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关于抢夺罪,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  )[2010年真题]
A

甲驾驶汽车抢夺乙的提包,汽车能致人死亡属于凶器。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携带凶器抢夺罪

B

甲与乙女因琐事相互厮打时,乙的耳环(价值8000元)掉在地上。甲假装摔倒在地迅速将耳环握在手中,乙见甲摔倒便离开了现场。甲的行为成立抢夺罪

C

甲骑着摩托车抢夺乙的背包,乙使劲抓住背包带,甲见状便加速行驶,乙被拖行十多米后松手。甲的行为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抢夺罪

D

甲明知行人乙的提包中装有毒品而抢夺,毒品虽然是违禁品,但也是财物。甲的行为成立抢夺罪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A项,《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其中“凶器”包括性质上的凶器用法上的凶器。凶器必须是用于杀伤他人的物品,与犯罪工具不是等同概念。对于“凶器”的认定,不能仅看物品的杀伤力,还应考虑一般人对该物品畏惧感的大小,被日常携带的可能性大小。因此,开车抢夺不属于携带凶器抢夺。
B项,盗窃罪是指将他人占有的财物通过平和手段转移为自己占有。抢夺罪是指对物暴力、对财物占有人的人身有危险的行为。盗窃罪、抢夺罪及抢劫罪的界限在于手段的暴力程度,盗窃罪的手段是平和的,抢夺罪的手段是对占有人的人身有危险,抢劫罪的手段暴力程度最高,达到压制占有人反抗的程度。该项中,甲与乙厮打不能视为抢夺罪或抢劫罪的手段。甲将乙的耳环握在手中,这种手段对乙的人身不会产生任何危险。因此,甲的行为属于对物平和的手段,不构成抢夺罪,而应当构成盗窃罪
C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11条第2项规定,驾驶车辆强抢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采取强拉硬拽方法劫取财物的,以抢劫罪论处。该项中,甲开始只是对物实施暴力,但当乙抓住背包带,甲见状便加速行驶,乙被拖行十多米后松手。这时甲的行为已经属于对人实施暴力,其暴力程度也达到足以压制人反抗的程度,因此构成抢劫罪
D项,《意见》第7条第1款规定,以毒品、假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为对象,实施抢劫的,以抢劫罪定罪。财产犯罪保护的法益既包括财物的所有权,也包括对财物的占有。违禁品在通过法律程序没收之前,持有人对违禁品的占有事实应当受到刑法的保护,否则正常的财产秩序将陷入混乱。因此,抢夺他人的违禁品构成抢夺罪
更多 “多选题关于抢夺罪,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  )[2010年真题]A甲驾驶汽车抢夺乙的提包,汽车能致人死亡属于凶器。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携带凶器抢夺罪B甲与乙女因琐事相互厮打时,乙的耳环(价值8000元)掉在地上。甲假装摔倒在地迅速将耳环握在手中,乙见甲摔倒便离开了现场。甲的行为成立抢夺罪C甲骑着摩托车抢夺乙的背包,乙使劲抓住背包带,甲见状便加速行驶,乙被拖行十多米后松手。甲的行为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抢夺罪D甲明知行人乙的提包中装有毒品而抢夺,毒品虽然是违禁品,但也是财物。甲的行为成立抢夺罪” 相关考题
考题 关于抢夺罪,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A.甲驾驶汽车抢夺乙的提包,汽车能致人死亡属于凶器。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携带凶器抢夺罪B.甲与乙女因琐事相互厮打时,乙的耳环(价值8,000元)掉在地上。甲假装摔倒在地迅速将耳环握在手中,乙见甲摔倒便离开了现场。甲的行为成立抢夺罪C.甲骑着摩托车抢夺乙的背包,乙使劲抓住背包带,甲见状便加速行驶,乙被拖行十多米后松手。甲的行为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抢夺罪D.甲明知行人乙的提包中装有毒品而抢夺,毒品虽然是违禁品,但也是财物。甲的行为成立抢夺罪

考题 由“所有抢夺罪都是故意犯罪”可以推出:并非有的抢夺罪不是故意犯罪。()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甲(15周岁)求乙(16周岁)为其抢夺作接应,乙同意。某夜,甲抢夺被害人的手提包(内有1万元现金),将包扔给乙,然后吸引被害人跑开。乙害怕坐牢,将包扔在草丛中,独自离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不满16周岁,不构成抢夺罪 B.甲与乙构成抢夺罪的共犯 C.乙不构成抢夺罪的间接正犯 D.乙成立抢夺罪的中止犯

