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24岁,某部士官,班长。
案例介绍:求助者自述在抗震救灾中,目睹了地震后果的惨烈。救灾任务结束后,他救出的第一个灾区群众的样子像刀刻一般印在脑子里,很恐怖,一闭上眼就是他的样子,怎么赶也赶不出去,受此困扰,一个多月来一直闷闷不乐,睡眠不好,食欲下降,身体疲乏,甚至想哭都哭不出来。抗震救灾归来,虽然受到上级表彰,但高兴不起来,心里烦恼,内心痛苦,想找战友好好说说,但又怕他们笑话。想摆脱但摆脱不了,那个灾区群众的影子还是控制不住地出现,现在越来越重,以至于严重失眠,吸烟量明显增加。求助者为此非常痛恨,自己,焦虑不安,情绪烦躁,严重地影响了训练,内心十分痛苦,迫切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我要求严格,做事情总要做到最好,在抗震救灾任务中荣立三等功。

对该求助者的最终诊断是()。单选
A:恐怖性神经症
B:急性应激障碍
C:焦虑性神经症
D:创伤后应激障碍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考察重点】症状诊断【试题解析】以上几个概念的解释如下:幻觉是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偶有错觉发生。印象指接触过的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迹象。闪回即突然以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和感情起伏。综合每个概念进行分析,题干中的“求助者脑海里出现被救灾区群众的样子”符合闪回的概念。故本题答案为B。
【考察重点】症状诊断【试题解析】本案例中“被救灾区群众的样子在该求助者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是一种生动、鲜明的形象,属于强迫表象,强迫表象在本案例中也是一种强迫性回忆。故答案为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心理问题初步诊断的程序是:根据案例中求助者救灾任务结束后发生的症状,没有器质性病变做基础,可以排除躯体障碍。求助者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自己的问题有自知力,主动求医;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该求助者症状的产生已脱离明显的现实因素,心理冲突已经变形,而且时间已经持续一个多月,痛苦无法自行摆脱,社会功能受损,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求助者具有恐怖和焦虑的情绪,并伴有躯体症状,诊断时应考虑恐怖性神经症和焦虑性神经症的可能。急性应激障碍是遭受急剧、严重精神打击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本案例患者是在救灾任务结束后出现的症状,时间上不符合,应该排除。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是指患者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的精神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从创伤到发病间可从数周到数月不等。患者主要表现为:创伤体验反复出现(闪回);对创伤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在麻木和情绪迟钝背景下,发生与他人疏远、对周围环境无反应、快感缺失、回避易联想起创伤经历的活动和情境,常有植物神经过度兴奋,伴有过度警觉、失眠;焦虑和抑郁与上述表现相伴随。可有自杀观念。求助者的症状与此相符,应考虑诊断。故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诊断【试题解析】恐怖性神经症的特点是害怕与处境不相称.病人感到痛苦,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本案例求助者回忆地震灾区的场景感到恐怖,没有对特定场所、处境的回避,可排除恐怖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的特点是焦虑的情绪体验,焦虑的身体表现(运动不安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本案例中求助者因自己出现PTSD而焦虑不安、情绪烦躁,属于继发症状。急性应激障碍是遭受急剧、严重精神打击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本案例患者是在救灾任务结束后出现的症状,时间上不符合,应该排除。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是指患者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的精神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从创伤到发病间可从数周到数月不等。患者主要表现为:创伤体验反复出现(闪回);对创伤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在麻木和情绪迟钝背景下,发生与他人疏远、对周围环境无反应、快感缺失、回避易联想起创伤经历的活动和情境,常有植物神经过度兴奋,伴有过度警觉、失眠;焦虑和抑郁与上述表现相伴随。可有自杀观念。从本案例资料分析,求助的症状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故本题答案为D。
【考察重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试题解析】在排除器质性病变作基础的躯体障碍和精神病障碍的前提下,本案例求助者的最终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但需与有相似症状的恐怖性神经症与焦虑性神经症作鉴别诊断。还需与应激相关障碍的急性应激障碍作鉴别。本题答案为ABC。
【考察重点】心理与行为问题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题题干要求寻找重点病因,所谓重点病因就是引起求助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因素和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有帮助的因素,可结合具体选项来分析。A选项“自我要求高追求完美”是人格特点,属心理学因素;B选项“废墟救人”是社会学方面的因素;D选项“青年男性”是生物学因素;C选项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的症状,不是致病原因。故答案为AB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目标【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和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情绪行为问题或躯体症状,因此可选择AC;心理咨询的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后非常痛恨自己、焦虑不安、情绪烦躁,不能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其接纳现实。故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咨询技术的应用【试题解析】本案例中求助者自我要求严格,做事情总要做到最好,这其实是一种绝对化的不合理信念,因此“不好意思对战友说,怕别人笑”,针对这一症状可以选择用认知行为疗法来改变不合理的信念。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是行为主义理论。通过及时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案例中求助者主要是灾区群众的影子控制不住地出现的思维症状,无法明确行为靶目标,无法使用阳性强化法。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思想是:让一个原可以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针对本案例中求助者的恐惧和焦虑,可选用这种方法。厌恶疗法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其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不适用于本案例中求助者的情况。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师的态度【试题解析】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也是达到理想咨询效果的先决条件。建立良好咨询关系是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的责任。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态度包括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尊重意味着咨询师对求助者无条件的接纳,接纳包含在尊重之中。故答案为ABD。
更多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24岁,某部士官,班长。案例介绍:求助者自述在抗震救灾中,目睹了地震后果的惨烈。救灾任务结束后,他救出的第一个灾区群众的样子像刀刻一般印在脑子里,很恐怖,一闭上眼就是他的样子,怎么赶也赶不出去,受此困扰,一个多月来一直闷闷不乐,睡眠不好,食欲下降,身体疲乏,甚至想哭都哭不出来。抗震救灾归来,虽然受到上级表彰,但高兴不起来,心里烦恼,内心痛苦,想找战友好好说说,但又怕他们笑话。想摆脱但摆脱不了,那个灾区群众的影子还是控制不住地出现,现在越来越重,以至于严重失眠,吸烟量明显增加。求助者为此非常痛恨,自己,焦虑不安,情绪烦躁,严重地影响了训练,内心十分痛苦,迫切要求治疗。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我要求严格,做事情总要做到最好,在抗震救灾任务中荣立三等功。对该求助者的最终诊断是()。单选 A:恐怖性神经症B:急性应激障碍C:焦虑性神经症D:创伤后应激障碍” 相关考题
考题 (142-143题共用题干)第142题:

考题 题共用题干正确的诊断是查看材料

考题 下列题共用题干,回答 152~153 题。第 152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