是()。A、各环境要素和专题的评价范围按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B、未制定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影响范围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C、各环境要素和专题的评价范围按可能影响程度确定评价范围D、当评价范围外有环境敏感区的,应适当外延
考题
单选题关于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哪种说法不正确()A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而确定的B
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C
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以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D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10km
考题
单选题我国颁布的第一个适用于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是()。A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C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D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考题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某城市道路建设项目长度为30km,则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 ( )A
道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B
25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C
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D
边长50km矩形区域
考题
单选题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在评价范围基础上对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范围调整时,考虑的因素可不包括()。A
污染源的排放高度B
环境影响预测因子C
评价区域的主导风向D
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