考题 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 )

考题 在下列关于逻辑表达式a b的叙述中,错误的一条是 ( )A.若a为真、b为真,则a b的叙述中,错误的一条是 ( )A.若a为真、b为真,则a b为真B.若a为真、b为假,则a b为假C.若a为假、b为真,则a b为真D.若a为假、b为真,则a b为假

考题 下列关于学龄前儿童的膳食指南中叙述错误的是( )。[辽宁省2007年11月四级真题]

考题 (2016年真题)下列关于咨询师参与管理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是智力型工作 B、职业的规范性 C、服务的有偿性 D、直接建设工程项目实体

考题 (2016年真题)下列关于虚箭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消耗时间 B.不消耗资源 C.表达逻辑关系 D.表达组织关系

考题 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 B.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 C.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 D.真核基因的转录产物是多顺反子

考题 下列关于城市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公式中,错误的是(  )。(2007年真题)

考题 陈某趁刘某不备,将其手机(价值3 000元)夺走。后陈某使用该手机打国际长途,致使刘某损失话费5800元。一周后,陈某将手机丢弃在某单位门口,引起保安人员的怀疑,经询问案发。关于陈某的行为认定,下列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A.以抢夺罪从重处罚即可 B.以盗窃罪从重处罚即可, C.以抢夺罪与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 D.以抢夺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

考题 下列关于真脏脉的别称中,错误的是()A、怪脉B、败脉C、死脉D、绝脉E、啄脉

考题 实施抢夺公私财物行为,构成抢夺罪,同时造成被害人重伤等后果,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以抢夺罪、过失致人重伤罪数罪并罚B、以抢夺罪、故意伤害罪择一重罪处罚C、以抢夺罪从重处罚D、以抢劫罪处罚

考题 多选题甲、乙用假币支付修车费被识破后开车逃跑的行为应定的罪名是(  )。[2010年真题]A持有、使用假币罪B诈骗罪C抢夺罪D抢劫罪

考题 多选题丁某教唆17岁的肖某抢夺他人手机,肖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7年真题]A丁某构成抢夺罪的教唆既遂B肖某构成转化型抢劫C对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D丁某与肖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

考题 多选题对甲的定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2010年真题]A抢夺罪、故意伤害罪B诈骗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持有、使用假币罪,交通肇事罪D抢劫罪、故意伤害罪

考题 多选题携带凶器抢夺的,属于(  )。[2017年真题]A抢夺罪B盗窃罪C抢劫罪D绑架罪

考题 判断题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分别以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论处。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6年真题]A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B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C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D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考题 多选题关于乙与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08年真题]A乙与甲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B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乙的行为属于抢夺罪,两者在抢夺罪这一重合犯罪之内成立共同犯罪,即成立抢夺罪的共同犯罪C乙既不对丁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也不对丁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D乙不对丁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对丁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校对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2008年真题]A 以经过编辑加工的原稿为依据B 发现、订正校样的差错C 对原稿可能存在的错误提请责任编辑核实D 对原稿的明显错误直接处理

考题 判断题当备择假设为真时,作出接受原假设的判断,这类错误称为存伪错误。()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由“所有抢夺罪都是故意犯罪”可以推出:并非有的抢夺罪不是故意犯罪。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甲(15周岁)求乙(16周岁)为其抢夺作接应,乙同意。某夜,甲抢夺被害人的手提包(内有1万元现金),将包扔给乙,然后吸引被害人跑开。乙害怕坐牢,将包扔在草丛中,独自离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2年真题]A 甲不满16周岁,不构成抢夺罪B 甲与乙构成抢夺罪的共犯C 乙不构成抢夺罪的间接正犯D 乙成立抢夺罪的中止犯

考题 单选题甲欠乙10万元久不归还,乙反复催讨。某日,甲持凶器闯入乙家,殴打乙致其重伤,迫乙交出10万元欠条并在已备好的还款收条上签字。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A 故意伤害罪B 抢劫罪C 非法侵入住宅罪D 抢夺罪

考题 多选题当事人对法院作出的下列哪些民事决定有权申请复议?(  )[2006年真题]A关于再审的决定B关于回避的决定C关于罚款的决定D关于拘留的决定

考题 多选题下列关于逻辑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有(  )。[2006年真题]A语词和判断是推理的基础B语词和概念是推理的基础C概念和判断是推理的基础D语词和命题是推理的基础E命题和判断是推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