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某些细菌可能对克林霉素结构性或诱导性耐药,故对此类细菌需进行克林霉素诱导试验(D试验)。关于葡萄球菌属D试验纸片扩散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可采用M-H琼脂或用于MIC测试的血琼脂平板
  • B、纸片含量分别为红霉素15μg和克林霉素2μg
  • C、35±2)℃,空气,18~24h
  • D、边缘相距15~26mm
  • E、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用于纸片扩散法常规质量控制

参考答案

更多 “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某些细菌可能对克林霉素结构性或诱导性耐药,故对此类细菌需进行克林霉素诱导试验(D试验)。关于葡萄球菌属D试验纸片扩散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基可采用M-H琼脂或用于MIC测试的血琼脂平板B、纸片含量分别为红霉素15μg和克林霉素2μgC、35±2)℃,空气,18~24hD、边缘相距15~26mmE、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用于纸片扩散法常规质量控制” 相关考题
考题 MRSA对某些抗生素耐药,但除外A、亚胺培南B、红霉素C、克林霉素D、万古霉素E、环丙沙星

考题 红霉素与克林霉素合用可( )A、增强抗菌活性B、扩大抗菌谱C、降低毒性D、降低细菌耐药性E、竞争结合部位,相互拮抗

考题 肠球菌对一些抗生素天然耐药,其中不包括A、氨基糖苷类B、克林霉素C、青霉素D、磺胺类E、头孢菌素

考题 对卡那霉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对链霉素也产生耐药性,但对链霉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对卡那霉素仍敏感。(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下列关于肠球菌耐药性检测报告叙述正确的是() A.体外检测显示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甲氧苄啶和复方磺胺敏感,可报临床直接使用B.肠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可预测其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等也敏感C.肠球菌对氨苄西林敏感可预测对青霉素敏感D.肠球菌对对青霉素耐药可预测氨苄西林耐药

考题 当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时,D试验/单孔肉汤稀释法阳性,应()。 A、克林霉素不修正,仍报告为敏感B、直接报告为克林霉素敏感C、克林霉素敏感结果修正为耐药D、直接报告为克林霉素不敏感E、直接报告为克林霉素剂量依赖敏感

考题 多重耐药菌的概念哪个是正确的() A.多重耐药菌是对临床使用的二类或二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B.多重耐药菌是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C.多重耐药菌是对临床使用的四类或四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D.多重耐药菌是对临床使用的大部分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考题 下列可产生钝化酶而引起耐药的是A、大环内酯类B、氯霉素C、磺胺类D、青霉素类E、氨基糖苷类

考题 关于细菌的耐药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B、产生钝化酶可导致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C、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是MRSA的主要耐药机制D、外排泵表达减弱可导致对抗菌药物耐药E、外膜蛋白减少或缺失可导致对某些抗菌药物耐药

考题 关于细菌的耐药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产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B.产生钝化酶可导致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C.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是MRSA的主要耐药机制D.外排泵表达减弱可导致对抗菌药物耐药E.外膜蛋白减少或缺失可导致对某些抗菌药物耐药

考题 主要用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的严重感染的药物是( )A:替硝唑 B:万古霉素 C:克林霉素 D:红霉素 E:多黏菌素

考题 人型支原体对哪种抗菌药物耐药()A、 红霉素B、 克林霉素C、 左氧氟沙星D、 头孢曲松

考题 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某些细菌可能对克林霉素结构性或诱导性耐药,故对此类细菌需进行克林霉素诱导试验(D试验)。关于β溶血链球菌D试验纸片扩散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基为含5%脱纤维羊血M-H琼脂B、纸片含量分别为红霉素15μg和克林霉素2μgC、35±2)℃,5%CO,20~24hD、边缘相距15~26mmE、肺炎链球菌ATCC49619用于纸片扩散法常规质量控制

考题 由于细菌对某些药物天然耐药或存在生理屏障等原因,故有些细菌对某些药物无须进行药敏试验,或不同部位分离的细菌所检测的药物有所不同。对CSF分离的细菌,可作为常规检测并报告的抗菌药物是()A、头孢唑啉B、头孢呋辛钠C、克林霉素D、阿奇霉素E、环丙沙星

考题 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某些细菌可能对克林霉素结构性或诱导性耐药,故对此类细菌需进行克林霉素诱导试验(D试验)。葡萄球菌属和β溶血链球菌D试验的差异不包括()A、纸片含量B、检测方法C、培养条件D、培养时间E、纸片边缘相距距离

考题 下列关于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错误的叙述是()A、克林霉素口服吸收优于林可霉素B、细菌对两药存在完全交叉耐药性C、克林霉素的吸收受食物影响小D、克林霉素不良反应较林可霉素轻、毒性较小E、克林霉素抗菌活性弱于林可霉素

考题 细菌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机制有()、()、()。

考题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描述正确的有()A、青霉素产生灭活酶,破坏其活性必需集团B、细菌通过改变代谢途径对磺胺类耐药C、细菌通过改变胞浆膜通透性对万古霉素耐药D、细菌体内抗菌药原始靶位结构改变对链霉素耐药E、链霉素由于产生钝化酶而产生耐药性

考题 对链霉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对庆大霉素也产生耐药。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错误的叙述是()A 克林霉素口服吸收优于林可霉素B 细菌对两药存在完全交叉耐药性C 克林霉素的吸收受食物影响小D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较林可霉素轻、毒性较小E 克林霉素抗菌活性弱于林可霉素

考题 单选题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某些细菌可能对克林霉素结构性或诱导性耐药,故对此类细菌需进行克林霉素诱导试验(D试验)。 关于D试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葡萄球菌属和β溶血链球菌需进行克林霉素诱导试验B D试验中克林霉素可能为结构性或诱导性耐药(MLSB型耐药)或只对大环内酯类耐药(msrA或mef编码的外排泵)C 葡萄球菌属D试验的质控菌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BAA-976或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金黄色葡萄球菌BAA-977D 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纸片边缘相距15~26 mm E.培养温度均为(35±2)℃

考题 多选题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描述正确的有()A青霉素产生灭活酶,破坏其活性必需集团B细菌通过改变代谢途径对磺胺类耐药C细菌通过改变胞浆膜通透性对万古霉素耐药D细菌体内抗菌药原始靶位结构改变对链霉素耐药E链霉素由于产生钝化酶而产生耐药性

考题 单选题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某些细菌可能对克林霉素结构性或诱导性耐药,故对此类细菌需进行克林霉素诱导试验(D试验)。葡萄球菌属和β溶血链球菌D试验的差异不包括()A 纸片含量B 检测方法C 培养条件D 培养时间E 纸片边缘相距距离

考题 填空题细菌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机制有()、()、()。

考题 单选题MRSA对某些抗生素耐药,但除外()A 亚胺培南B 红霉素C 克林霉素D 万古霉素E 环丙沙星

考题 单选题肠球菌对一些抗生素天然耐药,其中不包括()A 氨基糖苷类B 克林霉素C 青霉素D 磺胺类E 头孢菌素

考题 单选题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某些细菌可能对克林霉素结构性或诱导性耐药,故对此类细菌需进行克林霉素诱导试验(D试验)。关于β溶血链球菌D试验纸片扩散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培养基为含5%脱纤维羊血M-H琼脂B 纸片含量分别为红霉素15μg和克林霉素2μgC 35±2)℃,5%CO,20~24hD 边缘相距15~26mmE 肺炎链球菌ATCC49619用于纸片扩散法常规质量控制