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本质是( )。

A.土地的取得成本构成之一

B.政府土地收益

C.土地资源税

D.土地流转税


参考答案

更多 “ 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本质是( )。A.土地的取得成本构成之一B.政府土地收益C.土地资源税D.土地流转税 ” 相关考题
考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是指国家在新增建设用地中应取得的( )。A、土地使用权出让金B、征用土地的成本C、土地开发收益D、平均土地纯收益

考题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A土地补偿费B安置补助费C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D土地整理、耕地开发

考题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关于完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办法,表述正确的是()A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实行先缴后分,按规定的标准就地全额缴入国库。B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由国库按规定的比例就地分成划缴,但情况特殊时可予以适当减免。C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要严格按法定用途使用由中央支配的部分,要向粮食生产区倾斜。D探索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遏制片面追求土地收益的短期行为。

考题 农村土地整治的资金主体是() A、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B、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C、耕地开垦费D、土地复垦费

考题 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中较上一年增速最快的部分是( )。A.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B.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C.计提的国有土地收益基金D.计提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

考题 国有土地收益中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  )上缴国家中央财政。A.25% B.30% C.35% D.40%

考题 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是指(  )。A.国家在新增建设用地中应取得的全部土地收益 B.国家在新增建设用地中应取得的平均土地纯收益 C.国家在新增建设用地中已取得的平均土地纯收益 D.国家在新增建设用地中已取得的全部土地收益

考题 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

考题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的要求是什么?

考题 国有土地收益中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上缴国家中央财政。A、20%B、30%C、10%D、40%

考题 A省B县2005年共收取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100万元,按照规定,可留给A省B县人民政府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万元。A、30B、40C、60D、70

考题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应由谁缴纳?

考题 未按规定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不予批准建设用地。

考题 国有土地收益中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上缴国家中央财政,()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A、10%;90%B、20%;80%C、30%;70%D、40%;60%

考题 有关对国有土地收益中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叙述中,应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A、20%B、30%C、50%D、70%

考题 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30%上缴中央财政,70%留给有关()。

考题 国有土地收益中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A、30%B、40%C、50%D、70%

考题 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提供补充耕地资金,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先行落实补充耕地,可以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

考题 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 )。A、土地开发B、土地复垦C、耕地开发D、菜地开发

考题 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用于农田水利建设。A、8%B、10%C、12%D、16%

考题 在国有土地收益中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中,有()的费用需要上缴国家中央财政。A、30%B、25%C、35%D、45%

考题 单选题国有土地收益中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上缴国家中央财政。A 20%B 30%C 10%D 40%

考题 单选题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用于农田水利建设。A 8%B 10%C 12%D 16%

考题 单选题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 )。A 土地开发B 土地复垦C 耕地开发D 菜地开发

考题 单选题A省B县2005年共收取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100万元,按照规定,可留给A省B县人民政府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万元。A 30B 40C 60D 70

考题 单选题有关对国有土地收益中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叙述中,应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A 20%B 30%C 50%D 70%

考题 单选题国有土地收益中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A 30%B 40%C 50%D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